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054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用于输出PWM信号的MCU模块、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放大电流的NMOS管放大电路、用于反馈无人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路、用于调试时显示灯语的LED电路、用于为MCU模块、无线通信模块、NMOS管放大电路、指示灯电路和LED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用于控制电源模块供电的启动开关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无人机的电机驱动电路结构,通过NMOS管放大电路放大了驱动电路的电流减少了无人机的能源消耗,同时也简化了无人机的调试难度。试难度。试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了一种电机驱动电路,具体涉及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现今近年来,在电力巡检、农业灌溉、大气监测等方面,无人机机器人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目前我国的无人机研发进展巨大,但小型四旋翼电机驱动电路一直不太稳定,带负载能力不强,且容易使得主控烧毁。
[0003]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稳定高效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是本领域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所提供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小型四旋翼电机驱动电路不稳定,带负载能力不强,且容易使得主控烧毁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用于输出PWM信号的MCU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用于放大电流的NMOS管放大电路;包括用于反馈无人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路;包括用于调试时显示灯语的LED电路;包括用于为MCU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出PWM信号的MCU模块;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用于放大电流的NMOS管放大电路;包括用于反馈无人机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路;包括用于调试时显示灯语的LED电路;包括用于为MCU模块、无线通信模块、NMOS管放大电路、指示灯电路和LED电路供电的电源模块;包括用于控制电源模块供电的启动开关单元;MCU模块分别连接无线通信模块、NMOS管放大电路、指示灯电路、LED电路和启动开关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线通信模块:芯片U4的S1端、S2端、S3端、S4端和S5端分别连接至MCU模块的芯片U3的CE端、CSN端、SCK端、MOSI端和MISO端;芯片U4的所有VDD端串联后分别经电容C7和电容C8后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并联;芯片U4的XC1端和XC2端以及电容C17和电容C18之间并联有晶振X1和电阻R10,电容C17和电容C18串联;芯片U4的VDD

PA端、电容C14和电容C15依次串联后与电感L3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ANT1端和电容C11串联后分别与电感L3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2的一端连接;芯片U4的ANT2端分别和电感L2的另一端以及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经电容C10连接天线ANT;芯片U4的IREF端和DVDD端之间串联电阻R8和电容C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电机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MOS管放大电路包括第一放大电路、第二放大电路、第三放大电路和第四放大电路:第一放大电路:芯片U5的S1端和S2端串联后接地,芯片U5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19后接地,芯片U5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16后连接到MCU模块的芯片U3的M0端;芯片U5的所有D1端和D2端串联后分别经电容C19和接线端子J11连接至电源模块的接插件P的BAT端,电容C19和接线端子J11并联;第二放大电路:芯片U6的S1端和S2端串联后接地,芯片U6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17后接地,芯片U6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15后连接到MCU模块的芯片U3的M1端;芯片U6的所有D1端和D2端串联后分别经电容C20和接线端子J12连接至电源模块的接插件P的BAT端,电容C20和接线端子J12并联;第三放大电路:芯片U7的S1端和S2端串联后接地,芯片U7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24后接地,芯片U7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22后连接到MCU模块的芯片U3的M2端;芯片U7的所有D1端和D2端串联后分别经电容C21和接线端子J15连接至电源模块的接插件P的BAT端,电容C21和接线端子J15并联;第四放大电路:芯片U8的S1端和S2端串联后接地,芯片U8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25后接地,芯片U8的G1端和G2端串联后经电阻R23后连接到MCU模块的芯片U3的M3端;芯片U8的所有D1端和D2端串联后分别经电容C22和接线端子J16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威李东昊郑恩辉杨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弥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