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023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包括喉罩体、弯管、摄像头、冲洗管以及吸引管,喉罩体连接于弯管一端,且喉罩体形成有凹陷部,弯管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凹陷部形成有和第一通道连通的通气口,冲洗管和吸引管经第二通道穿出于凹陷部,摄像头安装于通气口一侧,冲洗管头端朝向摄像头,吸引管用以吸引冲洗摄像头分泌物的液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医护人员通过摄像头观察到喉罩体的凹陷部有液体堆积时,通过位于第二通道的吸引管吸出分泌物,而不用断开可视喉罩与呼吸机插入吸引管进行吸引操作。行吸引操作。行吸引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

技术介绍

[0002]在全麻手术过程中医生会用喉罩为患者建立人工通气管,因种种原因,喉罩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置入不到位、偏置、移位等各种异常;现在市场上大多数都还是使用普通的喉罩,当发生异常时就需要借助于内窥镜来检查发生异常的原因,进而医生才能进行处理,但是这些过程复杂,操作时间长,费用高;可视喉罩普是在普通喉罩上加上摄像头,使得喉罩置入过程、手术过程及手术结束后气管插管的置换过程进行实时观察、监控,从而减少喉罩置入的时间和提高喉罩置入的成功率,监控手术过程中人工气道的各种异常,来减少处理的时间和费用。
[0003]现有的可视喉罩普遍存在观察效果不佳,没有分泌物的吸引功能和摄像头的冲洗功能等,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摄像头观察效果不佳;且在观察到患者分泌物过多时,要先断开喉罩与呼吸机的连接,再通过通气通道来吸引患者的分泌物,这样就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同时也可能使患者由于缺氧而造成损伤等。因此,如何解决可视喉罩观察效果不佳和要断开与呼吸机连接来吸引患者分泌物的难题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包括喉罩体、弯管、摄像头、冲洗管以及吸引管,所述喉罩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一端,且所述喉罩体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弯管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凹陷部形成有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通气口,所述冲洗管和所述吸引管经所述第二通道穿出于所述凹陷部,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通气口一侧,所述冲洗管头端朝向所述摄像头,所述吸引管用以吸引冲洗所述摄像头分泌物的液体。
[0006]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喉罩体包括固定座和气囊,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凹陷部外圈,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弯管一端,所述气囊依次连接有充气管、指示气囊以及单向阀。
[0007]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摄像头一侧设有冲洗口,所述冲洗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冲洗管头端固定于所述冲洗口,且有一凹槽与所述冲洗口相连,用于固定所述冲洗管的冲洗角度。
[0008]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设有吸引口,所述吸引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吸引管头端固定于所述吸引口。
[0009]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摄像头与所述吸引口之间设有用以引流的沟槽。
[0010]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通气口内设有与所述凹陷部最低处连通的引流孔。
[0011]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凹陷部设有一高台,所述吸引口与所述通气口分别设于
所述高台两侧。
[0012]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凹陷部内设有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的可视通道,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可视通道的出口内,且与所述摄像头电连接的电线经可视通道、第二通道穿出,所述电线一头为Type

C头,所述摄像头自带光源。
[0013]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冲洗管一端连接有冲洗头,所述吸引管一端连接有吸引头,所述冲洗头和所述吸引头分别具有一插孔,所述插孔用以连接注射器。
[0014]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摄像头固定后的中线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中线的夹角为10
°
~35
°
之间。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前端的摄像头观察喉罩体的凹陷部是否有分泌物堆积,方便医护人员在看到有液体堆积时通过位于第二通道的吸引管吸出分泌物,而不用断开喉罩与呼吸机来插入吸引管进行吸引操作;2)、通过在凹陷部的最低位置设有吸引口,便于吸引汇集于此处的液体;3)、通过在摄像头与吸引口之间设有用以引流的沟槽,有利于将冲洗摄像头的液体直接引流到吸引口处。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的剖视图;图中标号:6、接头;11、气囊;12、充气管、13、指示气囊;14、单向阀;21、第一通道;22、第三通道、23、第二通道;24、固定座;25、引流孔;26、高台;27、沟槽;31、摄像头;32、电线;33、Type

C头;34、吸引头;42、吸引管;43、吸引口;421、吸引管头端;51、冲洗头;52、冲洗管;53、冲洗口;521、凹槽;522、冲洗管头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18]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
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00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0]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0021]请参阅图1和图2,并结合图5和图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包括喉罩体、弯管、摄像头31、冲洗管52以及吸引管42,喉罩体连接于弯管一端,且喉罩体形成有凹陷部,弯管具有第一通道21、第二通道23和第三通道22,凹陷部形成有和第一通道21连通的通气口,第一通道21进气端装置有一与呼吸机连接的接头6,人工通气时呼吸机给患者的气体通过第一通道21进入到患者的气道内,冲洗管52和吸引管42经第二通道23穿出于凹陷部,摄像头31安装于通气口一侧,冲洗管头端522朝向摄像头31,用以冲洗摄像头31前端的分泌物,吸引管42用以吸引冲洗摄像头31分泌物的液体,喉罩体与凹陷部相对的背面设有与通道连通的引流口,用以引流胃部反流物。
[0022]请参阅图2,喉罩体包括固定座24和气囊11,凹陷部形成于固定座24上,气囊11安装于凹陷部外圈,固定座24连接于弯管一端,气囊11依次连接有充气管12、指示气囊13以及单向阀14,单向阀14用以连接充气装置,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喉罩体、弯管、摄像头、冲洗管以及吸引管,所述喉罩体连接于所述弯管一端,且所述喉罩体形成有凹陷部,所述弯管具有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凹陷部形成有和所述第一通道连通的通气口,所述冲洗管和所述吸引管经所述第二通道穿出于所述凹陷部,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通气口一侧,所述冲洗管头端朝向所述摄像头,所述吸引管用以吸引冲洗所述摄像头分泌物的液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喉罩体包括固定座和气囊,所述凹陷部形成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气囊安装于所述凹陷部外圈,所述固定座连接于所述弯管一端,所述气囊依次连接有充气管、指示气囊以及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一侧设有冲洗口,所述冲洗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冲洗管头端固定于所述冲洗口,且有一凹槽与所述冲洗口相连,用于固定所述冲洗管的冲洗角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吸引功能的可视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最低位置设有吸引口,所述吸引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所述吸引管头端固定于所述吸引口。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恺军张升炎吴丽颖张棋聪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炟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