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060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饮料瓶技术领域,涉及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包括瓶体,容纳筒和盖合在容纳筒上方的圆形瓶盖,盖合在瓶体上,容纳筒为筒状结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部,瓶盖内侧上设有顶出部,顶出部插入在容纳筒的空腔内,在容纳筒的外围设有瓶体连接部,瓶体连接部的下方开口,用于和瓶体连接,瓶体连接部的上方和容纳筒侧壁通过连接面结合,瓶体连接部和容纳筒之间还设有密封筒,密封筒下方开口,密封筒上方一直延伸至连接面,在密封筒开口处设有活动连接的抗压力的第二密封部,容纳筒和密封筒之间的空间形成料仓,用于存放调味料,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一密封部下方,第一密封部至容纳筒顶部的距离大于顶出部的长度。的长度。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饮料瓶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调味料和水分离的饮料,这种饮料的好处是,通过两者的分离,能对饮料进行长期保存,从而避免在饮料中添加防腐剂。更加适合现代人对安全及健康的要求。实现这种目的的技术方案一般是独立设置调味料仓,调味料仓和瓶体内的液体进行密封隔离,需要饮用时,通过顶出装置破坏调味调味料仓的方法,使液体和调味料混合,实现了即配型饮料。
[0003]目前通过大量的生产和使用,发现这种饮料瓶在运输的过程中,特别是瓶口向下(因为在包装箱内,不能识别上下位置)时会出现两个缺陷。1、因为顶出装置和瓶盖为一体结构,且顶出装置需要有一定的行程,才能顶破料仓的密封膜,这种设计方案所引起的问题就是,瓶盖和料仓之间的密封不是很紧密,料仓内的调味料会沿两者之间缝隙外泄。2、就是为了便于破坏调味料仓,顶出装置和密封部件会近距离接触,这种情况下,导致在搬运过程中,如果瓶盖朝下,瓶体在上方,因为水的重力原因,会压迫密封膜向顶出装置弯曲,从而出现误破坏密封部件的事故发生,导致液体和调味料在不需要的情况下发生了混合。从而导致饮料变质。根据企业目前的生产经验发现,大约会发生 5%的损耗,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安全。
[0004]为了解决此问题,需要一种简单的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简单、安全的保护调味料,使其在误操作的情况下仍然会保证其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能便于使用,成本低廉,同时能保证调料不会发生外泄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包括瓶体,容纳筒和盖合在容纳筒上方的圆形瓶盖,盖合在瓶体上,容纳筒为筒状结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部,瓶盖内侧上设有顶出部,顶出部插入在容纳筒的空腔内,在容纳筒的外围设有瓶体连接部,瓶体连接部的下方开口,用于和瓶体连接,瓶体连接部的上方和容纳筒侧壁通过连接面结合,瓶体连接部和容纳筒之间还设有密封筒,密封筒下方开口,密封筒上方一直延伸至连接面,在密封筒开口处设有活动连接的抗压力的第二密封部,容纳筒和密封筒之间的空间形成料仓,用于存放调味料,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一密封部下方。通过设置活动的第二密封部的技术方案,防止液体重力压迫第一密封部,所以不会出现误破坏第一密封部的情形,同时采用活动连接的技术优点是便于生产制造,因为整个容纳筒组件采用注塑成型,如果两次采用注塑成型工艺,会导致模具复杂且生产制作成本高企,为了解决此问题,从而采用活动设计,可以将第二密封部活动扣合在第一密封部下方,这样直接扣合的技术方案成本低廉,而且会答复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便于顶出部将第二密封部顶开。
[000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瓶体连接部用于和瓶体密封连接,瓶体连接部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瓶体外侧设有外螺纹,第二密封部盖合在密封筒上,容纳筒设置在密封筒内。为了使密封效果更好,采用了密封筒的设计,将第二密封部盖合在密封筒上,这样可以增加安全距离,使第二密封部不会被意外顶开,同时在密封筒和容纳筒之间形成了料仓。因为目前技术出现大量的密封膜因为水的重力冲击,导致和顶出部发生干涉,从而出现漏料现状,所以通过密封筒和容纳筒的设计,使水和较为脆弱的密封膜隔离,其中第二密封部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同时将调味料设置在密封筒和容纳筒之间的空腔内,避免了调味料沿着瓶盖方向外泄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料问题。
[000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密封部为密封膜,和容纳筒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密封部为圆形片状结构,边缘设有凸起圆环,形成密封盖,密封盖的内径小于密封筒的外径,两者可紧配密封扣合。采用密封盖的结构,直接通过紧配的方式和密封筒,这种设计方案的好处是,既能实现密封的目的,也能让使用者在需要的时候能顶开密封盖,同时因为其紧配结构,又不会因为误操作导致密封盖被轻易打开,导致密封失效。
