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047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工程评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包括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GIM模型构建单元、融合模块、云端服务器模块、可视化整合模块、三维评审平台系统和客户端模块,其中:所述可视化整合模块,用于将融合后的GIM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端进行重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解析预览使三维评审内容更加直观,将繁杂的三维数据转变成通俗易懂的书面文件,简化了评审的流程,提高了评审的效率,校验规则全面、不易遗漏,提高工程数据校验的准确性;使输变电工程和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有机融合,使得评审结果更加精确客观;实现了GIM模型的Web页面可视化,预览更加方便快捷。加方便快捷。加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变电工程评审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行业传统的二维设计正在逐步向三维设计方向快速发展,各设计单位也正利用各种三维设计工具对工程进行设计,输出的三维设计成果能够更直观的展现设计内容。
[0003]但目前很多评审单位现有的工程设计评审辅助业务管理系统均为二维系统,因为其无法对三维设计进行直观的评审,导致利用率不高,因此开发一款适合现阶段输变电工程的三维评审系统很有必要。
[0004]现有技术通常由设计单位提供二维的图纸及相关设计材料,通过人工线上或线下查阅图纸的方式进行工程评审,手动批注图纸或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0005]综上所述,目前针对电网工程项目的规范审核基本上仍是以二维图纸及相关文件为基础、依靠评审人员人工评审,人工评审费时费力、人工规范评审由于重复工作容易出现失误、不同评审人员对规范的尺度把握不同导致评审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根据现阶段三维展现技术,实现三维设计模型参数数据智能检索查询、三维设计成果展示及模型校验、三维设计成果智能评审,具有劳动效率低以及评审效率高的特点。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包括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GIM模型构建单元、融合模块、云端服务器模块、可视化整合模块、三维评审平台系统和客户端模块,其中:
[0008]所述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构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并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
[0009]所述GIM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输变电工程设计进行三维模型制作,生成三维模型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
[0010]所述融合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模块相连,用于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与GIM三维模型进行融合,使两者的格式为通用格式;
[0011]所述可视化整合模块,用于将融合后的GIM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端进行重建,实现GIM三维模型的Web页面可视化;
[0012]所述三维评审平台系统,用于预览通过三维模型方式展现的输变电工程设计;
[0013]所述客户端模块,用于对GIM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和校验,并进行智能评审、输出校验报告及评审报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利用无人机或布控球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然后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中构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如可采用CityBuilder软件来实现。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融合模块中,具体为在三维评审平台系统中,将GIM三维模型经过格式转换,导入到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中,对模型的位置、坐标以及高程信息进行设置,使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和GIM三维模型进行融合。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可视化整合模块中,具体包括:使用Revit绘制GIM三维模型、利用Revit API将GIM三维模型导出为FBX格式文件存储、再通过D Max将FBX格式的文件输出为OBJ格式存储、再通过WebGL中的Ob

jLoader.js对OBJ文件进行解析。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三维评审平台系统用于浏览空间布置方案、飞行浏览、漫游、模型缩放、渲染、模型旋转、透视查看、模型构件检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户端模块还用于建立完整的校验模型,并自动生成校验报告,具体包括三维设计成果数据格式、坐标系统、度量单位、建模要求、层级划分、配色原则、编码、三维设计模型和属性定义。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户端模块还用于集成通用句库,具体包括通用设计库、通用设备库、评审规范库、评审指标库、智能评审库。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客户端模块还用于对三维设计成果进行智能评审打分,并结合评审专家判断输出最终的评分表。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通过对三维模型进行解析预览使三维评审内容更加直观,将繁杂的三维数据转变成通俗易懂的书面文件,简化了评审的流程,提高了评审的效率,校验规则全面、不易遗漏,提高工程数据校验的准确性;使输变电工程和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有机融合,使得评审结果更加精确客观;实现了GIM模型的Web页面可视化,预览更加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评审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包括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GIM模型构建单元、融合模块、云端服务器模块、可视化整合模块、三维评审平台系统和客户端模块,其中:
[0026]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构
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并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具体地,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利用无人机或布控球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然后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中构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如可采用CityBuilder软件来实现;
[0027]GIM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输变电工程设计进行三维模型制作,生成三维模型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
[0028]融合模块与云端服务器模块相连,用于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与GIM三维模型进行融合,使两者的格式为通用格式,具体为在三维评审平台系统中,将GIM三维模型经过格式转换,导入到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中,对模型的位置、坐标以及高程信息进行设置,使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和GIM三维模型进行融合;
[0029]可视化整合模块,用于将融合后的GIM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端进行重建,实现GIM三维模型的Web页面可视化,具体包括:使用Revit绘制GIM三维模型、利用Revit API将GIM三维模型导出为FBX格式文件存储、再通过3D Max将FBX格式的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GIM模型构建单元、融合模块、云端服务器模块、可视化整合模块、三维评审平台系统和客户端模块,其中:所述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构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并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所述GIM模型构建单元,用于根据输变电工程设计进行三维模型制作,生成三维模型GIM文件和IFC格式文件并传输至云端服务器模块中;所述融合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模块相连,用于将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与GIM三维模型进行融合,使两者的格式为通用格式;所述可视化整合模块,用于将融合后的GIM三维模型在浏览器端进行重建,实现GIM三维模型的Web页面可视化;所述三维评审平台系统,用于预览通过三维模型方式展现的输变电工程设计;所述客户端模块,用于对GIM三维模型进行解析和校验,并进行智能评审、输出校验报告及评审报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区域地形地貌采集模块利用无人机或布控球采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然后将输变电工程施工区域的地形地貌图像数据导入后处理软件中构建现场实景三维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三维预览设计的输变电工程辅助评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模块中,具体为在三维评审平台系统中,将GIM三维模型经过格式转换,导入到现场实景三维模型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冬梅严文豆梁毅何伟源程志黄晶晶刘巍巍霍艳萍陈明兰张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