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一起使用的测试设备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210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16:37
一种用在对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优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中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    按键输入部分,用于输入数据,以便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传统GPS(C-GPS)操作模式或辅助GPS(A-GPS)操作模式;    GPS天线,用于接收从至少一个GPS卫星发射的第一GPS信号和第二GPS信号;    C-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一导航数据,产生C-GPS地理位置信息;    A-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二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导航数据,产生A-GPS数据;以及    具有CPU的嵌入板,根据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接收到的模式键,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示A-GPS操作模式,控制所述C-GPS接收器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所述A-GPS接收器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A-GPS数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与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一起使用的测试设备和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对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性能进行优化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优化LBS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具有内建的A-GPS(辅助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芯片和C-GPS(传统GPS)接收器,通过检测从GPS卫星发射的GPS信号,获得用于调整MAR的A-GPS数据和C-GPS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位置确定实体发送A-GPS数据和C-GPS地理位置信息。
技术介绍
许多公司正在致力于开发可以用来提供如无线因特网业务等多种通信业务的新型无线因特网技术,而与位置无关。无线因特网是指使移动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对因特网进行访问的环境或者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电话使用的爆炸性增长,无线因特网业务也已经得到较大的发展。在提供给如蜂窝电话、PDA或笔记本计算机等移动终端的多种无线因特网业务中,由于其广泛的适用性和可用性,LBS已经越来越普遍。LBS可以用在多种应用和条件下,例如紧急情况救助,罪犯跟踪,GIS(地理信息系统),依据位置、业务量信息、车辆导航的移动通信费用的不同,后勤控制和基于位置的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为了利用LBS,需要识别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GPS通常用于跟踪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GPS是全球范围的导航和定位系统,该系统通过使用在大约20,000公里的高度上绕地球轨道运行的24个GPS卫星来确定物体在地球上的位置。GPS使用带宽为1.5GHz的无线电波。监控GPS卫星的地面-->控制站接收从所述的卫星传输的信息,并且与传输时间同步。用户可以通过使用GPS接收器来监控它们的位置。通常,GPS通过使用四个卫星的三角测量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三个卫星用于精确的三角测量,而第四个卫星位于轨道上,对定时误差进行校正。然而,由于所谓的多径效应和可视卫星的缺乏,难以确定在由高层建筑包围的市区中的物体的位置。同时,在卫星不可见(无线电波无法达到)的隧道、或者建筑的地下室中,难以进行精确的位置确定。此外,GPS接收器可能需要几分钟到超过十分钟的TTFF(到第一次固定的时间)来初步确定它们的位置,从而给基于位置的无线因特网业务的用户带来了不便。A-GPS使用GPS来解决一些内在问题。A-GPS通过将GPS与无线通信网络资源进行组合,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移动通信终端同时从GPS卫星和无线通信网络中收集地理位置信息,从而以较高的精度来确定它在三维大地坐标(纬度、经度和高度)中的三维位置。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终端使用在IS(过渡标准)-801-1中的参数来发射和接收数据或消息。在CDMA(码分多址接入)通信网络中,一个无线基站(BS)覆盖与其最大天线范围(MAR)相对应的区域。MAR是具有等于从基站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可以到达的最大距离的半径的区域。然而,依据MAR安装基站来覆盖乡村中的每个区域相当昂贵。将安装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设置为具有3公里到5公里的统一的MAR。为了在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高质量的基于位置的服务,应该将基站安装在每个MAR覆盖区域。为了降低安装基站的成本,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通过安装由光缆与无线基站连接的至少一个光中继器,拓展了无线基站的语音或者数据呼叫的覆盖范围。光中继器使用与其相连的无线基站相同的识别码。因此,当移动通信终端位于由光中继器所覆盖的区域内时,光中继器可以将相连的基站的识别码传送到位置确定实体。因此,如果终端位于由光中继器覆盖的区域中,则难以使用A-GPS方案来确定移动通信终端的位置。在A-GPS方案中,移动通信终端并-->未配备GPS接收器。移动通信终端获得覆盖其所处区域的无线基站的识别码(地址),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将该识别码传送给位置确定实体。位置确定实体对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接收到的识别码进行确认,并检测针对相关的无线基站而设置的MAR。依据检测到的MAR,位置确定实体从可以在无线基站的覆盖区域内接收到的GPS信号中,提取GPS卫星的坐标信息。然后,位置确定实体将该坐标信息作为辅助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传送到移动通信终端。在接收到辅助数据时,移动通信终端依据在辅助数据中包括的GPS卫星的坐标信息,检测GPS信号。只要当移动通信终端位于与为无线基站设置的MAR对应的区域内,就可以有效地使用按照A-GPS方案由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到的GPS卫星的坐标信息。如果移动通信终端位于基站的边界、或者位于与基站使用相同的识别码的光中继器所覆盖的区域,则辅助数据将变得不合适并且无效。如果移动通信终端使用不适当的GPS坐标信息来检测GPS信号,则不能精确地确定其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通过优化LBS的测试设备和方法,所述设备具有内建的A-GPS(辅助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芯片和C-GPS(传统GPS)接收器,通过检测从GPS卫星发射的GPS信号,获得用于调整MAR的A-GPS数据和C-GPS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位置确定实体发送A-GPS数据和C-GPS地理位置信息。为了实现此目的,提供了一种用在对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优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中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按键输入部分,用于输入数据,以便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传统GPS(C-GPS)操作模式或辅助GPS(A-GPS)操作模式;GPS天线,用于接收从至少一个GPS卫星发射的第一GPS信号和第二GPS信号;C-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一导航数据,产生C-GPS地理位置信息;-->A-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二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导航数据,产生A-GPS数据;以及具有CPU的嵌入板,根据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接收到的模式键,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示A-GPS操作模式,控制所述C-GPS接收器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所述A-GPS接收器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A-GPS数据。