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423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8
驱动装置具备:马达,其具有能旋转的转子及与转子隔着间隙相对的定子;齿轮机构,其与转子连接;外壳,其具有在内部收纳马达的马达外壳和在内部收纳齿轮机构的齿轮外壳;流路,其至少一部分由外壳构成;以及机械泵,其与流路连接。外壳具有分隔壁部,其对马达外壳的内部和齿轮外壳的内部进行分隔。齿轮外壳具有第一壁部,其与分隔壁部之间隔着齿轮外壳的内部空间地配置。机械泵与设置于马达或齿轮机构的旋转轴连接,且设置于第一壁部。流路具有:分隔壁流路部,其设置于分隔壁部;马达外壳流路部,其设置于马达外壳且与分隔壁流路部相连;以及连接流路部,其将机械泵与分隔壁流路部相连。其将机械泵与分隔壁流路部相连。其将机械泵与分隔壁流路部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一种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备输送油的泵。作为上述驱动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装设于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
[000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

1785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驱动装置中,设置有用于通过泵使油流动的油路。若单纯地将上述油路设置于外壳等,则油路变长,有时难以输送油。
[0005]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使流体易于在流路内流动的结构的驱动装置。
[0006]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驱动装置的一个方式具备:马达,所述马达具有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及与所述转子隔着间隙相对的定子;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转子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外壳和在内部收纳所述齿轮机构的齿轮外壳;流路,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外壳构成;以及机械泵,所述机械泵与所述流路连接。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对所述马达外壳的内部和所述齿轮外壳的内部进行分隔。所述齿轮外壳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分隔壁部之间隔着所述齿轮外壳的内部空间地配置。所述机械泵与设置于所述马达或所述齿轮机构的旋转轴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流路具有:分隔壁流路部,所述分隔壁流路部设置于所述分隔壁部;马达外壳流路部,所述马达外壳流路部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且与所述分隔壁流路部相连;以及连接流路部,所述连接流路部将所述机械泵与所述分隔壁流路部相连。
[0007]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在驱动装置中,能容易地使流体在流路内流动。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机械泵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10外壳;11马达外壳;12齿轮外壳;13分隔壁部;14马达罩(第二壁部);15齿轮罩(第一壁部);20马达;21转子;22定子;23马达轴;24a转子芯部;30、230齿轮机构;34第一齿轮;35第二齿轮;37、237第二齿轮轴(旋转轴);41轴承(第二轴承);46轴承(第一轴承);63第三贮存部(贮存部);63a供给口;70机械泵;90、290、390流路;92、292、392连接流路部;93、293分隔壁流路部;94、394马达外壳流路部;95轴内流路部;96转子芯部内流路部;100、200、300驱动装置;J1中心轴线;O油(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在以下说明中,以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为基准来规定铅垂方向进行说明。也就是说,在驱动装置装设在位于水平路面上的车辆上的情况下至少满足以下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关于铅垂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即可。
[0010]在附图中,作为三维正交坐标系,适当地表示XYZ坐标系。在XYZ坐标系中,Z轴方向为铅垂方向。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Z侧)是铅垂方向上侧,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Z侧)是铅垂方向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铅垂方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铅垂方向下侧简称为“下侧”。X轴方向为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其为供驱动装置装设的车辆的前后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X侧)是车辆的前侧,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X侧)是车辆的后侧。Y轴方向为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其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宽方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Y侧)是车辆的左侧,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Y侧)是车辆的右侧。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为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
[0011]另外,前后方向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是,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X侧)是车辆的后侧,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X侧)是车辆的前侧。在该情况下,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Y侧)是车辆的右侧,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的相反侧(

Y侧)是车辆的左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平行的方向”还包括大致平行的方向,“正交的方向”还包括大致正交的方向。
[0012]在图中适当地示出的中心轴线J1是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假想轴线。更详细而言,中心轴线J1沿与铅垂方向正交的Y轴方向、即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在以下的说明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将平行于中心轴线J1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即中心轴线J1的绕轴方向简称为“周向”。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左侧(+Y侧)称为“轴向一侧”,将右侧(

Y侧)称为“轴向另一侧”。
[0013]<第一实施方式>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00是装设于车辆且使车轴39旋转的驱动装置。装设有驱动装置100的车辆是混合动力汽车(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和电动汽车(EV)等以马达为动力源的车辆。如图1所示,驱动装置100具备外壳10及逆变器单元50。如图2所示,驱动装置100具备马达20、齿轮机构30及机械泵70。
[0014]外壳10具有:马达外壳11,其在内部收纳马达20;齿轮外壳12,其在内部收纳齿轮机构30;以及分隔壁部13,其对马达外壳11的内部和齿轮外壳12的内部进行分隔。在本实施
方式中,齿轮外壳12与马达外壳11的轴向一侧(+Y侧)相连。分隔壁部13在轴向上分隔开马达外壳11的内部和齿轮外壳12的内部。分隔壁部13具有孔部13a,上述孔部13a沿轴向贯穿分隔壁部13。分隔壁部13具有将马达外壳11的内部和齿轮外壳12的内部相连的分隔壁开口13b。
[0015]马达外壳11呈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马达外壳11具有马达外壳主体11a及马达罩14。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外壳主体11a和马达罩14彼此分体。另外,马达外壳主体11a和马达罩14也可以是相同的单一构件的一部分。
[0016]马达外壳主体11a是绕中心轴线J1将马达20包围的周壁部。马达罩14是构成马达外壳11的壁部中的轴向另一侧(

Y侧)的壁部。马达罩14位于马达20的轴向另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14相当于与分隔壁部13之间隔着马达外壳11的内部空间地配置的“第二壁部”。在马达罩14的轴向一侧(+Y侧)的面上设置有朝轴向另一侧凹陷的保持孔部14a。
[0017]齿轮外壳12具有齿轮外壳主体12a及齿轮罩15。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外壳主体12a和齿轮罩15彼此分体。另外,齿轮外壳主体12a和齿轮罩15也可以是相同的单一构件的一部分。
[0018]齿轮外壳主体12a是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具备:马达,所述马达具有能以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的转子及与所述转子隔着间隙相对的定子;齿轮机构,所述齿轮机构与所述转子连接;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在内部收纳所述马达的马达外壳和在内部收纳所述齿轮机构的齿轮外壳;流路,所述流路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外壳构成;以及机械泵,所述机械泵与所述流路连接,所述外壳具有分隔壁部,所述分隔壁部对所述马达外壳的内部和所述齿轮外壳的内部进行分隔,所述齿轮外壳具有第一壁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分隔壁部之间隔着所述齿轮外壳的内部空间地配置,所述机械泵与设置于所述马达或所述齿轮机构的旋转轴连接,且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部,所述流路具有:分隔壁流路部,所述分隔壁流路部设置于所述分隔壁部;马达外壳流路部,所述马达外壳流路部设置于所述马达外壳且与所述分隔壁流路部相连;以及连接流路部,所述连接流路部将所述机械泵与所述分隔壁流路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构成所述齿轮外壳的壁部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由管构件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旋转轴是中空的轴,所述连接流路部的至少一部分由所述旋转轴的内部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对所述旋转轴进行支承的第一轴承保持于所述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田响高村建伍柚木壮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