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12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包括电子线束本体,电子线束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活动口,活动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杆,电子线束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插头上保护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子线束本体、活动口、支杆、插头上保护外壳、卡紧槽、卡紧口、压紧板、卡紧凸杆、复位金属片、限位弧槽、抵紧金属片和拨动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拆装结构一般采用卡扣或螺丝进行固定,卡扣的方式安装较为快捷,但是拆卸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对接头外壳造成损害,螺丝固定的方式较为繁琐,还需要用到工具进行辅助拧紧,这两种方式都不便于使用者快速拆装电子线束的保护外壳,降低了维修电子线束接头外壳便利性的问题。子线束接头外壳便利性的问题。子线束接头外壳便利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线束
,具体为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束是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电子线束是电子器件电力传输过程中所用到的传输器材。
[0003]在电子线束使用中会用到拆装结构对电子线束的接头外壳进行固定,但是现有的拆装结构一般采用卡扣或螺丝进行固定,卡扣的方式安装较为快捷,但是拆卸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对接头外壳造成损害,螺丝固定的方式较为繁琐,还需要用到工具进行辅助拧紧,这两种方式都不便于使用者快速拆装电子线束的保护外壳,降低了维修电子线束接头外壳的便利性。
[0004]因此,需要对电子线束的接头外壳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其在拆装时发生拆装不便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具备了便于拆装保护外壳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拆装结构一般采用卡扣或螺丝进行固定,卡扣的方式安装较为快捷,但是拆卸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对接头外壳造成损害,螺丝固定的方式较为繁琐,还需要用到工具进行辅助拧紧,这两种方式都不便于使用者快速拆装电子线束的保护外壳,降低了维修电子线束接头外壳便利性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包括电子线束本体;
[0007]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活动口,所述活动口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杆,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顶部设置有插头上保护外壳,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紧槽,所述卡紧槽的内壁开设有卡紧口,所述支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槽内部的压紧板,所述压紧板靠近插头上保护外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口内部的卡紧凸杆,所述支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复位金属片,所述复位金属片的顶部与卡紧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子线束本体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弧槽,所述限位弧槽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抵紧金属片,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的正面和背面与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与抵紧金属片的内壁接触,所述支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块。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抵紧金属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抵紧金属片均匀分布在限位弧槽的内部与插头上保护外壳的表面接触。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抵紧金属片表面的形状为圆弧形,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底部的形状呈圆弧形。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拨动块底部的两侧均呈圆弧形,所述拨动块由塑料制成。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的正面和背面与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片,所述密封片的底部与电子线束本体的顶部接触。
[00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卡紧凸杆由金属制成,所述卡紧凸杆靠近电子线束本体的一侧呈圆弧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电子线束本体、活动口、支杆、插头上保护外壳、卡紧槽、卡紧口、压紧板、卡紧凸杆、复位金属片、限位弧槽、抵紧金属片和拨动块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拆装结构一般采用卡扣或螺丝进行固定,卡扣的方式安装较为快捷,但是拆卸时较为费力,且容易对接头外壳造成损害,螺丝固定的方式较为繁琐,还需要用到工具进行辅助拧紧,这两种方式都不便于使用者快速拆装电子线束的保护外壳,降低了维修电子线束接头外壳便利性的问题,具备了便于拆装保护外壳的优点,提高了电子线束接头外壳拆装时的便利性。
[0015]2、本技术通过将抵紧金属片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能够使若干个抵紧金属片稳定对插头上保护外壳进行抵紧,使插头上保护外壳在电子线束本体顶部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结构复位金属片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1、电子线束本体;2、活动口;3、支杆;4、插头上保护外壳;5、卡紧槽;6、卡紧口;7、压紧板;8、卡紧凸杆;9、复位金属片;10、限位弧槽;11、抵紧金属片;12、拨动块;13、密封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包括电子线束本体1;
[0024]电子线束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活动口2,活动口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杆3,电子线束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头上保护外壳4,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紧槽5,卡紧槽5的内壁开设有卡紧口6,支杆3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槽5内部的压紧板7,压紧板7靠近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口6内部的卡紧凸杆8,支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复位金属片9,复位金属片9的顶部与卡紧槽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电子线束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弧槽10,限位弧槽10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
有抵紧金属片11,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正面和背面与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与抵紧金属片11的内壁接触,支杆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拨动块12。
[0025]参考图4,抵紧金属片1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若干个抵紧金属片11均匀分布在限位弧槽10的内部与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表面接触。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抵紧金属片11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能够使若干个抵紧金属片11稳定对插头上保护外壳4进行抵紧,使插头上保护外壳4在电子线束本体1顶部的稳定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0027]参考图4,抵紧金属片11表面的形状为圆弧形,插头上保护外壳4底部的形状呈圆弧形。
[002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抵紧金属片11表面的形状和插头上保护外壳4底部的形状均设置为圆弧形,能够使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底部更加容易在抵紧金属片11的表面进行滑动,使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底部更加容易按压入限位弧槽10的内部。
[0029]参考图3,拨动块12底部的两侧均呈圆弧形,拨动块12由塑料制成。
[00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将拨动块12底部的两侧均设置为呈圆弧形,能够使拨动块12在使用时的安全性有效的增加,避免了拨动块12在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手指造成划伤。
[0031]参考图1,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正面和背面与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密封片13,密封片13的底部与电子线束本体1的顶部接触。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线束用拆装结构,包括电子线束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线束本体(1)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活动口(2),所述活动口(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杆(3),所述电子线束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插头上保护外壳(4),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卡紧槽(5),所述卡紧槽(5)的内壁开设有卡紧口(6),所述支杆(3)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槽(5)内部的压紧板(7),所述压紧板(7)靠近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卡紧口(6)内部的卡紧凸杆(8),所述支杆(3)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复位金属片(9),所述复位金属片(9)的顶部与卡紧槽(5)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电子线束本体(1)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弧槽(10),所述限位弧槽(10)内壁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抵紧金属片(11),所述插头上保护外壳(4)的正面和背面与内壁的前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元吕荣红郭明娟陈伟朱哨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乔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