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兰州大学专利>正文

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782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涉及建筑预制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的上层板抗扭性能和下层板混凝土浇筑的便捷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包括:上层板轴向排布有多个孔洞;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部件,多个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每一个连接部件包括腹板、第一锚板、第二锚板、第三锚板和第四锚板,第一锚板、第二锚板、第三锚板和第四锚板依次固定连接于腹板,第一锚板锚固于上层板的上表面,第二锚板锚固于上层板的下表面,第三锚板锚固于下层板的上表面,第四锚板锚固于下层板的下表面。于下层板的下表面。于下层板的下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预制件
,尤其涉及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是我国未来建筑业发展的方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其中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钢

混凝土组合叠合板作为楼盖体系中的一种新型装配式楼板形式,与普通现浇板相比,具有工业化程度高、现场支模量少等优点。
[0003]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是钢

混凝土组合叠合板的重要部分。现有技术中,钢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可由上层板、下层板、钢连接件组成,其钢连接件一般沿板长方向单排设置,简称单肋,并且其上层板为实心钢筋混凝土板。单肋式钢

混凝土组合预制底板由于沿板宽方向仅设置一个钢连接件,在施工阶段若上层板承受偏心压力时,预制底板上层板抗扭性能不好,预制底板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主要目的是提高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的上层板抗扭性能和下层板混凝土浇筑的便捷性。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包括:上层板、下层板和连接部;
[0007]所述上层板轴向排布有多个孔洞;
[0008]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部件,多个所述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每一个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腹板、第一锚板、第二锚板、第三锚板和第四锚板,所述第一锚板、所述第二锚板、所述第三锚板和所述第四锚板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腹板,所述第一锚板锚固于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锚板锚固于所述上层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锚板锚固于所述下层板的上表面,所述第四锚板锚固于所述下层板的下表面。
[0009]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0010]可选的,多个所述孔洞矩阵排列于所述上层板,每一排所述孔洞位于相邻两排所述连接部件之间。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锚板、所述第二锚板、所述第三锚板和所述第四锚板依次交错排列于所述腹板的相对侧。
[0012]可选的,所述腹板包括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锚板和所述第三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腹板的两端,构成第一C型板,所述第二锚板和所述第四锚板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腹板的两端,构成第二C型板,所述第一C型板和所述第二C型板背对背可拆卸连接。
[0013]可选的,所述腹板包括第三腹板和第四腹板,所述第一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
腹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腹板的中部,所述第三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腹板的中部,所述第四锚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四腹板的下端,所述第三锚板上方的所述第四腹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锚板下方的所述第三腹板。
[0014]可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一纵筋,多个所述第一纵筋依次预埋于所述上层板内。
[0015]可选的,还包括多个第二纵筋,多个所述第二纵筋依次预埋于所述下层板内。
[0016]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0017]首先,在施工阶段,即使预制底板的上层板承受了偏心压力,由于多个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上层板和下层板之间,在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上不止一个连接部件,上层板不易相对于某一排连接部件偏斜,从而使上层板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保证了上层板的抗扭性能。
[0018]其次,在工厂制作时,先浇筑上层板,先将连接部件沿着纵向多排、间隔放置,然后将上层板的纵筋按设计要求布置,接着对上层板的多个孔洞进行支模,浇筑上层板混凝土,形成上层板。待上层板混凝土硬化到一定强度后,将其翻转,放置于地面或者作业台面上,在其下方支模并布置下层板的纵筋,随后从上层板的孔洞向下浇筑混凝土,形成下层板。待下层板混凝土硬化后,预制底板制作完成。在上述过程中,因为上层板设有孔洞,所以不必自上层板的边缘向下层板模具中浇筑混凝土,提高了下层板混凝土浇筑的便捷性。
[0019]第一锚板、第二锚板、第三锚板和第四锚板依次固定连接于腹板,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多个连接部件对上层板和下层板形成支撑结构,对预制底板的结构形成多点支撑。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的立体图;
[0021]图2为第一种连接部件的立体图;
[0022]图3为第二种连接部件的立体装配图;
[0023]图4为第二种连接部件的立体拆解图;
[0024]图5为第三种连接部件的立体装配图;
[0025]图6为第三种连接部件的立体拆解图。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上层板1、下层板2、孔洞3、腹板4、第一腹板401、第二腹板402、第三腹板403、第四腹板404、第一锚板105、第二锚板106、第三锚板107、第四锚板108、第一锚板205、第二锚板206、第三锚板207、第四锚板208、第一锚板305、第二锚板306、第三锚板307、第四锚板308、第一纵筋9、第二纵筋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包括:上层板1、下层板2和连接部;
[0030]上层板1轴向排布有多个孔洞3;
[0031]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部件,多个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每一个连接部件包括腹板4、第一锚板105、第二锚板106、第三锚板107和第四锚板108,第一锚板105、第二锚板106、第三锚板107和第四锚板108依次固定连接于腹板,第一锚板105锚固于上层板1的上表面,第二锚板106锚固于上层板1的下表面,第三锚板107锚固于下层板2的上表面,第四锚板108锚固于下层板2的下表面。
[0032]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工作过程如下:
[0033]首先,在施工阶段,即使预制底板的上层板1承受了偏心压力,由于多个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上层板1和下层板2之间,在预制底板的宽度方向上不止一个连接部件,上层板1不易相对于某一排连接部件偏斜,从而使上层板1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保证了上层板1的抗扭性能。
[0034]其次,在工厂制作时,先浇筑上层板1,先将连接部件沿着纵向多排、间隔放置,然后将上层板1的纵筋按设计要求布置,接着对上层板1的多个孔洞3进行支模,浇筑上层板1混凝土,形成上层板1。待上层板1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板,所述上层板轴向排布有多个孔洞;下层板;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多个连接部件,多个所述连接部件矩阵排列于所述上层板和所述下层板之间,每一个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腹板、第一锚板、第二锚板、第三锚板和第四锚板,所述第一锚板、所述第二锚板、所述第三锚板和所述第四锚板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腹板,所述第一锚板锚固于所述上层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锚板锚固于所述上层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三锚板锚固于所述下层板的上表面,所述第四锚板锚固于所述下层板的下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孔洞矩阵排列于所述上层板,每一排所述孔洞位于相邻两排所述连接部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板、所述第二锚板、所述第三锚板和所述第四锚板依次交错排列于所述腹板的相对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肋式钢混凝土组合空心预制底板,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敬书帅磊王廷伟牟万元徐亚宁董文军
申请(专利权)人:兰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