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桩锚撑一体式支护模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具体为一种基坑支护桩锚撑一体式支护模型,属于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一种常用的支护手段,桩锚撑联合支护体系广泛用于基坑支护中,其中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桩锚撑体系具有高效、准确、便利等特点。以往的试验过程中通常采用预制桩后埋以及锚杆预埋等方式实现,同时也做不到现场“随挖随撑”的要求,这与现场先浇筑支护桩,施作到一定深度,设置锚杆以及斜撑有较大的出入,进而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采用土体上部堆载来改变桩锚撑支护体系的受力,这种加载方式繁琐且无法精准控制加荷大小,较难保证土层受力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锚撑一体式支护模型。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基坑支护桩锚撑一体式支护模型,包括压力撑底板、压力撑平台、单向油压顶、油压顶支架、传力杆、压力计、竖向传力杆、模型箱、斜撑平台、桩护筒、紧固螺栓、锚杆护筒支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桩锚撑一体式支护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撑底板(1)、压力撑平台(2)、单向油压顶(3)、油压顶支架(4)、传力杆(5)、压力计(6)、竖向传力杆(7)、模型箱(8)、斜撑平台(9)、桩护筒(10)、紧固螺栓(11)、锚杆护筒支架(12)、锚杆护筒(13)、万向开孔节(14)、横向吊架(15)、桩护筒限位板(16)、荷载板竖向连接杆(17)、荷载板(18)、主支架(19)、销栓螺杆(20)、支架平台(21)和加固平板(22);所述压力撑底板(1)与压力撑平台(2)刚性连接,压力撑平台(2)的两端分别设有油压顶支架(4)和压力计(6),所述油压顶支架(4)与单向油压顶(3)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单向油压顶(3)的另一端通过传力杆(5)与竖向传力杆(7)连接,所述竖向传力杆(7)的一端与压力计(6)相连,另一端与主支架(19)刚性连接,所述荷载板竖向连接杆(17)一端与荷载板(18)连接刚性连接,一端通过螺栓与主支架(19)铰接,所述主支架(19)通过销栓螺杆(20)与支架平台(21)铰接,所述支架平台(21)两侧设有加固平板(22),所述桩护筒(10)内套于横向吊架(15)中,所述桩护筒(10)上部设有桩护筒限位板(16),所述横向吊架(15)侧面设有紧固螺栓(11),锚杆护筒支架(12)与横向吊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晨,王善超,张辉,彭从里,韦盛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