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020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其包括安装平台、微流控芯片与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块,连接块固定连接于微流控芯片一侧表面,安装平台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转向转杆,主转向转杆与安装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主转向转杆与连接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转向转杆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块,且固定转块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通过设置的转向机构,可以根据微流控芯片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自由调整微流控芯片的方向与角度,使得微流控芯片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且经过转动的微流控芯片也能被固定住,与安装平台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提升灵活度的同时不影响到微流控芯片的使用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微流控芯片
,特别是涉及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通过对微通道网络内微流体的精准操纵和控制,实现整个化学和生物实验室的功能,又被成为“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微流控芯片技术(Microfluidics)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替的崭新研究领域。微全分析系统(Micro total analysis system,μTAS)是指集样品处理、操纵、反应、分离和检测于一身,具有微量、高效、快速、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的体外分析系统,同时微全分析系统内存在显著的尺度效应,如层流效应、快速传质传热效应等,使其表现出区别于宏观系统的独特优势;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5029024U的技术所公开的微流控芯片,其虽然提高了微流控芯片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范围,但是并未解决微流控芯片的位置被固定住,无法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进行角度的调整,灵活度不够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可以根据微流控芯片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自由调整微流控芯片的方向与角度,使得微流控芯片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且经过转动的微流控芯片也能被固定住,与安装平台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提升灵活度的同时不影响到微流控芯片的使用稳定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平台、微流控芯片与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于微流控芯片一侧表面,所述安装平台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转向转杆,所述主转向转杆与安装平台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所述主转向转杆与连接块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转向转杆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块,且所述固定转块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平台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活动连接于固定转块外侧,且所述螺杆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辅助转块。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转块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围绕固定转块外侧呈环状设置。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块靠近固定转块的一侧表面固定
连接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活动连接于固定转块外侧。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于主转向转杆靠近微流控芯片的一侧表面,所述连接块顶端表面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于连接槽内侧,所述连接槽内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侧转动连接有连接转杆,所述连接转杆外侧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外侧啮合连接有齿条,所述连接杆靠近活动槽的一侧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齿条一端活动连接于限位槽内侧。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槽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棉垫,所述缓冲棉垫与齿条端面为活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2]1、通过设置的转向机构,可以根据微流控芯片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自由调整微流控芯片的方向与角度,使得微流控芯片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且经过转动的微流控芯片也能被固定住,与安装平台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提升灵活度的同时不影响到微流控芯片的使用稳定性;
[0013]2、通过设置的连接机构,细化了主转向转杆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结构,让主转向转杆与连接块之间的连接可以更加便于操作,降低操作繁琐度,同时提升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安装平台;2、微流控芯片;3、主转向转杆;11、固定块;12、螺纹槽;13、螺杆;14、限位块;15、橡胶片;16、辅助转块;21、连接块;22、连接槽;23、活动槽;24、连接转杆;25、齿轮;26、齿条;31、轴承;32、固定转块;33、防滑凹槽;34、连接杆;35、限位槽;36、缓冲棉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图3所示,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平台1、微流控芯片2与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块21,连接块21固定连接于微流控芯片2一侧表面,安装平台1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转向转杆3,主转向转杆3与安装平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31,主转向转杆3与连接块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转向转杆3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块32,且
固定转块32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安装平台1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固定块11内部开设有螺纹槽12,螺纹槽12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13,螺杆13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限位块14活动连接于固定转块32外侧,且螺杆13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辅助转块16;
[0022]转动主转向转杆3,主转向转杆3在转动的同时可以带动连接块21一起转动,从而让微流控芯片2调整角度,调整完毕后,旋转辅助转块16让辅助转块16带动螺杆13转动,螺杆13转动时带着限位块14往固定转块32的方向推动,直到将固定转块32抵紧即可;可以根据微流控芯片2的具体使用场合来自由调整微流控芯片2的方向与角度,使得微流控芯片2的使用可以更加的灵活,且经过转动的微流控芯片2也能被固定住,与安装平台1之间建立稳定的连接,提升灵活度的同时不影响到微流控芯片2的使用稳定性。
[0023]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公开了,请如图2

图3所示,固定转块32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33,防滑凹槽33围绕固定转块32外侧呈环状设置;通过该设计,让使用者在需要转动固定转块32时可以着力于防滑凹槽33,不会打滑的同时更便于施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平台(1)、微流控芯片(2)与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转向机构包括连接块(21),所述连接块(21)固定连接于微流控芯片(2)一侧表面,所述安装平台(1)表面转动连接有主转向转杆(3),所述主转向转杆(3)与安装平台(1)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31),所述主转向转杆(3)与连接块(2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主转向转杆(3)顶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转块(32),且所述固定转块(32)一侧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平台(1)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内部开设有螺纹槽(12),所述螺纹槽(12)内侧螺纹连接有螺杆(13),所述螺杆(13)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活动连接于固定转块(32)外侧,且所述螺杆(13)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辅助转块(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流控芯片的角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转块(32)外侧开设有防滑凹槽(33),所述防滑凹槽(33)围绕固定转块(32)外侧呈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璐
申请(专利权)人:传信生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