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279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可解决现有压力式冲水系统体积偏大、安装困难的弊端,具有体积小、安装灵活的优势。双水包结构包括第一、二容器和连通管道;第一容器的上部设有补水口和补气口;第二容器的下部设有排水口,且第一、二容器的侧面底部由连通管道连通;补水时,水、气体分别由补水口、补气口流入第一容器,水气混合后由连通管道流入第二容器,且气体逐步压缩存在第一、二容器上部;排水时,压缩气体推动第一、二容器的水由排水口排出。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双水包结构、补水补气机构、排水机构和控制机构;补水口、补气口均通过补水补气机构进入第一容器;排水机构设在排水口并与控制机构进行联动。构设在排水口并与控制机构进行联动。构设在排水口并与控制机构进行联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力式冲水系统
,特别是指一种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力式冲水系统是通过设置一个压力水箱,利用压力水箱内的压缩气体所积聚的压力能,在排水时将压力能释放掉,以使压力水箱内的水产生强劲的冲刷力,从而达到冲刷坐便器的效果。
[0003]现有的压力水冲水系统除了用于存储水气的压力水箱外,还需配套控制机构、排水阀、补气阀、稳压阀和分水盒等诸多配件,整体结构比较复杂且臃肿,导致在坐便器后端的陶瓷空间内安装时极易受限,尤其会被坐便器的排污管干扰而无法灵活安装,安装过程极其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水包结构及压力式冲水系统,解决现有压力式冲水系统体积偏大、安装困难的弊端,具有体积小、安装灵活的优势。
[000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是:
[0006]一种双水包结构,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连通管道;所述第一容器的上部设置有补水口和补气口;所述第二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且所述第一容器的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二容器的侧面底部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通;补水时,水由所述补水口流入所述第一容器,气体由所述补气口流入所述第一容器,且水与气体混合后由所述连通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容器,且气体逐步压缩并存储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的上部;排水时,压缩气体推动所述第一容器的水通过所述连通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排出。
[0007]所述补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侧面顶部,所述补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侧面底部。
[0008]所述的双水包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的输入管道,所述输入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所述补水口、补气口均连通至所述输入管道。
[0009]所述连通管道的直径不小于15mm。
[0010]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二是:
[0011]一种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所述的双水包结构,以及补水补气机构、排水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补水口、补气口均通过所述补水补气机构进入所述第一容器;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并与所述控制机构进行联动;所述控制机构工作时所述排水机构开启,以使所述排水口排水。
[0012]所述补水补气机构包括安装盖、活塞件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有输入管道;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密封
配合,其上端面不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
[0013]优选地,所述安装盖内设置有竖向并列的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补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所述补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所述进气通道的下端与所述输入管道连通;所述活塞件活动配合在所述进气通道内;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活塞件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之间;所述活塞件在所述第一容器内外的压力差和所述第一弹簧的弹力共同作用下实现在所述进气通道内移动以打开或封闭所述补气口。
[0014]优选地,所述补水补气机构还包括嵌设在所述进水通道输出端的文丘里喷嘴,所述文丘里喷嘴不阻断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输入管道的连通,且所述文丘里喷嘴的输出端插入所述输入管道的输入端。
[0015]所述排水机构包括底盖和膜片;所述第二容器设置有储水腔、排水槽和排水管;所述排水槽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其上内壁分别与所述储水腔、排水管连通,所述排水口位于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所述底盖密封连接在所述排水槽的开口处;所述膜片活动配合在所述排水槽与所述排水管的连通处,并与所述底盖围成背压腔;所述背压腔设置有连通所述背压腔与所述储水腔的补水孔,以及至少一个泄水口,所述泄水口与所述控制机构连通;所述储水腔供水时,水通过所述补水孔进入所述背压腔,使所述背压腔压力增大;打开所述泄水口时,所述背压腔泄水而使压力减小;所述膜片随着所述背压腔的压力变化靠近或远离所述排水管,以此封堵或打开所述排水管。
