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745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包括切割成固定长度宽度的LV薄膜片材,所述LV薄膜片材包括第一塑料薄片、第二塑料薄片和设置在中间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所述第一塑料薄片内侧面、第二塑料薄片内侧面均涂覆有ITO透明导电涂层,所述第一塑料薄片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塑料薄片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连接有第二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工艺简单,制作的电极质量好,可以有效应用在光阀叠层LV薄膜上。薄膜上。薄膜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


[0001]本技术涉及光阀叠层LV薄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

技术介绍

[0002]光阀是指能够通过调节施加在其上的电压来控制光线透光率的装置,这种装置也被称为电致变色装置。根据电致变色装置的工作原理,它可分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 (美国专利US3585381),电化学装置(EC) (美国专利US9581877)和悬浮颗粒装置(SPD) (美国专利US6606185)。具体而言,光阀(以下简称为LV)是指可以通过调节施加在介质上的交流电(AC)电压高低来控制通过介质的光线透光率的装置。这种光阀具有可调控光线透过率和节能优势,该设备可以与玻璃、塑料片等材质结合或相互提供场景化使用的调光装置。
[0003]这种纳米棒光阀的透光率调节方式申请人之前也申请过技术专利,并且获得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 109491174 B。其结构为两侧的透明电极中间设置有液体悬浮介质,具体透明电极为ITO导电玻璃或ITO/PET导电膜或纳米Ag线/PET导电膜或纳米Cu线/PET导电膜。具体的液体悬浮介质为核壳型纳米棒。通过控制透明电极的通断电,实现核壳型纳米棒的有序排列或者随机分散,进而实现光阀薄膜的透光性能改变。而两层导电膜上均需要单独制作电极来实现通电,进而实现液体悬浮介质处于一个稳定的电场中改变排序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及其制作方法,其结构新颖,工艺简单,制作的电极质量好。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包括切割成固定长度宽度的LV薄膜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LV薄膜片材包括第一塑料薄片、第二塑料薄片和设置在中间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所述第一塑料薄片内侧面、第二塑料薄片内侧面均涂覆有ITO透明导电涂层,所述第一塑料薄片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连接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二塑料薄片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连接有第二电极。
[0006]优选的,所述导电银浆包覆住第一电极前端部的上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导电银浆包覆住第二电极前端部的上下表面和侧面。
[0007]本技术结构新颖,工艺简单,制作的电极质量好,可以有效应用在光阀叠层LV薄膜上进行稳定电场的布置。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0]图3为图2沿A

A方向的剖视图;
[0011]图4为图1的分解图;
[0012]其中:1—LV薄膜片材;11—第一塑料薄片;12—第二塑料薄片;13—带有核壳型纳
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2—导电银浆;3—第一电极;4—第二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包括切割成固定长度宽度的LV薄膜片材1,所述LV薄膜片材1包括第一塑料薄片11、第二塑料薄片12和设置在中间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13,所述第一塑料薄片11内侧面、第二塑料薄片12内侧面均涂覆有ITO透明导电涂层,所述第一塑料薄片11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2连接有第一电极3,所述第二塑料薄片12内侧面通过导电银浆2连接有第二电极4。
[001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导电银浆2包覆住第一电极3前端部的上下表面和侧面,所述导电银浆2包覆住第二电极4前端部的上下表面和侧面。
[0016]上述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7]①
将LV薄膜片材1正面朝上固定放置,在上方的第一塑料薄片11边缘处切割出一片用于放入电极的固定区域,并清理掉该固定区域正下方对应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13,且清理干净该固定区域正下方对应的第二塑料薄片12内侧面;
[0018]②
将第二电极4下表面涂上导电银浆2,自上而下贴合在步骤

中清理干净的固定区域中第二塑料薄片12内侧面;
[0019]③
使用加热夹具夹住第二电极4,控制加热夹具的温度使得导电银浆2固化定型;
[0020]④
将LV薄膜片材1翻面后固定放置,在上方的第二塑料薄片12边缘处切割出一片用于放入电极的固定区域,并清理掉该固定区域正下方对应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13,且清理干净该固定区域正下方对应的第一塑料薄片11内侧面;
[0021]⑤
将第一电极3下表面涂上导电银浆2,自上而下贴合在步骤

中清理干净的固定区域中第一塑料薄片11内侧面;
[0022]⑥
使用加热夹具夹住第一电极3,控制加热夹具的温度使得导电银浆2固化定型。
[0023]其中,上述步骤

和步骤

中的加热温度为60℃—120℃。
[0024]通过上述方式在第一塑料薄片11设置第一电极3,在第二塑料薄片12设置第二电极4,第一电极3和第二电极4分别连通电源后第一塑料薄片11上的ITO透明导电涂层和第二塑料薄片12上的ITO透明导电涂层之间可以产生固定方向的稳定电场,使得液体悬浮介质中的核壳型纳米棒的实现有序排列,通过调节电压高低来控制透光率的变化。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阀叠层LV薄膜电极,包括切割成固定长度宽度的LV薄膜片材(1),其特征在于:所述LV薄膜片材(1)包括第一塑料薄片(11)、第二塑料薄片(12)和设置在中间的带有核壳型纳米棒的液体悬浮介质(13),所述第一塑料薄片(11)内侧面、第二塑料薄片(12)内侧面均涂覆有ITO透明导电涂层,所述第一塑料薄片(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斌徐岷符慧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