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307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属于化工生产设备领域,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设置有配制罐、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所述配制罐内部设置有内罐体,内罐体用于进行石灰乳的配制,配制罐的侧面及底面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配制罐上连通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通过下连通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与内罐体,内罐体内配制的石灰乳从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处进入到第一吸收罐及第二吸收罐内进行氯气吸收,保证氯气吸收的效果,用于氯气吸收的石灰乳从出液管处回收进入到回收罐内,在回收罐内对使用后的石灰乳进行处理,避免资源浪费。避免资源浪费。避免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化工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氯气是氯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剧毒气体,可溶于水和碱溶液,易溶于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易压缩,可液化为黄绿色的油状液氯,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可用作为强氧化剂,是氯碱工业的主要产品之一,但氯气有毒且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严重的影响,含氯废气的治理主要是通过湿法来净化,一般是采用化学中和法、氧化还原法等过程,对氯气进行吸收,做到综合利用;
[000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常使用石灰乳对氯气进行吸收,一般是将尾气直接通入装有石灰乳的罐体内,现有技术是进行一次吸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石灰乳需要进行转运,也存在转运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设置有配制罐、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所述配制罐内部设置有内罐体,内罐体用于进行石灰乳的配制,配制罐的侧面及底面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配制罐上连通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通过下连通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与内罐体,内罐体内配制的石灰乳从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处进入到第一吸收罐及第二吸收罐内进行氯气吸收,保证氯气吸收的效果,用于氯气吸收的石灰乳从出液管处回收进入到回收罐内,在回收罐内对使用后的石灰乳进行处理,避免资源浪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主要包括配制罐、支脚、万向轮、下连通管、上连通管、第一吸收罐、上出气管、下出气管、第二吸收罐、进水管、出水管、进液管、进料管、电机、视窗、进气管、储料罐、物料进管、物料出管、出液管、出气管、回收罐、备用管、回收管,所述支脚设置在配制罐底部,万向轮与支脚连接,配制罐通过上连通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所述第一吸收罐通过上出气管及下出气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所述进水管设置在配制罐左侧,出水管设置在配制罐底部,进液管设置在配制罐顶部,进料管设置在配制罐顶部,电机设置在配制罐顶部,视窗设置在配制罐正面,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吸收罐顶部,储料罐设置在第一吸收罐顶部,物料进管设置在储料罐顶部,物料出管设置在储料罐底部,出液管设置在第一吸收罐底部,出气管设置在第二吸收罐右侧,所述配制罐内部设置有内罐体,第二吸收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辊,所述回收罐设置在第二吸收罐旁侧,回收罐与第二吸收罐通过出液管连通,备用管设置在回收罐顶部,回收管设置在回收罐侧面。
[0007]所述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回收罐底部均设置有与配制罐底部高度相同,结构相同的支脚及万向轮。
[0008]所述第二吸收罐的顶部设置有储料罐、物料进管、物料出管、出液管。
[0009]所述下连通管上,出液管上设置有泵体及控制阀。
[0010]所述第一吸收罐及第二吸收罐上设置有视窗。
[0011]所述内罐体内部竖向设置有搅拌辊,搅拌辊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吸收罐内部的搅拌辊横向设置,搅拌辊与电机连接,回收罐内竖向设置有搅拌辊。
[0012]所述进气管的长度至少为第一吸收罐及第二吸收罐高度的1/2,下连通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设置有配制罐、第一吸收罐、第二吸收罐,所述配制罐内部设置有内罐体,内罐体用于进行石灰乳的配制,配制罐的侧面及底面设置有进水管及出水管,所述配制罐上连通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通过下连通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与内罐体,内罐体内配制的石灰乳从上连通管及下连通管处进入到第一吸收罐及第二吸收罐内进行氯气吸收,保证氯气吸收的效果,用于氯气吸收的石灰乳从出液管处回收进入到回收罐内,在回收罐内对使用后的石灰乳进行处理,避免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配制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第一吸收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回收罐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配制罐、2

支脚、3

万向轮、4

下连通管、5

上连通管、6

第一吸收罐、7

上出气管、8

下出气管、9

第二吸收罐、10

进水管、11

出水管、12

进液管、13

进料管、14

电机、15

视窗、16

进气管、17

储料罐、18

物料进管、19

物料出管、20

出液管、21

出气管、22

回收罐、23

备用管、24

回收管、25

内罐体、26

搅拌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上述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晰明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具体说明。
[0020]如图1

4所示,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主要包括配制罐1、支脚2、万向轮3、下连通管4、上连通管5、第一吸收罐6、上出气管7、下出气管8、第二吸收罐9、进水管10、出水管11、进液管12、进料管13、电机14、视窗15、进气管16、储料罐17、物料进管18、物料出管19、出液管20、出气管21、回收罐22、备用管23、回收管24,所述支脚2设置在配制罐1底部,万向轮3与支脚2连接,所述第一吸收罐6、第二吸收罐9、回收罐22底部均设置有与配制罐17底部高度相同,结构相同的支脚2及万向轮3,配制罐17通过上连通管5与第一吸收罐6连通,所述第一吸收罐6通过上出气管7及下出气管8与第二吸收罐9连通,所述进水管10设置在配制罐1左侧,出水管11设置在配制罐1底部,进液管12设置在配制罐1顶部,进料管13设置在配制罐1顶部,电机14设置在配制罐1顶部,
视窗15设置在配制罐1正面,第一吸收罐6及第二吸收罐9上设置有视窗15,进气管10设置在第一吸收罐6顶部,所述进气管16的长度至少为第一吸收罐6及第二吸收罐9高度的1/2,下连通管4与第二吸收罐9连通,储料罐17设置在第一吸收罐6顶部,物料进管18设置在储料罐17顶部,物料出管19设置在储料罐17底部,出液管20设置在第一吸收罐6底部,所述下连通管4上,出液管20上设置有泵体及控制阀,所述第二吸收罐9的顶部也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灰乳吸收氯气后液净化系统主要包括配制罐、支脚、万向轮、下连通管、上连通管、第一吸收罐、上出气管、下出气管、第二吸收罐、进水管、出水管、进液管、进料管、电机、视窗、进气管、储料罐、物料进管、物料出管、出液管、出气管、回收罐、备用管、回收管,所述支脚设置在配制罐底部,万向轮与支脚连接,配制罐通过上连通管与第一吸收罐连通,所述第一吸收罐通过上出气管及下出气管与第二吸收罐连通,所述进水管设置在配制罐左侧,出水管设置在配制罐底部,进液管设置在配制罐顶部,进料管设置在配制罐顶部,电机设置在配制罐顶部,视窗设置在配制罐正面,进气管设置在第一吸收罐顶部,储料罐设置在第一吸收罐顶部,物料进管设置在储料罐顶部,物料出管设置在储料罐底部,出液管设置在第一吸收罐底部,出气管设置在第二吸收罐右侧,所述配制罐内部设置有内罐体,第二吸收罐内部设置有搅拌辊,所述回收罐设置在第二吸收罐旁侧,回收罐与第二吸收罐通过出液管连通,备用管设置在回收罐顶部,回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强黄超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中陇市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