[0016]优选地,所述排水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背压腔内的第二弹簧,以及用于装配所述膜片的活动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底盖与所述活动座之间,用于实现所述膜片向所述排水管方向复位。
[0017]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开启阀、电磁阀中的至少一种。
[0018]所述的压力式冲水系统还包括分水盒;所述控制机构、排水机构的输出端均连通至所述分水盒;所述分水盒设置有至少两个排水接头,两个排水接头用于连通坐便器的主冲管道和冲圈管道。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20]①
本技术通过将现有的压力水箱分体设计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第一容器和第二容器,解决了现有压力水箱占据空间大、不便于安装的弊端,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独立安装,可以分布在坐便器排污管的两侧,不易受限,装配更加方便灵活,更适用于具有小体积需求的坐便器;
[0021]②
补水口、排水口分别设置在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的侧面,可以避免安装时在连接管道时增加双水包结构(也即压力水箱)的高度,更适用于陶瓷空间比较矮小的坐便器,安装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双水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压力式冲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第一容器与补水补气机构的分解图;
[0026]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压力式冲水系统的水路示意图;
[0028]附图标号说明:
[0029]1‑‑‑‑
第一容器;
ꢀꢀꢀꢀꢀ
11
‑‑‑
输入管道;
ꢀꢀꢀꢀꢀꢀꢀꢀꢀꢀꢀꢀꢀꢀꢀ
12
‑‑‑
安装槽;
[0030]13
‑‑‑
第二限位槽;
ꢀꢀꢀ
14
‑‑‑
限位缺口;
ꢀꢀꢀꢀꢀꢀꢀꢀꢀꢀꢀꢀꢀꢀꢀ
15
‑‑‑
第三环斜面;
[0031]2‑‑‑‑
第二容器;
ꢀꢀꢀꢀꢀ
21
‑‑‑
储水腔;
ꢀꢀꢀꢀꢀꢀꢀꢀꢀꢀꢀꢀꢀꢀꢀꢀꢀ
22
‑‑‑
排水槽;
[0032]23
‑‑‑
排水管;
ꢀꢀꢀꢀꢀꢀꢀ3‑‑‑‑
连通管道;
ꢀꢀꢀꢀꢀꢀꢀꢀꢀꢀꢀꢀꢀꢀꢀ
41
‑‑‑
开启阀;
[0033]42
‑‑‑
电磁阀;
ꢀꢀꢀꢀꢀꢀꢀ5‑‑‑‑
安装盖;
ꢀꢀꢀꢀꢀꢀꢀꢀꢀꢀꢀꢀꢀꢀꢀꢀꢀ
51
‑‑‑
进水通道;
[0034]52
‑‑‑
进气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连通管道;所述第一容器的上部设置有补水口和补气口;所述第二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排水口,且所述第一容器的侧面底部与所述第二容器的侧面底部通过所述连通管道连通;补水时,水由所述补水口流入所述第一容器,气体由所述补气口流入所述第一容器,且水与气体混合后由所述连通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容器,且气体逐步压缩并存储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的上部;排水时,压缩气体推动所述第一容器的水通过所述连通管道流入所述第二容器、所述第二容器中的水由所述排水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侧面顶部,所述补气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容器的侧面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容器内的输入管道,所述输入管道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的下部;所述补水口、补气口均连通至所述输入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道的直径不小于15mm。5.一种压力式冲水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双水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水补气机构、排水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补水口、补气口均通过所述补水补气机构进入所述第一容器;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排水口,并与所述控制机构进行联动;所述控制机构工作时所述排水机构开启,以使所述排水口排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补气机构包括安装盖、活塞件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凹陷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部连接有输入管道;所述安装盖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密封配合,其上端面不高于所述第一容器的上端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式冲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盖内设置有竖向并列的进水通道和进气通道,所述补水口设置在所述进水通道的侧壁,所述补气口设置在所述进气通道的上端,所述进气通道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炳兴张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铱科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