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在对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优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中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按键输入部分,用于输入数据,以便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传统GPS(C-GPS)操作模式或辅助GPS(A-GPS)操作模式;GPS天线,用于接收从至少一个GPS卫星发射的第一GPS信号和第二GPS信号;C-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一导航数据,产生C-GPS地理位置信息;A-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二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导航数据,产生A-GPS数据;具有CPU的嵌入板,根据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接收到的模式键,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示A-GPS操作模式,控制所述C-GPS接收器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所述A-GPS接收器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A-GPS数据;以及存储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与基于位置的服务系统一起使用的测试设备和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在对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优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中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按键输入部分,用于输入数据,以便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传统GPS(C-GPS)操作模式或辅助GPS(A-GPS)操作模式;GPS天线,用于接收从至少一个GPS卫星发射的第一GPS信号和第二GPS信号;C-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一导航数据,产生C-GPS地理位置信息;A-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二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导航数据,产生A-GPS数据;以及具有CPU的嵌入板,根据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接收到的模式键,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示A-GPS操作模式,控制所述C-GPS接收器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所述A-GPS接收器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A-GPS数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接线器,用于接通和切断,使所述GPS天线在所述CPU的控制下,交替地与所述C-GPS接收器和所述A-GPS接收器相连接。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RS-232C(推荐标准-232修订C)卡,用作所述A-GPS接收器与所述嵌入板之间的数据接口。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包括至少一个模式设置键,用于将所述测试设备的操作模式设置或切换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述A-GPS操作模式。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程序存储器,用于存储将所述测试设备的操作模式切换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述A-GPS操作模式的GPS测量程序。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GPS测量程序设置有日志文件产生功能和用户界面功能,所述日志文件产生功能用于存储GPS数据测量的数目、测量时间、测量点坐标和测量结果,作为日志文件,而所述用户界面功能用于显示设置或改变所述操作模式和所述测量结果的操作菜单。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模式状态存储单元,通过将惟一的标记分配给等待模式、所述C-GPS操作模式和所述A-GPS操作模式,对操作模式进行管理。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LED(发光二极管)开关部分,用于指示所述设备是否正在操作、是否出现错误以及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或所述第二信号。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还包括电池,用于提供电能,以驱动所述测试设备。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板包括: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射器)芯片,用于从/向所述测试设备的内部通信装置接收/发送数据;RAM,用于暂时存储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A-GPS数据;以及通信接口,通过USB端口或串行端口,从/向通信装置接收/发送数据。11、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一GPS信号,并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所述第一导航数据。1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设备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接收所述第二GPS信号,并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所述第二导航数据。1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包括发送所述第一GPS信号的至少一个GPS卫星的纬度、经度和数目。1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A-GPS数据包括发送所述第二GPS信号的至少一个GPS卫星的标识码和数目、所述第二GPS信号的测量时间和强度、伪距离、网络ID和基站ID。15、一种用在对通过调整最大天线范围(MAR)优化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的系统的性能进行优化中的测试设备,所述测试设备包括:按键输入部分,用于输入数据,以便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传统GPS(C-GPS)操作模式或辅助GPS(A-GPS)操作模式;GPS天线,用于接收从至少一个GPS卫星发射的第一GPS信号和第二GPS信号;C-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一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一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一导航数据,产生C-GPS地理位置信息;A-GPS接收器,用于从所述第二GPS信号中提取出第二导航数据,并利用所述第二导航数据,产生A-GPS数据;具有CPU的嵌入板,根据从所述按键输入部分接收到的模式键,将所述测试设备设置为所述C-GPS操作模式或所示A-GPS操作模式,控制所述C-GPS接收器在所述C-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以及控制所述A-GPS接收器在所述A-GPS操作模式下,产生所述A-GPS数据;以及存储器,在所述CPU的控制下,存储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A-GPS数据。16、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是非易失性存储器。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器包括闪速存储卡。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闪速存储卡包括PCMCIA(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卡、compact flash卡、smart media卡、多媒体卡和保密数字卡之一。19、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入板包括: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射器)芯片,用于从/向所述测试设备的内部通信装置接收/发送数据;RAM,用于暂时存储所述C-GPS地理位置信息和所述A-GPS数据;以及通信接口,通过USB端口或串行端口,从/向通信装置接收/发送数据。20、按照权利要求15或19所述的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测试设备未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圭永
申请(专利权)人:SK电信有限公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