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茶萎凋房及其萎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0848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白茶萎凋房,包括萎凋房本体与主控装置,萎凋房本体内形成有萎凋空间,且萎凋空间内置有用于放置茶青的筛子;萎凋房本体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放置槽,且萎凋空间两侧侧壁上的放置槽一一对应设置,筛子的两侧放置在放置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茶青萎凋预测模型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节省劳动力,并且实现定点定时的精准操作。同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使得每个筛子上的茶青能够按照预设的工艺进行萎凋,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能适应茶叶大规模工厂化连续生产,同时可大大提升成茶品质的稳定性。质的稳定性。质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茶萎凋房及其萎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为一种白茶萎凋房及其萎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萎凋为制茶工艺中的一道工序,是茶叶在加工前将水分散失的过程,萎凋过程中,鲜叶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软,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深绿色,使得叶片便于揉捻成条;而由于叶片失去水份和呼吸作用,会使得细胞膜透性增加,叶片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不同程度地发生氧化,使得茶叶的草气消散,产生幽香、花果香等不同品类茶叶特有的醇而不涩的茶香以及茶味。
[0003]现有的萎凋工艺,要么是将茶叶摊薄,这样做可以加快萎凋过程,但是这样茶叶水分散失过快,抑制了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积累,导致成品茶叶质量低下;要么将茶叶摊厚,这样虽然会使水分散失的速度减缓,但是大大减慢了萎凋效率。
[0004]因此研究一种能大量生产,方便控制的白茶萎凋房及其加工工艺,为加工优质茶叶奠定基础是本申请的目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在现有的技术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结构合理的白茶萎凋房。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白茶萎凋房,包括萎凋房本体与主控装置,所述萎凋房本体内形成有萎凋空间,且萎凋空间内置有用于放置茶青的筛子;
[0008]所述萎凋房本体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放置槽,且萎凋空间两侧侧壁上的放置槽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筛子的两侧放置在放置槽内;
[0009]所述萎凋房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内均设有若干个第一腔体以及第二腔体,且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萎凋房本体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萎凋空间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一腔体相通,所述萎凋空间通过第二通孔与第二腔体相通;所述萎凋房本体的顶端设有排风管,且第二腔体均通过萎凋房本体其侧面设置的通管与排风管连通;
[0010]所述萎凋房本体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风扇与连接管,所述风扇通过连接管与第一腔体相通,且风扇与第一腔体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管内置有除湿装置与加热装置,且加热装置位于除湿装置远离风扇的一侧;
[0011]每个所述筛子与放置槽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测量筛子重量的称重传感器;同一列的筛子上设置有多个无线温度传感器与无线湿度传感器;所述主控装置与除湿装置、加热装置、风扇、称重传感器相连,所述主控装置与无线温度传感器、无线湿度传感器通信连接。
[0012]更进一步的,所述萎凋房本体其一侧侧壁内的第一腔体与其另一侧侧壁内的第二腔体一一对应设置。
[0013]更进一步的,所述筛子的两端分别插置在萎凋空间两侧侧壁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放置槽内。
[0014]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或者第二通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放置槽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置槽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或者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或者第二通孔为呈矩形、圆形或者腰形。
[0015]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白茶萎凋房的萎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步骤S1、对茶叶进行含水量检测,获得所述茶叶的初始含水量;
[0017]步骤S2、在萎凋房的控制装置中,设置茶青品种与工艺要求;
[0018]步骤S3、采集萎凋房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并且实时采集茶叶的减重率、萎凋房内的风速以及温湿度;
[0019]步骤S4、根据采集的数据通过茶青萎凋预测模型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计算出各个风扇的送风量以及每个送风口所需的温湿度;
