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2196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涉及排泥装置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和粉碎机构,所述支撑组件的底侧设置有吊装组件,且所述吊装组件上设置有螺栓装配的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轴、粉碎齿组、隔板、轴承座、旋转套和搅拌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隔离片将一组旋转轴进行分离起来,由一组旋转轴带动两组搅拌组件同时进行转动,由于两组搅拌组件半径大小不同,并且都具备齿状构造,因而在排泥泵作业时,能够将吸附污垢中较坚硬的部分进行搅碎处理,使得污泥在搅拌粉碎后能够顺利的由泵体吸收排放处理,达到清淤排污的效果,从而提升了设备的排污效果,由于搅拌装置是齿状构造,因而能够起到长期使用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泥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排泥装置是一种利用液体射流原理排除沉降罐、除油罐、污水罐等水处理容器底部污泥的装置,由喷嘴、混合管、扩散管、引泥室、吸盘等组成。
[0003]现有的排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在设备运行作业时,容易导致较大的污泥块对设备产生堵塞等问题,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该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主要是利用隔离片将一组旋转轴进行分离起来,由一组旋转轴带动两组搅拌组件同时进行转动,由于两组搅拌组件半径大小不同,并且都具备齿状构造,因而在排泥泵作业时,能够将吸附污垢中较坚硬的部分进行搅碎处理,使得污泥在搅拌粉碎后能够顺利的由泵体吸收排放处理,达到清淤排污的效果,从而提升了设备的排污效果,由于搅拌装置是齿状构造,因而能够起到长期使用的效果。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粉碎机构,所述支撑组件的底侧设置有吊装组件,且所述吊装组件上设置有螺栓装配的粉碎机构;
[0006]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旋转轴、粉碎齿组、隔板、轴承座、旋转套和搅拌条,所述第一电机螺栓连接在所述吊装组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吊装组件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粉碎齿组,所述旋转轴贯穿隔板连接有旋转套,且所述旋转套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条,所述旋转轴贯穿所述旋转套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所述粉碎机构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吸污组件。
[0007]进一步改进于,所述粉碎齿组以旋转轴的中轴线等角度分布六组,且所述粉碎齿组为多齿状构造,所述隔板与轴承座相互平行,且所述轴承座的下方为圆锥状构造。
[0008]进一步改进于,所述隔板与轴承座和旋转套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搅拌条以旋转套的中轴线等角度分布六组,且所述搅拌条上分布多组齿状构造。
[0009]进一步改进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螺栓基座、支架和横杆,所述螺栓基座的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支架,且所述支架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横杆。
[0010]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吊装组件包括电机组、收卷筒、钢缆和升降台,所述电机组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下方,所述电机组的两端设置有收卷筒,所述收卷筒的下方设置有绕接的钢缆,且所述钢缆的底端设置有升降台。
[0011]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吸污组件包括折弯管、加长管、排泥泵、第二电机和排泥口,所述折弯管设置在所述升降台的下方,且所述折弯管的一端设置有加长管,所述加长管的一
端设置有排泥泵,且所述排泥泵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排泥泵的一侧设置有排泥口。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本技术主要是利用隔离片将一组旋转轴进行分离起来,由一组旋转轴带动两组搅拌组件同时进行转动,由于两组搅拌组件半径大小不同,并且都具备齿状构造,因而在排泥泵作业时,能够将吸附污垢中较坚硬的部分进行搅碎处理,使得污泥在搅拌粉碎后能够顺利的由泵体吸收排放处理,达到清淤排污的效果,从而提升了设备的排污效果,由于搅拌装置是齿状构造,因而能够起到长期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台与折弯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粉碎齿组与搅拌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支撑组件;101、螺栓基座;102、支架;103、横杆;2、吊装组件;201、电机组;202、收卷筒;203、钢缆;204、升降台;3、粉碎机构;301、第一电机;302、旋转轴;303、粉碎齿组;304、隔板;305、轴承座;306、旋转套;307、搅拌条;4、吸污组件;401、折弯管;402、加长管;403、排泥泵;404、第二电机;405、排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20]根据图1

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和粉碎机构3,支撑组件1的底侧设置有吊装组件2,且吊装组件2上设置有螺栓装配的粉碎机构3;
[0021]粉碎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旋转轴302、粉碎齿组303、隔板304、轴承座305、旋转套306和搅拌条307,第一电机301螺栓连接在吊装组件2上,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贯穿吊装组件2连接有旋转轴302,旋转轴302的外侧设置有粉碎齿组303,旋转轴302贯穿隔板304连接有旋转套306,且旋转套306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条307,旋转轴302贯穿旋转套306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305,粉碎机构3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吸污组件4。
[0022]粉碎齿组303以旋转轴302的中轴线等角度分布六组,且粉碎齿组303为多齿状构造,隔板304与轴承座305相互平行,且轴承座305的下方为圆锥状构造。
[0023]本实施例中,由于折弯管401位于粉碎齿组303的外侧,而且旋转轴302在旋转的时候也同时使得粉碎齿组303高速的转动,利用粉碎齿组303外侧的多齿状构造对污泥水中较为坚硬的物体进行有效的粉碎,以减少设备的堵塞的事故发生。
[0024]隔板304与轴承座305和旋转套306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搅拌条307以旋转套306的中轴线等角度分布六组,且搅拌条307上分布多组齿状构造。
[0025]本实施例中,接着,启动第一电机301输出动力带动旋转轴302进行转动,让旋转轴302带动旋转套306与搅拌条307进行高速的转动,由于搅拌条307较长而且搅拌条307分布
多组齿状构造,使得污泥能够搅拌起来,以使得污泥能够与污水体充分的搅拌。
[0026]支撑组件1包括螺栓基座101、支架102和横杆103,螺栓基座101的上方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支架102,且支架102的顶侧设置有螺栓装配的横杆103。
[0027]本实施例中,起到便于用户拼装拆卸的作用,而且起到支撑设备的效果。
[0028]吊装组件2包括电机组201、收卷筒202、钢缆203和升降台204,电机组201设置在横杆103的下方,电机组201的两端设置有收卷筒202,收卷筒202的下方设置有绕接的钢缆203,且钢缆203的底端设置有升降台204。
[0029]本实施例中,首先利用电机组201中的电机输出动力驱动收卷筒202,让钢缆203放长,使得钢缆203带动升降台204下落到需要处理的污水池中。
[0030]吸污组件4包括折弯管401、加长管402、排泥泵403、第二电机404和排泥口405,折弯管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和粉碎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的底侧设置有吊装组件(2),且所述吊装组件(2)上设置有螺栓装配的粉碎机构(3);所述粉碎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01)、旋转轴(302)、粉碎齿组(303)、隔板(304)、轴承座(305)、旋转套(306)和搅拌条(307),所述第一电机(301)螺栓连接在所述吊装组件(2)上,所述第一电机(301)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吊装组件(2)连接有旋转轴(302),所述旋转轴(302)的外侧设置有粉碎齿组(303),所述旋转轴(302)贯穿隔板(304)连接有旋转套(306),且所述旋转套(306)的外侧设置有搅拌条(307),所述旋转轴(302)贯穿所述旋转套(306)的一端连接有轴承座(305),所述粉碎机构(3)的下方外侧设置有吸污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碎齿组(303)以旋转轴(302)的中轴线等角度分布六组,且所述粉碎齿组(303)为多齿状构造,所述隔板(304)与轴承座(305)相互平行,且所述轴承座(305)的下方为圆锥状构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用排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4)与轴承座(305)和旋转套(306)的中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搅拌条(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龙王雪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