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103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保持器、触头、电线和套筒构件。壳体形成有触头容纳部。触头容纳部形成有第一接收部。保持器形成有第二接收部。触头设有第一压配部。套筒构件设有第一邻接部、第二邻接部和第二压配部。第一邻接部抵靠第一接收部。第二邻接部抵靠第二接收部。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第一压配部和第二压配部中的一个压配到第一压配部和第二压配部中的其余一个中,从而套筒构件相对于触头沿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止了在套筒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套筒构件相对于触头发生松动。于触头发生松动。于触头发生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触头、电线和套筒构件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连接器900,其包括触头910、电线950和套筒构件920。如图19所示,触头910具有端子连接部912、耦接部914和被保持部916。耦接部914在作为触头910轴向方向的X方向的负X方向上定位超过端子连接部912。耦接部914设有锁定孔9142。如图18所示,电线950连接至触头910。套筒构件920具有前壁922、匹配突起924和保持突起926。前壁922形成有狭缝923。各狭缝923具有上限表面9232。匹配突起924在X方向的正X方向上从前壁922的中心突出,其中,X方向是套筒构件920的轴向方向。匹配突起924的负Z侧表面设有锁定突起9242。锁定突起9242接合到锁定孔9142中,因而触头910和套筒构件920彼此一体连接。被保持部916被上限表面9232与保持突起926夹持。这防止了触头910相对于套筒构件920倾斜。
[0003][专利文献1]JP

A2016

197541
[0004]为了沿轴向方向将触头910附接至套筒构件920而使被保持部916被上限表面9232与保持突起926夹持,在锁定突起9242接合到锁定孔9142的状态下,锁定突起9242必须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间隙。具体地,在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900中,套筒构件920相对于触头910在轴向方向上的松动是不可避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其防止了在套筒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套筒构件相对于触头发生松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保持器、触头、电线和套筒构件。所述壳体形成有触头容纳部。所述触头容纳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后端。所述触头容纳部形成有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所述保持器附接至所述壳体。所述保持器限定所述触头容纳部的所述后端。所述保持器形成有通孔和第二接收部。所述通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保持器。所述第二接收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所述触头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所述触头容纳部中。所述触头设有第一压配部。所述电线被连接到所述触头。所述电线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触头容纳部延伸至所述触头容纳部之外。所述套筒构件附接至所述触头,以容纳所述触头的一部分和所述电线的一部分。所述套筒构件设有第一邻接部、第二邻接部和第二压配部。所述第一邻接部抵靠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二邻接部抵靠所述第二接收部。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压配部和所述第二压配部中的一个压配到所述第一压配部和所述第二压配部中的其余一个中,从而所述套筒构件相对于所述触头沿所述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受到限制。
[000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0009]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中,第一压配部和第二压配部中的一个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被压配到第一压配部和第二压配部中的其余一个中,因而限制了套筒构件相对于触头沿前后方向的相对运动。换句话说,在本专利技术连接器中,防止了在套筒构件的轴向方向上,套筒构件相对于触头发生松动。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连接器的主视立体图。
[0011]图2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0012]图3是图2示出的连接器的A

A向剖视图。在图中,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示出。
[0013]图4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主视图。
[0014]图5是图4示出的连接器的B

B向剖视图。在图中,连接器的一部分被放大示出。
[0015]图6是图1示出的连接器的内部结构的主视立体图。在图中,其中一个盖从连接器上被移除。
[0016]图7是图6示出的内部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器元件的立体图。
[0017]图8是图7示出的连接器元件的主视图。
[0018]图9是图8示出的连接器元件的C

C向剖视图。在图中,连接器元件的一部分被放大示出。
[0019]图10是图7示出的连接器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0020]图11是包括在图10示出的连接器元件中的触头的侧视图。
[0021]图12是包括在图10示出的连接器元件中的套筒构件的主视图。
[0022]图13是图12示出的套筒构件的俯视图。
[0023]图14是图12示出的套筒构件的后视图。
[0024]图15是包括在图10示出的连接器元件中的后防水部的主视图。
[0025]图16是图7示出的连接器元件的变型的立体图。
[0026]图17是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0027]图18是包括在图17示出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电线和套筒构件的剖视图。
[0028]图19是包括在图17示出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00包括壳体200、两个保持器250、两个触头400、两根电线710和两个套筒构件600。然而,本专利技术是不限于此,但连接器100应包括壳体200、保持器250、触头400、电线710和套筒构件600。
[0030]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两根电线710形成电缆700。电线710具有彼此相同的构造。每根电线710具有芯线711。
[0031]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与具有匹配触头(未示出)的匹配连接器(未示出)可匹配。更具体地,连接器100沿前后方向从匹配连接器的后方与定位在连接器100前方的匹配连接器可匹配。匹配连接器的匹配触头是所谓的公触头。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为X方向。具体来说,向前是正X方向,而向后是负X方向。
[0032]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壳体200由树脂制成。壳体200具有两个盖204、匹配部205和
壳主体208。
[0033]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各盖204在水平方向上分别附接到连接器100的相对侧。在本实施例中,水平方向是Y方向。另外,水平方向也称为左右方向。具体来说,假定向右为正Y方向,向左为负Y方向。
[0034]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匹配部205在前后方向上限定了壳体200的前端。当连接器100与匹配连接器匹配时,匹配部205被接收在匹配连接器的匹配部接收部中。
[0035]如图3所示,壳主体208具有两个触头容纳部210。换句话说,壳体200形成有两个触头容纳部210。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触头容纳部21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0036]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各触头容纳部210是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截面为圆形的孔。每个触头容纳部210在前后方向上贯穿壳主体208。每个触头容纳部210具有内壁212。内壁212在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上限定了触头容纳部210的外端。触头容纳部210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后端2102。
[0037]如图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壳体、保持器、触头、电线和套筒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触头容纳部;所述触头容纳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后端;所述触头容纳部形成有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所述保持器附接至所述壳体;所述保持器限定所述触头容纳部的所述后端;所述保持器形成有通孔和第二接收部;所述通孔在所述前后方向上贯穿所述保持器;所述第二接收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朝向前方;所述触头至少部分地接收在所述触头容纳部中;所述触头设有第一压配部;所述电线被连接到所述触头;所述电线通过所述通孔从所述触头容纳部延伸至所述触头容纳部之外;所述套筒构件附接至所述触头,以容纳所述触头的一部分和所述电线的一部分;所述套筒构件设有第一邻接部、第二邻接部和第二压配部;所述第一邻接部抵靠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二邻接部抵靠所述第二接收部;以及在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压配部和所述第二压配部中的一个压配到所述第一压配部和所述第二压配部中的其余一个中,从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