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494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该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包括路堤本体,所述路堤本体下端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路堤本体包括反压护道、以及设置在反压护道两侧边的上边坡和下边坡,所述反压护道的高度为所述路堤本体高度H的1/3~1/2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以上50cm;所述反压护道、上边坡和下边坡的表面均设置有喷植层,所述反压护道和上边坡的喷植层均种植有草本和灌木组合型植物,所述下边坡的喷植层种植有草本植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具有路基稳定性高、工程造价较低、施工方便、生态效益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中山至开平高速公路K109+600~K110+000段右侧为软土路基,且右侧分布鱼塘,为典型浸水路堤,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砌石及喷混凝土等灰色防护,这些护坡方式虽然能从一定程度上固化边坡,提高边坡抗干扰能力,但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或多或少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大量的次生裸地出现和严重的水土流失,易造成生态环境的失衡,从而加剧生态系统的退化。另外,在降雨强度高的地区(如我国华南地区等)很难保证工程材料与边坡土体的兼容性,工程结构很容易被架空,从而导致局部的路基边坡滑塌。在高速公路后续运营期间,鱼塘存在被二次开挖的风险,极易影响路基稳定性,给后续运营带来安全风险。
[0003]公告号为CN214194580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公路细粒土浸水路堤边坡生态防护结构,包括路基基础、连接锚杆、细沙土填筑层、混凝土模袋、储水基模袋、植物生长基及种子模袋、连接装置I和连接装置II,通过多功能组合模袋形成结构稳定、密闭隔水、生态环保的坡面防护体系,将细粒土路基包裹在稳定密封的坡面防护体系内部,克服细粒土浸水路堤水稳性差的缺陷,克服传统技术方案成本高、环境影响大等缺点。但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1、不适用于软土地区浸水路堤防护,未起到反压护道的效果,在运营后期,存在安全隐患;2、采用植生袋、连接锚杆等装置,施工效率较低,工程经济性偏低。
[0004]反压护道指的是为防止软弱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稳定,对积水路段和填土高度超过临界高度路段在路堤一侧或两侧填筑起反压作用的具有一定宽度和厚度的土体。专利公布号为CN114673041A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路堤病害处置施工方法,能够高效快速地治理软土地基路堤的滑坡病害,保障道路的质量和安全性。其中,施工方法步骤1为在路基填筑层的两侧填筑反压护道,产生的有益效果是:反压护道对路基填筑层起反压作用,防止软土地基产生剪切、滑移,保证路基填筑层稳定,提高路堤整体在施工中的滑动破坏安全系数,从而达到路堤稳定的目的;反压护道的施工不需要特殊的机具设备和材料,施工方便,能够快捷有效地防止滑坡病害进一步恶化,同时也适用于临时修建的道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该防护结构适用于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可有效保障路基稳定性,有效提高施工进度,工程造价较低,并有利于恢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包括路堤本体,所述路堤本体下端设置有碎石垫层,所述路堤本体包括反压护道、以及设置在反压护道两侧边的上边坡和下边坡,所述反压护道的高度为所述路堤本体高度H的1/3~1/2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以上50cm;所述反压护道、上边坡和下边坡的表面均设置
有喷植层,所述反压护道和上边坡的喷植层均种植有草本和灌木组合型植物,所述下边坡的喷植层种植有草本植物。
[0007]由此,针对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通过设置反压护道可有效实现较好的反压效果,可有效保障路基稳定性,同时反压护道和上边坡的喷植层均种植有草本和灌木组合型植物,下边坡的喷植层种植有草本植物,可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这些植物可直接采用喷播的施工方式,有效提高施工进度且工程造价较低。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反压护道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m。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边坡的坡率为1:1.5。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下边坡的坡率为1:1.75。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1、通过设置宽大的反压护道,有效保障路基的稳定性,从一定程度上隔绝了水对路基填料的影响,保证了路基外侧的安全距离,避免公路后续运营期间,鱼塘二次开挖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0013]2、反压护道、上边坡和下边坡的表面均设置有喷植层,反压护道和上边坡的喷植层均种植有草本和灌木组合型植物,下边坡的喷植层种植有草本植物,这些植物可直接采用喷播的施工方式,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工程造价较低,并可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的断面图;
[0015]图2为本技术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的立面图。
[0016]图中,1、路堤本体;2、碎石垫层;3、反压护道;4、上边坡;5、下边坡;6、路面;7、设计洪水位;8、地面线;9、用地界桩。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包括路堤本体1,路堤本体1下端设置有碎石垫层2,路堤本体1包括反压护道3、以及设置在反压护道3两侧边的上边坡4和下边坡5,所述反压护道3的高度为所述路堤本体1高度H的1/3~1/2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7以上50cm;所述反压护道3、上边坡4和下边坡5的表面均设置有喷植层,所述反压护道3和上边坡4的喷植层均种植有草本和灌木组合型植物,所述下边坡5的喷植层种植有草本植物。
[0019]具体地,对原路堤下软土采用片、块石进行换填处理,形成碎石垫层2。反压护道3的高度值需同时满足路堤本体1高度H的1/3~1/2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7以上50cm,其中不低于设计洪水位7以上50cm的要求是考虑不让反压护道长期浸水而导致失效,路堤本体1高度H的1/3~1/2是反压护道的常规要求,本实施例中,路堤本体1高度H值为10m,设计洪水位高度值为4.0m,按要求,反压护道高度值选取为4.5m。反压护道3的宽度大于或等于8m,本实施例中,宽度选取8m。上边坡4采用1:1.5的坡率填筑,下边坡5采用1:1.75的坡率进行填筑,填筑材料采用普通路基填料。
[0020]遵循植物群落的生长特性,符合当地的气候、生态环境,选择草本加灌草组合型植物群落修复方案。草本植物应选用适宜当地生长的如百喜草、糖蜜草、狼尾草等多种混合草种,灌木选用银合欢、山毛豆等,可根据不同的施工季节及不同的边坡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时要求喷播均匀,喷植层分基层及表层,喷植层应配营养剂。本实施例中,该路段紧邻鱼塘,主要为静水,由于冲刷强度较轻,且段落位于填方边坡,土质情况较好,边坡坡率较缓,结合施工工期、环保效益及工程造价,选定液压喷播的施工方式,基于液压喷播的施工方式,最终选定草本植物为百喜草、糖蜜草、狼尾草组合,灌木采用山毛豆、银合欢进行组合。
[0021]对于软土地区的浸水路段,通过设置宽大护道进行反压,可有效提高路基稳定性;对鱼塘、水塘路段等水流冲刷强度较低的浸水路段,采用草本加灌草组合型植物群落修复方案,并采用液压喷播的施工方式,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工程造价较低,最大限度的保障生态环境,较好地控制了边坡面蚀至沟蚀的发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区的浸水路堤防护结构,包括路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堤本体(1)下端设置有碎石垫层(2),所述路堤本体(1)包括反压护道(3)、以及设置在反压护道(3)两侧边的上边坡(4)和下边坡(5),所述反压护道(3)的高度为所述路堤本体(1)高度H的1/3~1/2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7)以上50cm;所述反压护道(3)、上边坡(4)和下边坡(5)的表面均设置有喷植层,所述反压护道(3)和上边坡(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颖吴徐华廖鑫何安生林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