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239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涤纶基层面料、混合纤维抗菌层、竹炭纤维层、防水透气层以及阻燃层;所述竹炭纤维层上开设有透气微孔;所述涤纶基层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再生涤纶纤维,所述纬纱为防水涤纶纤维;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是以合股混合纤维为经线、竹炭纤维为纬线编织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涤纶复合面料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设置的防水透气层具有很好的防水透气效果,而且涤纶基层面料本身由于防水涤纶纤维的使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同时混合纤维抗菌层与竹炭纤维层的复合,提高了涤纶复合面料整体的抑菌、抗菌性能;竹炭纤维层表面开设的透气微孔,提高复合涤纶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气性能。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涤纶复合面料,具体涉及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属于复合涤纶面料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广泛应用于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现有涤纶面料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面料结构单一、透气性不佳,而且一些涤纶面料的防水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0003]随着合成纤维及纺织产品不断向高性能、多功能方向发展,近年来,防水纤维及织物在缝合线、户外运动服装、装饰、汽车防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发展。现有技术中,赋予纤维或织物防水性能的方法是通过对纤维织物进行后整理,使防水剂吸附于纤维表面,并通过极性基团与纤维结合,使得纤维表面张力下降,从而赋予织物良好的拒水、拒油和防污性能,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发人员投身于涤纶面料防水性研究领域。
[0004]鉴于此,我们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水性能、且透气性好的一种涤纶复合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涤纶面料防水性差、透气性不佳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面料、混合纤维抗菌层、竹炭纤维层、防水透气层以及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底侧表面复合有防水透气层,所述防水透气层底侧表面复合有竹炭纤维层,且所述竹炭纤维层上开设有透气微孔;所述竹炭纤维层底侧表面复合有混合纤维抗菌层,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复合在涤纶基层面料的顶部;
[0008]所述涤纶基层面料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所述经纱为再生涤纶纤维,所述纬纱为防水涤纶纤维;
[0009]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是以合股混合纤维为经线、竹炭纤维为纬线编织而成。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的合股混合纤维是由银纤维和竹炭纤维合股并捻而成。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竹炭纤维表面附着有一层阻燃剂。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防水透气层材质为PTFE。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涤纶基层面料的面料厚度是混合纤维抗菌层的三倍。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竹炭纤维层的面料厚度是
混合纤维抗菌层厚度的三分之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涤纶复合面料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设置的防水透气层具有很好的防水透气效果,而且涤纶基层面料本身由于防水涤纶纤维的使用,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同时混合纤维抗菌层与竹炭纤维层的复合,提高了涤纶复合面料整体的抑菌、抗菌性能;竹炭纤维层表面开设的透气微孔,提高复合涤纶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本技术的复合涤纶面料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防水透气、综合性能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涤纶基层面料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涤纶基层面料;11

经纱;12

纬纱;2

混合纤维抗菌层;3

竹炭纤维层;4

防水透气层;5

阻燃层;6

透气微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面料1、混合纤维抗菌层2、竹炭纤维层3、防水透气层4以及阻燃层5;所述阻燃层5底侧表面复合有防水透气层4,所述防水透气层4底侧表面复合有竹炭纤维层3,且所述竹炭纤维层3上开设有透气微孔6;所述竹炭纤维层3底侧表面复合有混合纤维抗菌层2,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2复合在涤纶基层面料1的顶部;所述涤纶基层面料1由经纱11和纬纱12编织而成,所述经纱11为再生涤纶纤维,所述纬纱12为防水涤纶纤维;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2是以合股混合纤维为经线、竹炭纤维为纬线编织而成。
[0023]具体的,所述涤纶基层面料1由再生涤纶纤维和防水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防水涤纶纤维具体是由干燥后的防水聚酯母粒和PET切粒混合后经熔融纺丝和后道假捻制成。其中,所述防水聚酯母粒是由氟化的哌嗪酰胺、二氧化钛和聚酰胺蜡、季戊四醇和复合稳定剂经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挤出造粒而成。所述防水涤纶纤维防水性能表现优异,且持久性佳:按照国家标准GB/T4745

2012(纺织品防水性能的检测和评价
·
沾水法),经测试,由防水涤纶纤维织造而成的纺织品防水性能为4

5级。这样,由再生涤纶纤维和防水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涤纶基层面料1具有优异的防水效果,再加上防水透气层4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了复合面料整体的防水性能。
[0024]进一步的,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2的合股混合纤维是由银纤维和竹炭纤维合股并
捻而成。银纤维和竹炭纤维的合股设计,增强了纱线强度,同时,能够赋予复合面料很好的抗菌、抑菌性。再进一步的,所述竹炭纤维经过阻燃剂均匀溶液的浸渍,使得纤维表面附着有一层阻燃剂,经该竹炭纤维编织而成的面料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
[0025]再进一步的,所述防水透气层4材质为PTFE,PTFE膜是采用聚四氟乙烯分散树脂,经预混、挤压、压延、双向拉伸等特殊工艺生产的微孔性薄膜,具有很好的防水透气性。更进一步的,所述涤纶基层面料1的面料厚度是混合纤维抗菌层2的三倍。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3的面料厚度是混合纤维抗菌层2厚度的三分之二。
[0026]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水透气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涤纶基层面料(1)、混合纤维抗菌层(2)、竹炭纤维层(3)、防水透气层(4)以及阻燃层(5);所述阻燃层(5)底侧表面复合有防水透气层(4),所述防水透气层(4)底侧表面复合有竹炭纤维层(3),且所述竹炭纤维层(3)上开设有透气微孔(6);所述竹炭纤维层(3)底侧表面复合有混合纤维抗菌层(2),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2)复合在涤纶基层面料(1)的顶部;所述涤纶基层面料(1)由经纱(11)和纬纱(12)编织而成,所述经纱(11)为再生涤纶纤维,所述纬纱(12)为防水涤纶纤维;所述混合纤维抗菌层(2)是以合股混合纤维为经线、竹炭纤维为纬线编织而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红帆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