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006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框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包括安装柱、安装槽、移动板和支架,所述安装柱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安装柱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柱两端设置有支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调节支撑宽度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支撑架缺少调节支撑结构纵向宽度功能的问题,以往的结构缺少较大面积的支撑效果,影响总体对装置的稳定支撑。影响总体对装置的稳定支撑。影响总体对装置的稳定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框架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

技术介绍

[0002]钢支撑指运用钢管、H型钢、角钢等增强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一般情况是倾斜的连接构件,最常见的是人字形和交叉形状。钢支撑在地铁、基坑围护方面被广泛应用。因钢支撑可回收再利用,具有经济性、环保性等特征。
[0003]专利公告号为CN213014676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立柱A和立柱B,所述立柱A和立柱B之间连接有中间支撑,中间支撑包括横梁、斜支撑A和斜支撑B,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A和立柱B上,斜支撑A和斜支撑B的上端均固定在横梁的中部,斜支撑A和斜支撑B形成人字形结构,横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第一连接件固定在立柱A和立柱B上。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实现了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快速装配,提高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污染,拆除后钢材可回收利用,是一种绿色环保的结构体系。相对于传统结构降低了焊接量,且提高了中间支撑和立柱A及中间支撑和立柱B拼接处的稳定性,现有的技术CN213014676U中,在使用中虽然可以降低了焊接量,且提高了中间支撑和立柱A及中间支撑和立柱B拼接处的稳定性,但存在的缺陷是:现有的钢结构支撑架缺少调节支撑结构纵向宽度的功能,以往的结构缺少较大面积的支撑效果,影响总体对装置的稳定支撑,鉴于此,我们提出了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包括安装柱、安装槽、移动板和支架,所述安装柱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安装柱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柱两端设置有支架。
[0006]使用本方案中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时,移动板在安装柱内部的时候,安装柱的纵向宽度较窄,可以利用支架连接多个安装柱形成钢支撑框架,在框架内部的物质需要更加稳定的结构固定的时候,可以向两侧来处移动板,增加安装柱的纵向宽度,并且利用螺钉配合限位孔固定位置,以此增加装置的稳固效果。
[0007]优选的,所述支架呈工字型设计,所述支架表面贯穿设置有定位孔。通过支架可以实现相邻装置之间的转动连接,利用定位孔内部插接的螺栓即可实现转动定位的效果。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设置有齿轮。通过转轴的设置可以实现齿轮的转动。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板两侧表面设置有齿条。通过两侧对称分布的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使得移动板在凹槽内部移动相对稳定,并且不容易松动。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柱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螺钉。通过螺钉可以在将移动板从凹槽内部拉出的时候配合限位孔进行定位,实现装置整体宽度的拓宽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移动板表面对称设置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限位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3]1、本装置利用安装柱两侧的支架配合螺栓实现多安装柱本体的连接,方便形成各种形状的钢结构支撑架;
[0014]2、本装置利用设置在安装柱两侧的可以伸缩的移动板,并且两侧利用螺钉固定,使得安装柱的整体宽度增加,优化安装柱的支撑效果。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装配式建筑的后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中标记示意为:1

安装柱;2

凹槽;3

齿轮;4

安装槽;5

移动板;6

支架;7

定位孔;8

齿条;9

转轴;10

限位孔;11

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到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包括安装柱1、安装槽4、移动板5和支架6,安装柱1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螺钉11,通过螺钉11可以在将移动板5从凹槽2内部拉出的时候配合限位孔10进行定位,实现装置整体宽度的拓宽效果,安装柱1内部设置有凹槽2,凹槽2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板5,移动板5表面对称设置有呈线性阵列分布的限位孔10,移动板5两侧表面设置有齿条8,通过两侧对称分布的齿轮3与齿条8的配合,使得移动板5在凹槽2内部移动相对稳定,并且不容易松动。
[0024]本实施例中:安装柱1两侧的支架6配合螺栓实现多安装柱1本体的连接,方便形成各种形状的钢结构支撑架。
[0025]实施例2
[0026]如图1到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安装柱1两侧设置有安装槽4,安装槽4内部设置有转轴9,转轴9外壁设置有齿轮3,通过转轴9的设置可以实现齿轮3的转动,安装柱1两端设置有支架6,支架6呈工字型设计,支架6表面贯穿设置有定位孔7,通过支架6可以实现相邻装置之间的转动连接,利用定位孔7内部插接的螺栓即可实现转动定位的效果。
[0027]本实施例中,安装柱1两侧的可以伸缩的移动板5,并且两侧利用螺钉11固定,使得安装柱1的整体宽度增加,优化安装柱1的支撑效果。
[0028]本装置在使用的是时候,移动板5在安装柱1内部的时候,安装柱1的纵向宽度较窄,可以利用支架6连接多个安装柱1形成钢支撑框架,在框架内部的物质需要更加稳定的
结构固定的时候,可以向两侧来处移动板5,增加安装柱1的纵向宽度,并且利用螺钉11配合限位孔10固定位置,以此增加装置的稳固效果。本技术具有调节支撑宽度的功能,解决了现有的钢结构支撑架缺少调节支撑结构纵向宽度功能的问题,以往的结构缺少较大面积的支撑效果,影响总体对装置的稳定支撑。
[002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包括安装柱、安装槽、移动板和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内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部两侧对称设置有移动板,所述安装柱两侧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柱两端设置有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呈工字型设计,所述支架表面贯穿设置有定位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的钢支撑框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赶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新发京建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