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广泛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但锂离子电池的石墨负极、硅碳、硅等负极材料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会热,并发生体积膨胀,降低了电芯及模组的循环性能,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电芯及模组的循环性能,要防止电池堆叠导致的热扩散,一般采用在电池间增加泡棉、气凝胶、回型框等物质的技术方案,可以给电芯预留一定的膨胀空间,降低循环过程膨胀力的增加,然而这些设计难以保证极芯大面受力的均匀性,因而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中的极芯固定效果好,且可以保证极芯外表面均匀受力。
[000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括:外壳和极芯,所述极芯包括极片,所述极片设于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外壳的一部分向内凹陷以在所述外壳的外表面形成凹陷区,且在所述外壳的内表面形成配合面,所述凹陷区与所述极片位置对应,所述极芯的外表面适于与所述配合面的至少一部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和极芯(20),所述极芯(20)包括极片,所述极片设于所述外壳(10)内,其中,所述外壳(10)的一部分向内凹陷以在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形成凹陷区(13),且在所述外壳(10)的内表面形成配合面,所述凹陷区(13)与所述极片位置对应,所述极芯(20)的外表面适于与所述配合面的至少一部分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13)包括平整段(133)和两个过渡段,两个所述过渡段分别靠近所述外壳(10)的两端,每个所述过渡段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向内圆弧过渡,所述平整段(133)位于两个所述过渡段之间,所述极片的活性区(21)与所述平整段(133)位置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整段(133)与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之间的深度差值在0.05mm~2.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的活性区(21)边缘至所述外壳(10)的一端的距离为A,所述过渡段的靠近所述平整段(133)的一端至所述外壳(10)的一端的距离为B,其中,A≥B。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芯(20)还包括两个极耳,两个所述极耳分别设于所述极片的端部,其中,两个所述极耳邻近所述外壳(10)的同一端,或,两个所述极耳分别邻近所述外壳(10)的两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1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刘灿,霍紫瑞,仲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