[000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密封盖的边缘设有连接条,连接条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环,该连接环的内径小于密封筒的外径,两者可紧配套合,连接环套合在密封筒外壁上。密封盖被顶开后,有掉入瓶体内的可能,虽然不会影响饮用者的安全,但是在视觉上会产生不适感,为了避免此问题的发生。设计了连接环的技术方案,密封盖被顶开后,通过连接条继续和连接环相连,而连接环又套合在密封筒上,所以密封盖被继续约束在密封筒上。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性感受。
[00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瓶盖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容纳筒外侧设有外螺纹,两者螺旋密封连接。
[0011]另外一种密封结构为,第一密封部为圆锥形凸起,小头朝向容纳筒,用于堵塞容纳筒,第二密封部为圆形片状结构,边缘设有凸起圆环,形成密封盖,密封盖的内径小于密封筒的外径,两者可紧配密封扣合,第一密封部设置在密封盖上,靠向容纳筒一侧,第一密封部和密封盖一体注塑成型。该技术方案更加简单,通过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一体化设计,可以一次性封堵容纳筒和密封筒,这种结构在模具设计上更为简单,而且生产效率更高,因为避免了密封膜生产工艺中的不良现象。
[0012]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在瓶盖下方开口处设有一圈易脱结构,易脱结构的一端设有受力部,用于受力拉开易脱结构。通过该易脱结构的设计,使顶出结构能出现一个行程,即在使用时,撕开易脱结构后,继续拧动瓶盖,瓶盖沿螺纹继续下行,此时顶出装置会先后顶开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从而实现将调味料和液体混合的目的。
[0013]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活动的第二密封部的设计,实现了保护容纳筒内部的调味料安全的目的,避免出现意外导致第一密封部破损,同时通过该设计方案,实现了生产成本低廉,产品的合格率大幅提升的效果,避免了在搬运和使用者在挑选饮料时的误操作。从而引起的产品报废的状况,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分离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储料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储料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储料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1实施例1剖视示意图;
[0020]图7为图1实施例2剖视示意图;
[0021]图8为图1实施例3剖视示意图
[0022]图中,1为储料部,101为第一密封部,102为第二密封部,1021为密封盖,1022为连接条,1023为连接环,103为瓶体连接部,104为密封筒,105为容纳筒,106为出水口,107为连接面,2为瓶盖,201 为易拉环,202为顶出部,3为瓶体,301为瓶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包括瓶体(3),容纳筒(105)和盖合在容纳筒(105)上方的圆形瓶盖(2),盖合在瓶体(3)上,其特征在于:容纳筒(105)为筒状结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第一密封部(101),瓶盖(2)内侧上设有顶出部(202),顶出部(202)插入在容纳筒(105)的空腔内,在容纳筒(105)的外围设有瓶体连接部(103),瓶体连接部(103)的下方开口,用于和瓶体(3)连接,瓶体连接部(103)的上方和容纳筒(105)侧壁通过连接面(107)结合,瓶体连接部(103)和容纳筒(105)之间还设有密封筒(104),密封筒(104)下方开口,密封筒(104)上方一直延伸至连接面(107),在密封筒(104)开口处设有活动连接的抗压力的第二密封部(102),容纳筒(105)和密封筒(104)之间的空间形成料仓,用于存放调味料,第二密封部(102)设置在第一密封部(101)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其特征在于:瓶体连接部(103)用于和瓶体(3)密封连接,瓶体连接部(103)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瓶体(3)外侧设有外螺纹,第二密封部(102)盖合在密封筒(104)上,容纳筒(105)设置在第二密封部(10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防止调味料外泄的饮料瓶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密封部(101)为密封膜,和容纳筒(105)一体注塑成型,第二密封部(102)为圆形片状结构,边缘设有凸起圆环,形成密封盖(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天天蜜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