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036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件,包括电缆和连接器,其中:电缆包含至少四根直流(DC)电线;每根DC电线在端部具有第一结合部;连接器附接到电缆;连接器能够与具有配接触件的配接连接器相配接;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两个DC触件;壳体具有两个收容部;两个DC触件在水平方向上排列;DC触件分别被收容在收容部中;每个DC触件具有接触部和第二结合部;接触部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结合部的前方;当连接器与配接连接器彼此配接时,DC触件的接触部分别与配接触件相接触;每个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在对应收容部中与至少两根DC电线的第一结合部连接;并且与第二结合部连接的第一结合部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方向上平行排列。方向上平行排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件,包括电缆和附接到电缆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8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组件900,其包括电缆950和附接到电缆950的连接器910。电缆950包括两根直流(DC)电线952。连接器910包括壳体912和两个DC触件914。DC电线952分别与DC触件914连接。
[0003][专利文献1]JP

A2017

27824
[0004]在专利文献1的组件900中,当大电流流经DC电线952时,DC电线952中产生的热量变大。为了减少当大电流流经DC电线952时在DC电线952中产生的热量,每根DC电线952必须具有增大的横截面。然而,具有增大横截面的DC电线952昂贵且难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能够处理大电流的新颖构造的组件。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电缆和连接器的组件。电缆包含至少四根直流(DC)电线。每根DC电线在端部具有第一结合部。连接器附接到电缆。连接器能够与具有配接触件的配接连接器相配接。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两个DC触件。壳体具有两个收容部。两个DC触件在水平方向上排列。DC触件分别被收容在收容部中。每个DC触件具有接触部和第二结合部。接触部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二结合部的前方。当连接器与配接连接器彼此配接时,DC触件的接触部分别与配接触件相接触。每个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在对应收容部中与至少两根DC电线的第一结合部连接。与第二结合部连接的第一结合部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
[0007]本专利技术的组件被构造成使得每个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与对应收容部中的至少两根DC电线的第一结合部连接。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的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两根或更多根DC电线连接到单个DC触件,使得更少的电流流经每根DC电线。这减少了每根DC电线的发热。
[0008]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组件被构造成使得与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连接的DC电线的第一结合部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具体来说,当大电流流经DC电线时,连接DC触件和DC电线的连接部倾向于比其他部分生成更多热量,并且包含在连接部中的第一结合部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与假设第一结合部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上下方向上排列相比,这减少了从一个第一结合部到另一个第一结合部的热传递。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组件被构造成使得当大电流流经DC电线时,在第一结合部处的温度上升降低。
[0009]通过学习下文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结构有更全面的认识。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的前视立体图;
[0011]图2是示出图1的组件的主视图;
[0012]图3是示出图2的组件沿A

A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0013]图4是示出图3中虚线B所包围的部分的放大横截面图;
[0014]图5是示出图1的组件的侧视图;
[0015]图6是示出图5的组件沿C

C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在该图中,放大地示出了连接器的一部分;
[0016]图7是示出图1的组件的后视立体图;
[0017]图8是示出图7的组件的内部结构的后视立体图,在该图中,从连接器去除了一个覆盖件;
[0018]图9是示出图8的内部结构的局部剖开的后视立体图,在该图中,切除了壳体主体和套筒的一部分,并且放大地示出了组件元件的一部分;
[0019]图10是示出图的1组件的前视立体图,在该图中,配接部与连接器分离;
[0020]图11是示出包含在图10的组件中的壳体主体的前视立体图;
[0021]图12是示出图11的壳体主体的主视图;
[0022]图13是示出图11的主体壳体的后视图,在该图中,放大地示出了主体壳体的一部分;
[0023]图14是示出图11的壳体主体的后视立体图;
[0024]图15是示出包含在图9的内部结构中的组件元件的立体图;
[0025]图16是示出图15的组件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在该图中,套筒与连接器元件分离,同时第二结合部与第一结合部连接;
[0026]图17是示出图15的组件元件的另一分解立体图,在该图中,套筒与连接器元件分离。另外,铆钉与DC触件分离并且第二结合部不与任何第一结合部连接;
[0027]图18是示出专利文献1的组件的立体图,在该图中,从连接器去除了外壳的一部分。
[0028]尽管本专利技术具有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其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并且将在本文中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及其详细描述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于所公开的特定形式,相反地,其意图涵盖落入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和替代形式,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5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800包括电缆700和连接器100。
[003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缆700包括四根直流(DC)电线710。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此,电缆700应包括至少四根DC电线710。DC电线710彼此具有相同的构造。每根DC电线710都具有芯线711。芯线711的一端用作第一结合部712。换言之,每根DC电线710在其端部具有第一结合部712。第一结合部712在前后方向上位于DC电线710的前端。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为X方向。具体来说,向前是正X方向,而向后是负X方向。
[0031]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组件800还包括四个端子750。
[0032]参考图4,每个端子750都由金属制成。端子750分别与DC电线710的第一结合部712连接。如图17所示,每个端子750具有第一孔752。第一孔752在水平方向上穿过端子750。在
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是Y方向。另外,水平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具体而言,假定向右为正Y方向,而向左为负Y方向。
[0033]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附接到电缆700。连接器100可与具有配接触件(未示出)的配接连接器(未示出)相配接。更具体地说,连接器100可沿前后方向从后方与位于连接器100前方的配接连接器相配接。配接连接器的配接触件是所谓的阳触件。
[0034]如图3所示,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0和两个DC触件400。
[0035]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壳体200由树脂制成。壳体200具有两个覆盖件204、配接部205和壳体主体208。
[0036]参考图10,本实施例的覆盖件204在水平方向上分别附接到连接器100的相反两侧。
[003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配接部205在前后方向上限定壳体200的前端。当连接器100与配接连接器相配接时,配接部205被配接连接器的配接部接收部接收。
[0038]如图4所示,壳体主体208具有两个收容部210。换言之,壳体200具有两个收容部21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电缆和连接器的组件,其中:所述电缆包含至少四根直流(DC)电线;每根DC电线在端部具有第一结合部;所述连接器附接到所述电缆;所述连接器能够与具有配接触件的配接连接器相配接;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和两个DC触件;所述壳体具有两个收容部;所述两个DC触件在水平方向上排列;所述DC触件分别被收容在所述收容部中;每个所述DC触件具有接触部和第二结合部;所述接触部在垂直于水平方向的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前方;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接连接器彼此配接时,所述DC触件的接触部分别与所述配接触件相接触;每个所述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在对应收容部中与至少两根DC电线的第一结合部连接;并且与所述第二结合部连接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在水平方向上平行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两个维持机构;所述维持机构分别对应于所述收容部;并且每个所述维持机构限制所述第一结合部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垂直平面内的运动,以维持所述第一结合部在对应收容部中的平行排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件,其中:所述组件还包括两个保持构件和两个套筒;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DC电线;所述套筒分别固定到所述保持构件;所述套筒分别位于所述收容部中;所述套筒分别对应于所述DC触件;每个所述套筒至少部分地容纳对应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以及与对应DC触件的第二结合部连接的第一结合部;每个所述套筒都设置有被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