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989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上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获取目标乘客的人脸图像数据,并基于人脸图像数据获取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行为状态为睡眠状态或清醒状态;响应于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发生变化,根据目标乘客的当前行为状态和身高数据调整目标乘客的座椅参数。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将车内乘客特征与车内设备的控制联系在一起,基于乘客状态的判断,主动为乘客调整合适的座椅参数,提升了乘车体验感。乘车体验感。乘车体验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社会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汽车用作代步工具已经非常普遍,消费者在购车时对于车辆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汽车配置都满足不了消费者对车辆人性化、智能化的要求。
[0003]以车厢内的乘客座椅为例,很多乘客在乘车时容易瞌睡,但在车载环境中打瞌睡容易对身体状态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例如,由于人体毛孔在睡觉时处于张开的状态,若车厢内的空调温度较低,乘车时打瞌睡容易造成寒气侵体,导致感冒。又例如,当处于吵杂晃动的环境里时,人一般处于浅睡眠,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若乘车时车辆晃动厉害,车厢内过于吵杂,乘车时打瞌睡容易出现越睡越困的现象。又例如,通常来说,车厢内部的可活动空间有限,乘客的身体在打瞌睡时得不到很好的舒展,血液循环不流畅,被压迫的四肢很容易出现发麻的现象。
[0004]鉴于如上现象,亟需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为用户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车厢睡眠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乘客在休息时由于座椅不舒适而导致身体不舒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基于判断用户的需求,从而主动为用户进入睡眠状态后调整座椅参数,提供一个较为舒适的车厢睡眠环境。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所提供了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包括:
[0008]获取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
[0009]获取上述目标乘客的人脸图像数据,并基于上述人脸图像数据获取上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上述行为状态为睡眠状态或清醒状态;
[0010]响应于上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发生变化,根据上述目标乘客的当前行为状态和身高数据调整上述目标乘客的座椅参数。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基于上述人脸图像数据获取上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进一步包括:
[0012]获取上述人脸图像数据中的唇部特征数据和眼部特征数据,根据上述唇部特征数据判断上述目标乘客是否有唇动,根据上述眼部特征数据判断上述目标乘客是否处于睁眼
状态;
[0013]响应于上述目标乘客有唇动且处于睁眼状态,判断上述目标乘客处于清醒状态;
[0014]响应于上述目标乘客没有唇动且处于闭眼状态,判断上述目标乘客处于睡眠状态。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一步包括:
[0016]获取上述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身型数据;
[0017]至少基于上述身型数据确定上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获取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身型数据进一步包括:
[0019]获取坐姿状态下,上述目标乘客的头部距离车厢顶部的第一距离以及上述目标乘客的膝盖距离前排座椅的第二距离。
[0020]根据上述的实施例的一方面,至少基于上述身型数据确定上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进一步包括:
[0021]根据上述车厢及乘客座椅的尺寸数据、上述第一距离和上述第二距离确定上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
[0022]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另一方面,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3]获取上述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图像数据;其中
[0024]至少基于上述身型数据确定上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进一步包括:
[0025]根据上述图像数据、上述车厢及乘客座椅的尺寸数据、上述第一距离和上述第二距离确定上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
[002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装置,上述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以及与上述存储器连接的处理器;其中
[0027]上述处理器执行存储在上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描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2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上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施如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描述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29]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获取并判断乘客的行为状态,从而能够在乘客进入睡眠状态或恢复清醒状态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乘客的座椅,并且,会依据乘客的身高调整最适合乘客的座椅参数,从而使得乘客在车厢内能够更为舒适。
附图说明
[0030]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003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2]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3]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400
ꢀꢀꢀꢀꢀꢀꢀꢀ
控制装置
[0037]410
ꢀꢀꢀꢀꢀꢀꢀꢀ
处理器
[0038]420
ꢀꢀꢀꢀꢀꢀꢀꢀ
存储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给出以下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和使用本专利技术并将其结合到具体应用背景中。各种变型、以及在不同应用中的各种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容易显见的,并且本文定义的一般性原理可适用于较宽范围的实施例。由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本文中给出的实施例,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义的范围。
[0040]在以下详细描述中,阐述了许多特定细节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更透彻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践可不必局限于这些具体细节。换言之,公知的结构和器件以框图形式示出而没有详细显示,以避免模糊本专利技术。
[0041]请读者注意与本说明书同时提交的且对公众查阅本说明书开放的所有文件及文献,且所有这样的文件及文献的内容以参考方式并入本文。除非另有直接说明,否则本说明书(包含任何所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所揭示的所有特征皆可由用于达到相同、等效或类似目的的可替代特征来替换。因此,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所公开的每一个特征仅是一组等效或类似特征的一个示例。
[0042]注意,在使用到的情况下,标志左、右、前、后、顶、底、正、反、顺时针和逆时针仅仅是出于方便的目的所使用的,而并不暗示任何具体的固定方向。事实上,它们被用于反映对象的各个部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客座椅调整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获取所述目标乘客的人脸图像数据,并基于所述人脸图像数据获取所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所述行为状态为睡眠状态或清醒状态;响应于所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发生变化,根据所述目标乘客的当前行为状态和身高数据调整所述目标乘客所坐乘客座椅的座椅参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基于所述人脸图像数据获取所述目标乘客的行为状态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人脸图像数据中的唇部特征数据和眼部特征数据,根据所述唇部特征数据判断所述目标乘客是否有唇动,根据所述眼部特征数据判断所述目标乘客是否处于睁眼状态;响应于所述目标乘客有唇动且处于睁眼状态,判断所述目标乘客处于清醒状态;响应于所述目标乘客没有唇动且处于闭眼状态,判断所述目标乘客处于睡眠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获取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身型数据;至少基于所述身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方法,获取所述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身型数据进一步包括:获取坐姿状态下,所述目标乘客的头部距离车厢顶部的第一距离以及所述目标乘客的膝盖距离前排座椅的第二距离。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至少基于所述身型数据确定所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进一步包括:根据所述车厢及乘客座椅的尺寸数据、所述第一距离和所述第二距离确定所述目标乘客的身高数据。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乘客在坐姿状态下的图像数据;其中至少基于所述身型数据确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琼青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