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372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偏移量的第一配置信息,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配置信息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该第一时域位置早于该第二时域位置,该第一时域位置根据该偏移量确定,该第二时域位置根据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确定,从而避免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时间上发生碰撞,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
,具体涉及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非陆地网络(non terrestrial networks,NTN)中,终端设备利用上行传输资源向网络设备发送数据时,会根据定时提前(timing advance,TA)值进行提前发送。
[0003]由于NTN网络中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传播时延很大,TA值由终端设备根据自身位置信息计算得到,所以,网络设备无法确定终端设备实际发送上行数据的具体时域位置。
[0004]由于半双工的终端设备不能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所以,该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可能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会在时间上发生碰撞,进而降低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数据传输方法,通过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和偏移量确定一个时间区间,在该区间内,终端设备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同时,网络设备不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数据,从而避免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时间上发生碰撞,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偏移量;该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该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该第一时域位置早于该第二时域位置,该第一时域位置根据该偏移量确定,该第二时域位置根据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确定,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该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
[0008]本申请实施例中,该偏移量可以理解为K_offset。可以理解地,K_offset由网络设备确定,具体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K_offset:
[0009](1)如果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反馈自身确定的TA值,那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反馈的TA值确定该终端设备对应的K_offset值。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将K_offset设为一个不小于该终端设备反馈的TA的值。
[0010](2)如果终端设备不向网络设备反馈自身确定的TA值,那么,网络设备可以根据其服务区域内某个参考点与网络设备之间的来回传播时延(round trip time,RTT)值来确定。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将其服务区域内距离卫星最远点与卫星之间的RTT值以及公共TA值确定K_offset。示例性的,网络设备确定的K_offset等于公共TA加上其服务区域内距离网络设备最远的位置与网络设备之间的RTT值。
[0011]因而,一般情况下,网络设备确定的K_offset会大于或等于终端设备确定的TA值。
[0012]可选地,在终端设备接入网络设备并取得下行同步之后,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可以理解为系统信息(system information),具体
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监听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BCCH)来获取系统信息,从而获取K_offset。
[0013]可以理解地,由于该第一时域位置根据K_offset确定,该第二时域位置根据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确定,且K_offset大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TA值,所以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实际位置可以落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
[0014]于是,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终端设备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相应地,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网络设备不发送针对该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时间上发生碰撞,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0015]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时域位置与该第二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该偏移量;该第二时域位置为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
[0016]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时长值,该第一时长值值不小于该终端设备所在服务小区或者服务波束覆盖区域对应的最大差分时延的两倍;
[0017]该第一时域位置和该第二时域位置早于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
[0018]该第一时域位置与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该偏移量;该第二时域位置与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该偏移量与该第一时长值之间的差值。
[001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该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数据和/或该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发送的数据。
[0020]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包括:
[0021]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偏移量;
[0022]该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该DCI用于调度第一上行传输资源,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该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
[0023]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该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发送的数据;其中,该第一时域位置早于该第二时域位置,该第一时域位置根据该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确定;该第二时域位置根据该偏移量确定。
[0024]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通过动态调度的方式给终端设备配置上行传输资源时,终端设备需要监听PDCCH来接收DCI,通过DCI来确定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
[0025]对于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来说,PDCCH占用的子帧或时隙对两者都是已知的,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用于确定该第一时域位置,K_offset用于确定该第二时域位置,且K_offset大于或等于该终端设备的TA值,所以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数据的实际位置可以落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
[0026]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终端设备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相应地,在该第一时域位置至该第二时域位置组成的区间内,网络设备不发送针对该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与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在时间上发生碰撞,进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0027]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I用于指示调度时延值,该调度时延值和该偏移量
用于确定该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
[0028]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时域位置为该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该第二时域位置与该第一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该调度时延值和该偏移量的时间和。
[0029]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早于该第一时域位置;该第一时域位置与该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偏移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根据所述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根据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偏移量;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时长值,所述第一时长值不小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在服务小区或者服务波束覆盖区域对应的最大差分时延的两倍;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和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早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所述偏移量;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等于所述偏移量与所述第一时长值之间的差值。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发送的数据和/或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发送的数据。5.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偏移量;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用于调度第一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发送的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根据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确定;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根据所述偏移量确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用于指示调度时延值,所述调度时延值和所述偏移量用于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为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调度时延值和所述偏移量的时间和。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早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调度时延值;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偏移量。9.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时长
值,所述第一时长值不小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在服务小区或者服务波束覆盖区域对应的最大差分时延的两倍;所述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控制信息DCI,所述DCI用于调度第一上行传输资源,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下行半持续调度的方式发送的下行数据;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早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DCI的传输资源的结束位置所在的子帧或者时隙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DCI指示的调度时延值;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之间的之间间隔为所述第一时长值。10.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偏移量;所述网络设备确定在第一时域位置与第二时域位置之间不发送针对所述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早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根据所述偏移量确定,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根据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确定,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为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发送上行数据的资源。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所述偏移量;所述第二时域位置为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置信息还用于指示第一时长值,所述第一时长值不小于所述终端设备所在服务小区或者服务波束覆盖区域对应的最大差分时延的两倍;所述第一时域位置和所述第二时域位置早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位置;所述第一时域位置与所述第一上行传输资源的开始时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珍珠周化雨
申请(专利权)人:展讯半导体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