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20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吊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包括吊顶本体,所述吊顶本体的四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吊顶本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每个所述第一吊顶内板、第二吊顶内板和吊顶本体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微型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吊顶内板带动U形插槽移动到下插杆上方时,使用者将下插杆插进U形插槽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固定完成,使用者再用力拉动第二吊顶内板,第二吊顶内板移动带动挂钩移动,当第二吊顶内板的挂钩移动与第一吊顶内板端部的挂钩卡合时,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固定完成,通过将吊顶本体设计成可快速打开关闭,且无需螺丝进行固定,从而有效提高打开的便捷度。高打开的便捷度。高打开的便捷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


[0001]本技术涉及吊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电梯在安装完成后,会在电梯的顶部安装吊顶,但现有的吊顶为一体化设计,无法进行部分打开,导致使用者需要对吊顶或电梯顶部进行维护时,需要将吊顶整体取下,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包括吊顶本体,所述吊顶本体的四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螺丝孔,所述吊顶本体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每个所述第一吊顶内板、第二吊顶内板和吊顶本体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微型弹簧,所述第一吊顶内板的两个侧端部均开设有U形插槽,所述吊顶本体的下端部贯穿安装有下插杆,所述下插杆的上段位于U形插槽内,所述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矩形槽,两个所述矩形槽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挂钩。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吊顶本体内侧壁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内凹槽,每个所述内凹槽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圆顶插杆,每个所述圆顶插杆与内凹槽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弹簧,两个所述圆顶插杆均位于第一吊顶内板上方。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个所述下插杆横截面的形状均为T形,每个所述下插杆与吊顶本体下端部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弹簧,每个所述挂钩的上端部均贯穿开设有V形槽,两个所述挂钩的端部均卡接在对方的V形槽内。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08]1、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被两个挂钩卡接住,因此使用者需要主动将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拉动,两个挂钩受力分离后,第三微型弹簧通过弹力带动第三微型弹簧和第二吊顶内板移动,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移动到吊顶本体侧端内,此时吊顶本体为打开状态,上下贯通,使用者可以对吊顶本体进行维修,通过将吊顶本体设计成可打开,从而有效方便使用者对吊顶本体或电梯顶部进行维护,大大提高了维护的便捷度,无需将吊顶本体进行拆卸。
[0009]2、第一吊顶内板带动U形插槽移动到下插杆上方时,使用者将下插杆插进U形插槽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固定完成,使用者再用力拉动第二吊顶内板,第二吊顶内板移动带动挂钩移动,当第二吊顶内板的挂钩移动与第一吊顶内板端部的挂钩卡合时,第一吊顶内板和第二吊顶内板固定完成,通过将吊顶本体设计成可快速打开关闭,且无需螺丝进行固定,从而有效提高打开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吊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下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第一吊顶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其中:1、吊顶本体;11、螺丝孔;12、内凹槽;13、圆顶插杆;14、第一微型弹簧;15、下插杆;16、第二微型弹簧;2、第一吊顶内板;21、U形插槽;22、第三微型弹簧;23、矩形槽;24、挂钩;25、V形槽;3、第二吊顶内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6]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包括吊顶本体1,吊顶本体1的四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螺丝孔11,吊顶本体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每个第一吊顶内板2、第二吊顶内板3和吊顶本体1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微型弹簧22,第一吊顶内板2的两个侧端部均开设有U形插槽21,下插杆15向下移动离开第一吊顶内板2开设的U形插槽21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不再受到阻挡,但由于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被两个挂钩24卡接住,因此使用者需要主动将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拉动,两个挂钩24受力分离后,第三微型弹簧22通过弹力带动第三微型弹簧22和第二吊顶内板3移动,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移动到吊顶本体1侧端内,此时吊顶本体1为打开状态,上下贯通,使用者可以对吊顶本体1进行维修,吊顶本体1的下端部贯穿安装有下插杆15,下插杆15的上段位于U形插槽21内,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矩形槽23,两个矩形槽23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挂钩24。
[0017]吊顶本体1内侧壁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内凹槽12,每个内凹槽12内部均滑动安装有圆顶插杆13,每个圆顶插杆13与内凹槽12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一微型弹簧14,两个圆顶插杆13均位于第一吊顶内板2上方,每个下插杆15横截面的形状均为T形,圆顶插杆13插进U形插槽21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2被卡住,当使用者需要将吊顶本体1进行恢复时,使用者用力拉动第一吊顶内板2,第一吊顶内板2受力较大离开圆顶插杆13,并将圆顶插杆13向上顶回内凹槽12内,当第一吊顶内板2带动U形插槽21移动到下插杆15上方时,使用者将下插杆15插进U形插槽21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2固定完成,使用者再用力拉动第二吊顶内板3,第二吊顶内板3移动带动挂钩24移动,每个下插杆15与吊顶本体1下端部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微型弹簧16,每个挂钩24的上端部均贯穿开设有V形槽25,两个挂钩24的端部均卡接在对方的V形槽25内。
[0018]工作原理:
[0019]第一步,使用者用螺丝安装进吊顶本体1的螺丝孔11内,将吊顶本体1安装在电梯顶部,当使用者需要对吊顶本体1进行打开维护时,使用者可以将下插杆15向下拉动,下插杆15向下移动带动第二微型弹簧16发生形变,下插杆15向下移动离开第一吊顶内板2开设的U形插槽21内,此时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不再受到阻挡,但由于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被两个挂钩24卡接住,因此使用者需要主动将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拉动,两个挂钩24受力分离后,第三微型弹簧22通过弹力带动第三微型弹簧22和第二吊顶内板3移动,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移动到吊顶本体1侧端内,此时吊顶本体1为打开状态,上下贯通,使用者可以对吊顶本体1进行维修,通过将吊顶本体1设计成可打开,从而有效方便使用者对吊顶本体1或电梯顶部进行维护,大大提高了维护的便捷度,无需将吊顶本体1进行拆卸。
[0020]第二步,由于第一吊顶内板2的长度较长,因此第一吊顶内板2带动U形插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包括吊顶本体(1),所述吊顶本体(1)的四角处均贯穿开设有螺丝孔(11),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本体(1)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每个所述第一吊顶内板(2)、第二吊顶内板(3)和吊顶本体(1)内壁之间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微型弹簧(22),所述第一吊顶内板(2)的两个侧端部均开设有U形插槽(21),所述吊顶本体(1)的下端部贯穿安装有下插杆(15),所述下插杆(15)的上段位于U形插槽(21)内,所述第一吊顶内板(2)和第二吊顶内板(3)的相对面均开设有矩形槽(23),两个所述矩形槽(23)的相对面均固定安装有挂钩(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打开的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本体(1)内侧壁的顶部开设有两个内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芝梁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达奥斯电梯装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