[0020]步骤S5、根据各个风扇的送风量与每个送风口所需的温湿度,控制装置控制风扇的转速、除湿装置的功率以及加热装置的加热温度;
[0021]步骤S6、判断茶青的减重率是否达到工艺要求,若是,将其输送到下一道加工工序;若否,则返回步骤S3。
[0022]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具体为:
[0023]S11、鲜茶装筛:把新鲜茶青装入筛子,将鲜叶至于筛子内均匀摊开,摊叶厚度为3

5cm;
[0024]S12、茶青含水检测:对每个筛子的茶青进行含水量检测,并且对每个筛子的茶青进行含水量分类;
[0025]S13、鲜茶送萎凋室并分层摆放:把装有新鲜茶青的筛子逐层放在萎凋室内的支架上;其中,同一含水量范围内的茶青放置在同一个的送风口前。
[0026]更进一步的,所述茶青的含水量以2%为一个范围进行分类。
[0027]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具体为:
[0028]实时采集每个筛子内茶叶的减重率,实时采集萎凋房内多处检测位置的风速以及温湿度;其中,检测位置均匀分布在萎凋房内,且与每个送风口相对应的同一列筛子其上中下处均设有检测位置。
[0029]更进一步的,所述茶青萎凋预测模型为可针对萎凋空间内送风风量、萎凋空间内的温湿度与茶青走水量之间关系。
[0030]所述数据库保存每次萎凋过程的数据,所述数据包括环境温度、湿度、萎凋空间内的送风风量、萎凋空间内的温湿度、每个筛子内茶叶的减重率曲线、萎凋前图片、萎凋后图片、汤色图片、毛茶图片、评委感官评审记录。
[0031]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32]本方案的若干个进风口沿萎凋房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并且其进风口呈交替设置在萎凋房本体的两侧侧面上;将风扇吹进来的通风利用第一腔体进行缓冲与分流的作用,进一步地解决了靠近进风口的局部位置风速过高地问题,利用均匀分布在相邻两个放置槽之间的若干个第一通孔,将风扇吹进来的通风进一步分流;同时,利用挡板的导向将第一通孔吹出的通风进入到该第一通孔正对面以及左右相邻的第二通孔内;使得萎凋房内各个位
置的通风风速均衡,促进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化和积累,还可以避免因失水过快引起的萎凋不均匀现象,进一步消除青臭味,提高了成品茶叶质量。
[0033]本专利技术采用茶青萎凋预测模型与数据库相结合的方法,能够节省劳动力,并且实现定点定时的精准操作。同时,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及方法,使得每个筛子上的茶青能够按照预设的工艺进行萎凋,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能适应茶叶大规模工厂化连续生产,同时可大大提升成茶品质的稳定性。
[0034]本专利技术采用实时监测重量的方式间接监测茶叶的含水量,保证了成品茶叶含水量不会减少过多或过少,实现方式简单且易于控制;将含水量相近的茶青进行放置在同一个风扇的进风口,便于同一区域的通风风量控制,避免因含水量不同引起的萎凋不均匀现象。
附图说明
[00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白茶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萎凋房,其特征在于:包括萎凋房本体(1)与主控装置,所述萎凋房本体(1)内形成有萎凋空间(11),且萎凋空间(11)内置有用于放置茶青的筛子(6);所述萎凋房本体(1)的内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个相互平行设置的放置槽(17),且萎凋空间(11)两侧侧壁上的放置槽(17)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筛子(6)的两侧放置在放置槽(17)内;所述萎凋房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内均设有若干个第一腔体(15)以及第二腔体(13),且第一腔体(15)与第二腔体(13)相互交替设置;所述萎凋房本体(1)的内壁上等距设置有若干个第一通孔(14)与第二通孔(12),所述萎凋空间(11)通过第一通孔(14)与第一腔体(15)相通,所述萎凋空间(11)通过第二通孔(12)与第二腔体(13)相通;所述萎凋房本体(1)的顶端设有排风管(41),且第二腔体(13)均通过萎凋房本体(1)其侧面设置的通管(4)与排风管(41)连通;所述萎凋房本体(1)的侧面设有若干个风扇(2)与连接管(3),所述风扇(2)通过连接管(3)与第一腔体(15)相通,且风扇(2)与第一腔体(15)一一对应设置;所述连接管(3)内置有除湿装置(31)与加热装置(32),且加热装置(32)位于除湿装置(31)远离风扇(2)的一侧;每个所述筛子(6)与放置槽(17)之间均设置有用于测量筛子(6)重量的称重传感器(61);同一列的筛子(6)上设置有多个无线温度传感器(71)与无线湿度传感器(72);所述主控装置与除湿装置(31)、加热装置(32)、风扇(2)、称重传感器(61)相连,所述主控装置与无线温度传感器(71)、无线湿度传感器(72)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茶萎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萎凋房本体(1)其一侧侧壁内的第一腔体(15)与其另一侧侧壁内的第二腔体(13)一一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茶萎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筛子(6)的两端分别插置在萎凋空间(11)两侧侧壁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放置槽(17)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茶萎凋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4)或者第二通孔(12)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放置槽(17)之间,且相邻两个所述放置槽(17)之间等距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4)或者第二通孔(1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靖坤叶梦羚汪存期朱有全何正春邵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太姥山名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