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51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其包括: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根据背光信息矩阵模拟所述背光的光强分布,基于所述光强分布计算所述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补偿结果图像;根据所述背光信息矩阵控制对应的背光区域的亮度,并控制显示所述补偿结果图像。从原始区域图像亮度的最佳低分辨率表示的角度,通过背光提取模型对应背光区域的分区方式生成背光信息矩阵,能够适应更大范围内的图像内容,有效降低出现图像伪影的概率。图像伪影的概率。图像伪影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在液晶显示中,背光板中的光源发光,光通过滤光片后带有对应通道颜色,最后通过调整液晶的角度控制各个通道的出光,实现对图像的显示。对于背光板,因为图像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不同,通常需要将光源分为多个区域,以尽可能实现对应图像区域的发光显示,这种将光源分为多个区域进行发光控制的过程称为分区调光。在分区调光的基础上,图像显示过程可以分为如下步骤:背光控制,即从输入图像提取图像亮度特征,根据图像亮度特征确定背光板中各个区域的光源的亮度值;背光平滑,即估计背光扩散板的扩散函数,对背光信息进行平滑,得到背光板的光强分布;像素补偿,即根据根据光强分布得到输入图像的像素补偿信息。最终基于像素补偿信息进行图像显示。
[0003]现有的背光控制部分,主流的方法包括最大值法、均值法、最大值与均值融合、方根法等。最大值方法易受噪声影响;均值方法会将整个亮度拉低带来动态范围压缩的问题;最大值与均值融合的加权LUT方法对上述方法提供一定的改善。以上方法都实现了从对应到背光板的图像块像素均值到像素最大值之间取一个能代表当前块亮度的值,作为对应分区的背光值。
[0004]专利技术人在基于以上方式实现分区调光控制时发现,现有的方案对图像内容的适应范围较小,对适应范围之外的图像,出现图像伪影的概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分区调光对图像内容的适应范围较小,对适应范围之外的图像,出现图像伪影的概率较高的技术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该方法包括:
[0007]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
[0008]根据背光信息矩阵模拟所述背光的光强分布,基于所述光强分布计算所述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补偿结果图像;
[0009]根据所述背光信息矩阵控制对应的背光区域的亮度,并控制显示所述补偿结果图像。
[00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分区调光控制装置,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该装置包括:
[0011]背光提取单元,用于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
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
[0012]图像补偿单元,用于根据背光信息矩阵模拟所述背光的光强分布,基于所述光强分布计算所述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补偿结果图像;
[0013]图像渲染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背光信息矩阵控制对应的背光区域的亮度,并控制显示所述补偿结果图像。
[0014]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0015]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0016]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0017]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终端设备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区调光控制方法。
[001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分区调光控制方法。
[0019]上述分区调光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其包括: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根据背光信息矩阵模拟所述背光的光强分布,基于所述光强分布计算所述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补偿结果图像;根据所述背光信息矩阵控制对应的背光区域的亮度,并控制显示所述补偿结果图像。从原始区域图像亮度的最佳低分辨率表示的角度,通过背光提取模型对应背光区域的分区方式生成背光信息矩阵,能够适应更大范围内的图像内容,有效降低出现图像伪影的概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0021]图2为交互平板的示意图;
[0022]图3为交互平板的背光的示意图;
[0023]图4为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
[0024]图5为对应于图4的背光信息矩阵示意图;
[0025]图6为背光对应于图5的光强分布示意图;
[0026]图7为补偿结果图像;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区调光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30]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篇幅所限,本申请说明书没有穷举所有可选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应该能够想到,只要技术特征不互相矛盾,那么技术特
征的任意组合均可以构成可选的实施方式。
[0031]下面对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的方法流程图,该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如图所示,该分区调光控制方法,包括:
[0033]步骤S110: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
[0034]在液晶显示设备中,背光的光源并不是始终输出相同亮度的光,而是将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以背光区域为单位,每个背光区域根据实际显示的图像内容对应确认亮度。具体的背光区域的划分方式根据液晶显示设备的产品形态和显示效果要求确认。例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产品形态为交互平板1;图3所示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10划分为24个背光区域11,每个背光区域11有多个光源111,整体而言,在相同的背光10大小下,显示的控制精细程度越高,背光区域11越多,每个背光区域11的面积越小。
[0035]因为光源的发光特点,对于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不需要,也不可能根据其已有的亮度通道直接实现对每个像素的亮度控制,因此,需要基于背光区域对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进行数据处理。整体上,原始输入图像的显示范围与背光的发光范围对应,对应的,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例如原始输入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
×
768,背光划分为8
×
6=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区调光控制方法,用于液晶显示设备,所述液晶显示设备的背光划分为多个背光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的亮度通道,输入预训练的背光提取模型,并输出背光信息矩阵,所述背光信息矩阵的行列参数与所述背光区域的行列参数相同;根据背光信息矩阵模拟所述背光的光强分布,基于所述光强分布计算所述原始输入图像对应的补偿结果图像;根据所述背光信息矩阵控制对应的背光区域的亮度,并控制显示所述补偿结果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提取模型通过如下步骤进行训练:构建训练图像样本集和待训练的背光提取网络;将所述训练图像样本集中的训练样本图像的亮度通道,依次输入待训练的背光提取网络,并输出对应的背光信息矩阵;将所述背光信息矩阵输入预设的超分辨率模型,并输出对应的重建亮度图;根据基于所述重建亮度图和对应的训练样本图像的亮度通道构建的损失函数,确认所述背光提取模型训练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函数具体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损失函数具体为:其中,L表示损失,N表示训练样本图像的个数,I
i
表示第i个训练样本图像的亮度通道,I
i
'表示第i个训练样本图像对应的重建亮度图,h表示背光信息矩阵的高,w表示背光信息矩阵的宽,c表示背光信息矩阵的通道数;y
i,j,k
表示背光信息矩阵中第k个通道的(i,j)位置的值,λ表示正则化超参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分布通过对背光信息矩阵进行上采样,并卷积背光板扩散函数得到。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结果图像通过如下方式计算:其中,GL
output
表示补偿结果图像,GL
input
表示待显示的原始输入图像,BL
full
表示背光的最大亮度值,BL
reduced
表示光强分布,γ表示液晶显示设备的伽马因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视源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