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探引导线的引导结构及孔探检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4808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孔探引导线的引导结构及孔探检查方法。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包括:直管部;以及弯折管部;所述弯折管部位于所述直管部的下游与所述直管部连接,所述直管部的轴线与所述弯折管部的出口端的延伸方向非重合地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引导管可将引导线导至被测点,无需操作人员一直保持手持,对检测头及发动机内部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碰伤。防止碰伤。防止碰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探引导线的引导结构及孔探检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孔探仪引导线的导引工装,具体涉及一种孔探引导线的引导结构及孔探检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航空发动机装配完成或发动机阶段性试车后,需借助孔探仪设备通过机匣上的“孔探仪孔”进行辅助检查,用于观察发动机内部零组件是否存在损伤。常见的孔探仪设备包括引导线、探测头和显示器,探测头位于引导线的前端,用于摄像发动机机匣的内部区域,引导线用于传输数据,显示器显示探测头的摄像区域。
[0003]通常情况下,需要检测人员将探测头深入机匣上的“孔探仪孔”进行检查,机匣上的“孔探仪孔”内径远大于探测头的外径,在整个过程中“探测头”的位置完全由检测人员手动控制,如遇到双层机匣,探测头的引导线则难以穿入。完全由检测人员手动控制,无法判断引导线深入机匣内部的深度或扭转的方向。在整个过程中如需准确定位故障点,则对操作人员的操作精准度有非常高的要求。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孔探引导线”的人员需要一直保持手持“引导线”,无法进行其余工作,即费体力又易产生误操作。在测试过程中易损伤孔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探引导线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管,所述引导管包括:直管部;以及弯折管部;所述弯折管部位于所述直管部的下游与所述直管部连接,所述直管部的轴线与所述弯折管部的出口端的延伸方向非重合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直管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管部的延伸方向形成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直管部具有固定位置,以使得所述直管部在所述固定位置与机匣固定;所述引导结构包括:第一引导管,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弯折方向位于垂直于第一平面的平面;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弯折管部具有波浪形延伸段,所述波浪形延伸段的波峰、波谷的弯折半径为引导管的外径的2

5倍,波峰以及波谷的弯折角度为45
°‑
170
°
;和/或第二引导管,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弯折方向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弯折管部具有第二钩段,所述第二钩段的末端与起始端的夹角为30
°‑
80
°
,所述第二钩段的弯折半径为引导管的外径的2

5倍;和/或第三引导管,所述第三引导管的弯折方向位于第一平面,所述第三引导管的弯折管部具有第三钩段,所述第三钩段的末端与起始端的夹角为100
°‑
170
°
,所述第三钩段的弯折半径为引导管的外径的2

5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弯折管部包括直管段,该直管段与所述第二引导管的直管部的夹角为45
°‑
180
°
;所述第三引导管的弯折管部包括直管段,该直管段与所述第三引导管的直管部的夹角为45
°‑
180
°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导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位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直管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手柄与所述直管部定义定位平面,所述第一引导管的第一平面与定位平面重合,所述第二引导管的第一平面与定位平面的夹角为0

90
°
,所述第三引导管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向辉沈宏何鸣施嘉兴李东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