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55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包括有环形罩体,罩体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罩体为双层并具有空腔,其特征在于:罩体在形成环形腔的内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地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与空腔的出气孔,罩体在外侧壁或底壁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空腔的进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上层罩凸出其表面的凸台以构成防溢液台,其中凸台的上边缘能供溢液停留以对设置在凸台下边缘的出气部起到阻挡溢液的作用,该燃气灶能利用隔热罩的内侧壁位于外环火盖的出火区域和二次补气通道之间,而独立地对内、外环进行二次空气的补充,有助于提高燃烧器热效率。烧器热效率。烧器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隔热罩的燃气灶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现有技术,一种鼓风式家用燃气燃气灶燃烧器,包括风机和燃烧器,但仅局限于对燃烧过程中的一次空气进行有限补充,不能有效地补给二次空气,二次空气补给完全依靠燃烧器外部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受到整个燃气灶的结构影响,容易出现燃烧不充分,烟气中CO超标,热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内国内就出现了一些集热聚能,如中国专利CN203404823U所公开的“用于燃气灶的聚能圈和具有其的燃气灶”,聚能圈是包围设置在燃烧器外围的节能部件,对于应用有聚能圈的燃气灶来说,由于受到聚能圈的阻挡,因而向燃烧器提供的侧向二次空气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此外,应用有聚能圈的燃气灶,其二次空气补充通道均为侧向进风,虽然在流经聚能圈的二次空气补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灶用隔热罩,包括有环形的罩体(1),所述罩体(1)的中央形成有环形腔(101),所述罩体(1)为双层并具有空腔(10),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双层结构包括有上层罩(11)和下层罩(12),其中所述上层罩(11)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凸出其表面的凸台(2),所述凸台(2)的上边缘与所述上层罩(11)构成盛液区域(21),而所述凸台(2)的下边缘则开设有连通所述环形腔(101)与所述空腔(10)的出气部(22),所述罩体(1)的下层罩(12)上则开设有供外界空气流入所述空腔(10)的进气部(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还包括有将所述凸台(2)的上边缘与下边缘连接的连接壁(23),所述连接壁(23)的下边沿低于所述出气部(22)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部(121)与外部的供气部(3)通过连接管(4)连接,所述连接管(4)的截面积依据气流流入的方向分为平直段(41)和扩散段(4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上层罩(11)于所述出气部(22)的下游处沿径向向环形腔(101)所在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形成导引二次空气的导引区(111)。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灶用隔热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罩(11)于相邻所述凸台(2)之间的空隙设置有用于支承锅具的锅支脚(5)。6.一种应用有上述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艳程永超徐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