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22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对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搅拌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架、进料斗、电机和转筒,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搅拌桶,搅拌桶上端开口,下端设有出料口;进料斗呈倒锥形,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并与搅拌桶连通;电机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电机的输出端朝向搅拌桶内腔设置;转筒同轴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转筒位于搅拌桶内部,转筒内部中空,转筒的底端与搅拌桶内腔连通,转筒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机构,内侧壁上设有翻搅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充分搅拌,有效防止混凝土板结,在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工程设备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石子,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与状态:凝结硬化前的塑性状态,即新拌混凝土或混凝土拌合物;硬化之后的坚硬状态,即硬化混凝土或混凝土。
[000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在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搅拌混合而成,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结构简单,往往通过单一的搅拌轴进行搅拌,并且底部搅拌不够均匀,容易板结,很难进行全方面搅拌,搅拌效果不佳,为此急需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来解决目前的混凝土搅拌装置搅拌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对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搅拌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
[0007]固定架,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搅拌桶,搅拌桶上端开口,下端设有出料口;
[0008]进料斗,进料斗呈倒锥形,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并与搅拌桶连通;
[0009]电机,电机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电机的输出端朝下设置,电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转筒,转筒位于搅拌桶内部,转筒内部中空,转筒的底端与搅拌桶连通,转筒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机构,内侧壁上设有翻搅机构,所述翻搅机构包括连接在转筒内侧壁上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转筒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
[00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架用于支撑搅拌桶,进料斗用于向搅拌桶内投入待搅拌混凝土,启动电机,电机转动带动转筒转动,转筒转动带动转筒外侧的搅拌结构和转筒内侧的翻搅机构同时运作,搅拌机构和翻搅机构同时对搅拌桶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翻搅机构可以对混凝土进行上下方向的翻搅,转筒转动时,螺旋叶片带动转筒下方的混凝土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混凝土沿转筒侧壁上的出料孔流向转筒外侧,流向转筒外侧的混凝土在下落过程中再次受到摆动杆的搅拌,使混凝土搅拌的更加均匀,混凝土成品质量更好。
[0011]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搅拌连杆组合,搅拌连杆组合包括多个沿转筒的周向布置的搅拌连杆组件,搅拌连杆组件包括摆动杆、连杆和配重块,摆动杆一端与转筒外侧壁铰接,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连杆一端铰接在摆动杆的杆臂上,另一端铰接在转筒上并与转筒上下滑动装配。
[00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机刚刚启动后的一段时间内,转筒开始转动并带动摆动杆和配重块转动,配重块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带动摆动杆向上摆动,摆动杆向上摆动的同时还会带动连杆向上摆动,在这段时间内,配重块、摆动杆和连杆不但能对搅拌桶内的混凝土进行圆周方向的搅拌,还能对混凝土进行上下方向上的搅拌;在配重块、摆动杆和连杆的运动趋于稳定之后,摆动杆和连杆停止上下摆动,开始对混凝土进行圆周方向的搅动。
[00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斗的顶部设有环绕进料斗的周向设置的防溅围板。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溅围板可以在向进料斗内投料时防止混凝土原料溅出。
[0015]进一步的,所述转筒外侧设有与转筒沿上下方向滑动装配的移动环,所述连杆远离摆动杆的一端与移动环铰接。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杆通过移动环铰接实现在转筒上的上下滑动,连杆在上下摆动的过程中,带动移动环上下滑动,移动环也能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上下方向上的搅拌效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侧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包括底板和连接在底板上的盖筒,电机连接在底板上,电机的输出端伸出底板朝向搅拌桶的内腔,盖筒的外侧壁上连接有沿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固定杆,固定杆的另一端与进料斗的内壁连接;保护罩的外壁与进料斗的内壁之间具有供混凝土浆料进入的空隙。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机外侧设有保护罩,保护罩不但可以保护电机、起到防尘效果,同时通过固定保护罩便能将电机固定在进料斗处,便于电机的固定,保护罩外壁与进料斗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用于使混凝土沿该间隙进入搅拌桶内。
[0019]进一步的,所述搅拌桶的底部呈倒锥形漏斗状,搅拌桶的底部设有出料口,出料口处可拆连接有隔板。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搅拌桶底部呈倒锥形的漏斗状便于集中收集搅拌好的混凝土,隔板可拆连接在出料口处,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使隔板固定在出料口处,混凝土搅拌完成后排料时将隔板拆下即可。
[002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包括一个支撑环和三个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连接在支撑环的外侧壁上,支撑柱沿支撑环的周向等间隔布置,所述支撑环连接在搅拌桶的外侧壁上。
[00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三个支撑柱来支撑搅拌桶,对搅拌桶的支撑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俯视图;
[0025]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立体剖视图;
[0026]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固定架;2、搅拌桶;3、固定板;4、进料斗;5、保护罩;6、电机;7、转筒;8、螺旋叶片;9、出料孔;10、摆动杆;11、连杆;12、配重块;13、移动环;14、隔板;15、支撑架;16、固定杆;17、 防溅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9]本技术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实施例: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固定架1、进料斗4、电机6和转筒7,固定架1包括一个支撑环和三个支撑柱,三个支撑柱的顶端连接在支撑环的外侧壁上,并沿支撑环的周向等间隔分布。支撑环上固定连接有搅拌桶2,搅拌桶2的顶端开口,底部呈倒锥形的漏斗结构,搅拌桶2的底端连接有一段圆管,圆管的管壁上设有一个与圆管轴线垂直的缺口,缺口内插设有隔板14,搅拌桶2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上端固定连接有进料斗4,进料斗4与搅拌桶2连通,进料斗4的顶端设有环绕料斗4的呈环形的防溅围板17。
[0031]进料斗4的顶端设有防溅围板17,可以防止向进料斗4内投入混凝土时混凝土发生飞溅,搅拌桶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且通过固定板3对搅拌桶2进行封闭,防止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发生溅出,同时有利于对进料斗4进行固定,在使用时,将混凝土原料通过进料斗4投入至搅拌桶2内,进而对其进行搅拌混合。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进料斗4内固定连接有保护罩5,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固定架的上方设有搅拌桶,搅拌桶上端开口,下端设有出料口;进料斗,进料斗呈倒锥形,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并与搅拌桶连通;电机,电机设置在搅拌桶的上方,电机的输出端朝向搅拌桶内腔设置;转筒,转筒同轴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转筒位于搅拌桶内部,转筒内部中空,转筒的底端与搅拌桶内腔连通,转筒的外侧壁上设有搅拌机构,内侧壁上设有翻搅机构,所述翻搅机构包括连接在转筒内侧壁上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转筒上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搅拌连杆组合,搅拌连杆组合包括多个沿转筒的周向布置的搅拌连杆组件,搅拌连杆组件包括摆动杆、连杆和配重块,摆动杆一端与转筒外侧壁铰接,另一端与配重块连接,连杆一端铰接在摆动杆的杆臂上,另一端铰接在转筒上并与转筒上下滑动装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顶部设有环绕进料斗设置的防溅围板。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雨生崔永胜马旭伟苗阳春田双续王东凯时杰贾慧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七局国际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