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14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吊篮机构,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解决了目前建筑物阳角部位施工时,吊篮的悬挂机构前支架容易与女儿墙碰撞以及屋顶存在高女儿墙或者混凝土构架梁时,前支架安装难度更大的技术问题。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包括横梁底座和立柱顶座;所述横梁底座包括托槽以及连接在托槽底部的第一圆形底座,所述托槽宽度小于第一圆形底座的直径,第一圆形底座上在托槽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栓安装孔;立柱顶座包括立柱以及安装在立柱顶部的第二圆形底座;第二圆形底座上环绕中心开有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第一圆形底座由穿过第一、第二螺栓安装孔的螺栓安装在第二圆形底座上。座上。座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的吊篮,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

技术介绍

[0002]建筑外装修大部分采用高处作业吊篮,传统吊篮的前支架顶端焊接有固定托槽,用于固定悬挂机构横梁。固定托槽型式的传统吊篮,对于建筑物顺直段采取常规搭设即可满足施工要求,但对于建筑物阳角部位,则需要将悬挂机构横梁与外墙搭设成一定的角度,方可满足吊篮平台与建筑物阳角部位的施工距离。
[0003]传统做法是尽量将悬挂机构前、后支架在屋面与建筑物外墙成角度摆放,但经常存在前支架与女儿墙碰撞、后支架配重相互干扰等原因造成角度调整有限,从而导致作业平台与阳角距离过大,影响阳角部位外装施工。特别是当屋顶存在高女儿墙或者混凝土构架梁时,因前支架不能落于屋面上,导致阳角部位外装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为解决目前建筑物阳角部位施工时,吊篮的悬挂机构前支架容易与女儿墙碰撞以及屋顶存在高女儿墙或者混凝土构架梁时,前支架安装难度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
[0005]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包括横梁底座和立柱顶座;所述横梁底座包括托槽以及连接在托槽底部的第一圆形底座,所述托槽宽度小于第一圆形底座的直径,第一圆形底座上在托槽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栓安装孔;立柱顶座包括立柱以及安装在立柱顶部的第二圆形底座;第二圆形底座上环绕中心开有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第一圆形底座由穿过第一、第二螺栓安装孔的螺栓安装在第二圆形底座上。
[0006]本技术可作为吊篮悬挂机构的前支架,即将立柱作为吊篮前支架,而托槽通过第一圆形底座上的螺栓安装孔与第二圆形底座上的螺栓安装孔相连接,且可以通过螺栓孔位调整第一、第二圆形底座之间的角度,即相当于调整了托槽与第二圆形底座的角度,这样在立柱角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立柱之上托槽的角度以适应建筑物阳角部位外装修施工,这样就避免了前支架与女墙之前容易发生干涉的情况出现。
[0007]本技术所述的旋转吊篮支座技术,不仅适用于传统屋面标准吊篮的改造,而且对于屋面存在复杂造型时研发的新型附梁式吊篮(如中国专利2021224720601)、抱梁式吊篮(中国专利2020225346739)以及卡钳式吊篮等均可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后支架配重调节与建筑物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出现。旋转吊篮支座,对于解决建筑物阳角部位外装修时,悬挂机构横梁需与外墙成一定角度安装有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0008]图1横梁底座结构示意图。
[0009]图2 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10]图3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11]图4立柱顶座结构示意图。
[0012]图5为图4的C

C剖视图。
[0013]图6本技术实际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为正常安装状态,b为托槽走向与正常状态呈45度,c为托槽与正常状态呈76度,d为正常安装状态,e为托槽走向与正常状态呈103度。
[0014]1‑
托槽,2

第一圆形底座,3

第一螺栓安装孔,4

立柱,5

第二圆形底座,6

第二螺栓安装孔,7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1
[0016]如图1

5所示,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包括横梁底座和立柱顶座;所述横梁底座包括托槽1以及连接在托槽1底部的第一圆形底座2,所述托槽1宽度小于第一圆形底座2的直径,第一圆形底座2上在托槽1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栓安装孔3;
[0017]立柱顶座包括立柱4以及安装在立柱4顶部的第二圆形底座5;第二圆形底座5上环绕中心开有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6;第一圆形底座2由穿过第一、第二螺栓安装孔的螺栓安装在第二圆形底座5上。
[0018]实施例2
[0019]如图4所示,第二螺栓安装孔6包括圆形孔以及长孔;所述圆形孔和长孔交替排布,圆形孔两两成对,长孔两两成对,均以第二圆形底座5中心对称分布;所述长孔呈圆弧状结构,螺栓可以安装在长孔的任意位置,便于和第一螺栓安装孔相配合锁紧。所述第二螺栓安装孔为八个,其中圆形孔为四个,长孔为四个,可以形成多个角度组合,实现托槽角度的多种选择。
[0020]实施例3
[0021]如图2、3、4所示,第一螺栓安装孔3孔径为15mm,第一圆形底座2的直径为165mm,厚度为6mm;托槽1长度为250mm,宽度为90mm,高度为80mm,厚度为4mm;托槽1前后两端均伸出第一圆形底座2,伸出部分的翼板上均开有宽度有26mm、高为20mm的孔,托槽用于托起并固定悬吊吊篮的梁。如图4、5所示,立柱4截面为方形,规格为70
×
70
×
4mm,第二圆形底座5直径为165mm,厚度为6mm;圆孔外径为15mm;立柱4上自上而下也开有多个安装孔。
[0022]如图6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应用中的示意图,图中给出了多种角度的安装状态,通过一对螺栓将第一、第二圆形底座连接在一起,长孔呈圆弧状,螺栓可以卡在长孔任意位置,并通过螺母固定,可以给出更多的调节变化组合,调节角度更细。
[0023]本技术采用的前支架顶端可旋转支座技术,是指将传统吊篮前支架顶端焊接的固定托槽,经过技术优化,加工成前支架立柱顶座和横梁底座,并在立柱顶座与横梁底座之间开设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孔位的灵活调整,使悬挂机构横梁可多角度旋转,从而满足建筑物阳角部位外装修施工的目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底座和立柱顶座;所述横梁底座包括托槽(1)以及连接在托槽(1)底部的第一圆形底座(2),所述托槽(1)宽度小于第一圆形底座(2)的直径,第一圆形底座(2)上在托槽(1)的两侧各开有一个第一螺栓安装孔(3);立柱顶座包括立柱(4)以及安装在立柱(4)顶部的第二圆形底座(5);第二圆形底座(5)上环绕中心开有多个第二螺栓安装孔(6);第一圆形底座(2)由穿过第一、第二螺栓安装孔的螺栓(7)安装在第二圆形底座(5)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其特征在于,第二螺栓安装孔(6)包括圆形孔以及长孔;所述圆形孔和长孔交替排布,圆形孔两两成对,长孔两两成对;所述长孔呈圆弧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物转角部位的旋转吊篮支座,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永刚孟慧业王金东郭三强薛峰李立威刘慧晶
申请(专利权)人:昌陆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