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771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包括槽型状的后罩盖、设于后罩盖右端的右端盖,后罩盖与右端盖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隔热垫和隔热板,隔热垫和隔热板的形状均与后罩盖的截面形状相适应,隔热垫的右侧面设有凹陷部;隔热板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隔热板和右隔热板,左隔热板的左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凸缘,隔热凸缘容置在凹陷部内;所述后罩盖、隔热垫、左隔热板、右隔热板以及右端盖通过紧固件相连接。通过在后罩盖与右端盖之间设置隔热垫、左隔热板以及右隔热板,形成多层隔热结构,同时左隔热板与右隔热板间隔设置,便于更好的进行散热,实现对右端盖内的控制模块进行良好的隔热作用,提高控制模块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寿命。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
[0003]
技术介绍

[0004]电取暖器可广泛用于住宅、办公室、宾馆、商场、医院、学校、火车车厢等移动供暖、简易活动房等各类民用与公共建筑。然而,现有取暖器为了追求整体结构紧凑,通常将发热部件与控制模块是集成在一个壳体内部,利用单一的隔热板将两者分隔开来。这种结构中,由于发热部件长时间工作后温度较高,单一的隔热板无法起到有效的隔热作用,这就使得控制模块的电子元器件温度较高,长期以往会影响使用寿命。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设计合理,提高隔热效果。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包括槽型状的后罩盖、设于后罩盖右端的右端盖,所述后罩盖与右端盖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隔热垫和隔热板,所述隔热垫和隔热板的形状均与后罩盖的截面形状相适应,隔热垫的右侧面设有凹陷部;所述隔热板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隔热板和右隔热板,所述左隔热板的左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凸缘,所述隔热凸缘容置在凹陷部内;所述后罩盖、隔热垫、左隔热板、右隔热板以及右端盖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左隔热板的右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右隔热板延伸的定位凸柱;所述右隔热板的左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左隔热板延伸的定位套管,若干个定位套管与若干个定位凸柱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凸柱与定位套管插接配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右隔热板的左侧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防护挡边,所述防护挡边用于与左导向板的右侧面相抵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右隔热板的右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外缘;所述右端盖的左端开口边缘设置有截面呈槽型状的防水垫;所述防水垫套设在隔热外缘的外侧,防水垫的厚度大于隔热外缘的厚度。
[0011]进一步的,所述右端盖的左端开口边缘分布有若干个定位凸筋;所述防水垫上开设有与若干个定位凸筋的位置相对应的若干个定位孔,位置相对应的定位凸筋嵌设在定位孔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右端盖和后罩盖的内部上下侧壁均设有一对沿横向贯通的安装孔;所述隔热垫、左隔热板、右隔热板以及防水垫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与一对安装孔的位置相对应的一对横向通孔,所述后罩盖、隔热垫、左隔热板、右隔热板、防水垫以及右端盖经由贯穿安装孔和横向通孔的紧固件相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左隔热板上的横向通孔位于隔热凸缘的外侧;所述右隔热板上的横向通孔位于隔热外缘的外侧。
[0014]进一步的,所述后罩盖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散热槽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在后罩盖
与右端盖之间设置隔热垫、左隔热板以及右隔热板,形成多层隔热结构,同时左隔热板与右隔热板间隔设置,便于更好的进行散热,实现对右端盖内的控制模块进行良好的隔热作用,提高控制模块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0016]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后罩盖与右端盖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19]图3是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垫和导向板的相配合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隔热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一;
[002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隔热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二;
[0024]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左隔热板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隔热垫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防水垫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右端盖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0028]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
横向”、
“ꢀ
上”、
“ꢀ
下”、
“ꢀ
前”、
“ꢀ
后”、
“ꢀ
左”、
“ꢀ
右”、
“ꢀ
竖直”、
“ꢀ
水平”、
“ꢀ
顶”、
“ꢀ
底”、
“ꢀ
内”、
“ꢀ
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如图1~11所示,本技术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包括截面呈槽型状的后罩盖1、设于后罩盖1右端的右端盖2,取暖器的加热组件安装在后罩盖1内部,取暖器的控制模块安装在右端盖2内;所述后罩盖1与右端盖2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隔热垫3和隔热板,所述隔热垫3和隔热板20的形状均与后罩盖的截面形状相适应,隔热垫3的右侧面设有凹陷部4;所述隔热板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隔热板5和右隔热板6,所述左隔热板5的左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凸缘7,所述隔热凸缘7容置在凹陷部4内,使得左隔热板与隔热垫之间形成散热空腔;所述后罩盖1、隔热垫3、左隔热板5、右隔热板6以及右端盖2通过紧固件相连接。在后罩盖与右端盖之间设置隔热垫、左隔热板以及右隔热板,形成多层隔热结构,同时左隔热板与右隔热板间隔设置、左隔热板与隔热垫之间利用隔热凸缘与凹陷部形成散热空腔,便于更好的进行散热,实现对右端盖内的控制模块进行良好的隔热作用,提高控制模块内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左隔热板5的右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右隔热板6延伸的定位凸柱8;所述右隔热板6的左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左隔热板5延伸的定位套管9,若干个定位套管9与若干个定位凸柱8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凸柱8与定位套管9插接配合,以实现左隔热板与右隔热板对接时准确定位。
[0033]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隔热板6的左侧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防护挡边10,所述防护挡边10用于与左导向板5的右侧面相抵接,利用防护挡边实现左隔热板与右隔热板间隔分
布。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右隔热板6的右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外缘11;所述右端盖2的左端开口边缘设置有截面呈槽型状的防水垫12;所述防水垫12套设在隔热外缘11的外侧,防水垫12的厚度大于隔热外缘11的厚度。通过在右端盖与右隔热板之间设置防水垫,以对右端盖内部的控制模块进行防水。
[0035]本实施例中,所述右端盖2的左端开口边缘分布有若干个定位凸筋13;所述防水垫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槽型状的后罩盖、设于后罩盖右端的右端盖,所述后罩盖与右端盖之间从左往右依次设有隔热垫和隔热板,所述隔热垫和隔热板的形状均与后罩盖的截面形状相适应,隔热垫的右侧面设有凹陷部;所述隔热板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隔热板和右隔热板,所述左隔热板的左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凸缘,所述隔热凸缘容置在凹陷部内;所述后罩盖、隔热垫、左隔热板、右隔热板以及右端盖通过紧固件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隔热板的右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右隔热板延伸的定位凸柱;所述右隔热板的左侧面设有若干个朝向左隔热板延伸的定位套管,若干个定位套管与若干个定位凸柱的位置相对应,定位凸柱与定位套管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隔热板的左侧面前、后两端分别设有防护挡边,所述防护挡边用于与左导向板的右侧面相抵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取暖器隔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隔热板的右侧面外边缘设有环形状的隔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雪芳彭春晖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晶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