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ERC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通常都是依次在电池背面沉积氧化铝层、氧化硅层和氮化硅层,正面沉积氮化硅膜层,从而形成正背面钝化膜层。
[0003]在相关技术中,现有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正背面钝化膜层均为非晶态的结构,非晶态的膜层具有钝化效果好,但是光吸收系数低和电导率低,光致衰减也较高,导致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成为了技术人员研究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旨在解决如何进一步提高PERC太阳能电池片的转换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包括:
[0006]基片;
[0007]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片正面的正面微晶氮化硅层、正面微晶氮氧化硅层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PERC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片正面的正面微晶氮化硅层、正面微晶氮氧化硅层以及正面微晶氧化硅层;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基片背面的微晶氧化铝层、第一背面微晶氧化硅层、背面微晶氮化硅层、背面微晶氮氧化硅层、第二背面微晶氧化硅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微晶氮化硅层的厚度为45
‑
65nm,所述正面微晶氮氧化硅层的厚度为5
‑
25nm,所述正面微晶氧化硅层的厚度为5
‑
25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微晶氮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7
‑
3.2,所述正面微晶氮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7
‑
3,所述正面微晶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2
‑
2.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ERC太阳能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晶氧化铝层的厚度为4
‑
12nm,所述第一背面微晶氧化硅层的厚度为4
‑
12nm、所述背面微晶氮化硅层的厚度为15
‑
技术研发人员:顾生刚,时宝,庞瑞卿,吕闯,孙洪全,张笛,逯承承,盛健,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