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4084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内火盖,其特征在于:内火盖的周壁包括有呈分体设置的上周壁以及下周壁,而上周壁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的上出火部,下周壁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的下出火部,并且在上周壁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下周壁在周向上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周壁和下周壁相对转动以破坏出火孔表面的液体张力,疏通出火孔,降低制造火盖的难度与成本的同时,还具有易清洁的特点。还具有易清洁的特点。还具有易清洁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厨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结构的燃气灶具燃烧器,其一般包括有火盖座、中心火盖和外火盖,如一专利号为ZL200820206310.9(授权公告号为CN201327036Y)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心火盖与长明小火孔一体结构的灶具燃烧器》其公开了如上述中心火盖和外火盖的圆孔式的出火孔形式,这种火孔形式如果在烹饪过程中被溢液堵塞,则不容易清洗,为此,需要对火盖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易对出火孔进行清洁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基座形成有内混气室,所述内火盖的周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内混气室连通的出火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的周壁包括有呈分体设置的上周壁以及下周壁,而所述上周壁具有对应各个所述出火孔的上出火部,所述下周壁具有对应各个所述出火孔的下出火部,并且在所述的上周壁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所述下周壁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改变所述上出火部和下出火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0005]为了能够实现上周壁相对下周壁的移动,从结构实现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能改变所述上周壁相对下周壁在周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可以简单地直接将上周壁相对下周壁移动。
[0006]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动力源,由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上周壁相对下周壁转动的凸柱,对应地,所述上周壁连接有将上周壁的周缘封闭住的盖体,所述凸柱的上端连接至盖体的下表面,而所述凸柱的下端则伸入位于与所述内混气室之下的内燃气通道。通过与动力源带动凸柱使得上周壁相对下周壁转动1~2周后回到原位,这样上周壁和下周壁相对转动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出火孔表面的液体张力,疏通出火孔,使出火孔不发生堵塞。
[0007]为了避免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影响驱动机构的动力源,优选地,所述内燃气通道对应的管壁具有供所述凸柱的下端伸出的通孔,所述通孔周缘与所述凸柱的下端保持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凸柱的下端伸于所述内燃气通道外并与动力源连接。
[0009]为了避免上周壁的上出火部相对下周壁的下出火部转动时对下周壁产生影响,优选地,所述上周壁的上出火部与所述下周壁的下出火部之间形成有环缝。通过环缝的设置使得上周壁相对下周壁在转动时,能避免二者之间的影响。
[0010]环缝的大小不能过小也不宜过大,优选地,所述环缝为0.1mm~0.2mm。
[0011]为了实现对出火孔的稳焰,优选地,所述下周壁于下出火部的下方设置有稳焰凹槽,所述稳焰凹槽与各个所述下出火部相交。通过稳焰凹槽与各个下出火部的相交,在稳焰各个下出火部的同时对各个出火孔进行了稳焰。
[0012]为了减缓点火孔处的出气速度,优选地,所述上周壁对应点火针的位置设置有点火孔,所述点火孔的截面面积沿着内混气室的出气方向分为第一点火段和第二点火段,所述第一点火段的截面面积小于第二点火段的截面面积。
[0013]进一步地,所述内燃气通道设置有能将接收热电偶的工作信号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源是否处于工作状态。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5]第一:通过将内火盖对应的出火孔所在周壁一分为二,即分为上周壁和下周壁,由于上周壁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的上出火部,而下周壁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的下出火部,并且上周壁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下周壁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改变上出火部和下出火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方面可以使上出火部和下出火部形成的出火孔的出气面积能随着燃烧工况而发生改变,进而实现不发生回火的和谐状态;
[0016]第二,因为上周壁和下周壁相对转动还可以破坏出火孔表面的液体张力,疏通出火孔,降低制造火盖的难度与成本的同时,还具有易清洁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周壁相对下周壁上移的剖视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上周壁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下周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5]如图1~7所示,为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内火盖2,内火盖2与基座1形成有内混气室21,内火盖2的周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内混气室21连通的出火孔22,内火盖2的周壁包括有呈分体设置的上周壁23以及下周壁24,而上周壁23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22的上出火部231,下周壁24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22的下出火部241,并且在的上周壁23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下周壁24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改变上出火部231和下出火部241之间的相对位置。通过将内火盖2对应的出火孔22所在周壁一分为二,即分为上周壁23和下周壁24,由于上周壁23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22的上出火部231,而下周壁24具有对应各个出火孔22的下出火部241,并且上周壁23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下周壁24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改变上出火部231和下出火部241之间的相对位置,一方面可以使上出火部231和下出火部241形成的出火孔22的出气面积能随着燃烧工况而发生改变,进而实现不发生回火的和谐状态;另外,因为上周壁23和下
周壁24相对转动还可以破坏出火孔22表面的液体张力,疏通出火孔22,具有易清洁的特点。
[0026]具体地,为了能够实现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的移动,基座1上设置有能改变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在周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3,通过驱动机构3可以简单地直接将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移动。而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3包括有动力源31,由动力源31带动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转动的凸柱32,对应地,上周壁23连接有将上周壁23的周缘封闭住的盖体25,凸柱32的上端连接至盖体25的下表面,而凸柱32的下端则伸入位于与内混气室21之下的内燃气通道20。通过与动力源31带动凸柱32使得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转动1~2周后回到原位,这样上周壁23和下周壁24相对转动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出火孔22表面的液体张力,疏通出火孔22,使出火孔22不发生堵塞。另外,为了避免燃烧器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燃烧热影响驱动机构3的动力源31,内燃气通道20对应的管壁具有供凸柱32的下端伸出的通孔201,在通孔201周缘与凸柱32的下端保持密封连接的前提下,凸柱32的下端伸于内燃气通道20外并与动力源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包括有基座(1)以及设置在基座(1)上的内火盖(2),所述内火盖(2)与所述基座(1)形成有内混气室(21),所述内火盖(2)的周壁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与内混气室(21)连通的出火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火盖(2)的周壁包括有呈分体设置的上周壁(23)以及下周壁(24),而所述上周壁(23)具有对应各个所述出火孔(22)的上出火部(231),所述下周壁(24)具有对应各个所述出火孔(22)的下出火部(241),并且在所述的上周壁(23)在外力作用下能相对所述下周壁(24)在周向上移动,从而改变所述上出火部(231)和下出火部(241)之间的相对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能改变所述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在周向上移动的驱动机构(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动力源(31),由所述动力源(31)带动所述上周壁(23)相对下周壁(24)转动的凸柱(32),对应地,所述上周壁(23)连接有将上周壁(23)的周缘封闭住的盖体(25),所述凸柱(32)的上端连接至盖体(25)的下表面,而所述凸柱(32)的下端则伸入位于与所述内混气室(21)之下的内燃气通道(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燃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波屈国丽张旭东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