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输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653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7
提供了一种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在内部具有声音输出部并且形成为环形;和电气单元,电气单元在内部具有驱动控制部,并且耦接到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内部的空间形成为接收外部声音的进入孔。在将驱动单元插入耳甲腔中的情况下,声音输出设备被附接到耳朵。因此,在电气单元耦接到驱动单元并且驱动单元插入到要附接到耳朵的耳甲腔中的状态下,从作为驱动单元内部的空间的进入孔进入的外部声音进入外耳道。因此,可以确保耳朵上的稳定和有利的佩戴状态,同时可以确保自然地接收外部声音的状态。接收外部声音的状态。接收外部声音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声音输出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附接到耳朵以用于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设备的


技术介绍

[0002]存在附接到耳朵并用作头戴式耳机或耳机以从声音输出部输出声音的声音输出设备,并且近年来,除了用于室内的模式之外,用于室外的声音输出设备的模式也在增加。
[0003]期望这种声音输出设备能够在考虑到例如外出时的持续佩戴和长时间佩戴的情况下确保稳定和有利的佩戴状态以及同时自然地接收外部声音。
[0004]因此,作为如上所述能够接收外部声音的声音输出设备,存在其至少一部分插入到耳甲腔中并且在要附接到耳朵的部分中形成通孔的声音输出设备(例如,参见PTL 1或PTL 2)。
[0005]在PTL 1中描述的声音输出设备中,具有振动膜和磁路的扬声器单元被布置在壳体内部,壳体被插入到耳甲腔中,并且声音输出设备由此附接到耳朵。壳体在外耳道侧具有通气孔,在外耳道的相对侧具有通孔。外部声音通过通孔进入外壳内部,通过振动膜,然后从通气孔进入外耳道。
[0006]在PTL 2中描述的声音输出设备中,壳体具有管状部分和传输构件,具有通孔的管状部分的一端插入到耳甲腔中,从而声音输出设备附接到耳朵。具有振动体和声音转换元件的扬声器单元布置在传输构件内部,并且响应于从声音转换元件传输的音响振动而振动的振动构件布置在管状部分内部。外部声音通过管状部分的内部并到达外耳道。
[0007][引文列表][0008][专利文献][0009][PTL 1][0010]日本专利特开昭No.60

22895
[0011][PTL 2][0012]日本专利特开No.2015

207928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技术问题
[0014]顺便提及,如上所述,由于期望声音输出设备考虑到例如外出时的持续佩戴和长时间佩戴而确保稳定和有利的佩戴状态,并且自然地接收外部声音,因此期望无论是否从扬声器单元输出声音都自然地接收该外部声音。
[0015]在这方面,在具有如PTL 1所述的这种配置的声音输出设备中,由于通过通孔进入壳体内部的外部声音通过振动膜到达外耳道,因此用户要听到的外部声音可能受到振动膜的影响,因为振动膜存在于外部声音的路径中。因此,存在妨碍外部声音被自然接收的可能性。
[0016]此外,如PTL 2所述,在壳体的管状部分的一端插入耳甲腔中并且声音输出设备附
接到耳朵的配置中,允许管状部分的除了所述一端之外的部分从耳朵向外突出,因此,存在耳朵上的佩戴状态可能变得不稳定的风险。特别地,仅振动构件布置在插入到耳甲腔中的管状部分内,并且具有振动体和声音转换元件的扬声器单元布置在位于耳朵外部的传输构件内。因此,位于耳朵外部的部分的重量趋于重,并且耳朵上的佩戴状态可能变得更不稳定。
[0017]因此,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的一个目的是确保耳朵上的稳定和有利的佩戴状态,并同时确保自然地接收外部声音的状态。
[0018]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0019]首先,根据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在内部具有声音输出部并且形成为环形;和电气单元,电气单元在内部具有驱动控制部,并且耦接到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内部的空间形成为接收外部声音的进入孔。在将驱动单元插入耳甲腔中的情况下,声音输出设备被附接到耳朵。
[0020]因此,在电气单元耦接到驱动单元并且驱动单元插入到要附接到耳朵的耳甲腔中的状态下,从作为驱动单元内部的空间的进入孔进入的外部声音被引导到外耳道。
[0021]其次,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所述电气单元在所述进入孔不被闭塞的部分处耦接到所述驱动单元。
[0022]因此,整个进入孔打开而不被电气单元闭塞。
[0023]第三,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电气单元在电气单元的一部分在进入孔的轴向上与驱动单元交叠的状态下耦接到驱动单元。
[0024]因此,在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之间形成台阶部分,使得电气单元在附接到耳朵的状态下压靠着耳轮脚而没有不适感。
[0025]第四,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在声音输出设备附接到耳朵的情况下,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布置在耳甲处。
[0026]因此,在声音输出设备附接到耳朵的状态下,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不从耳廓突出。
[0027]第五,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驱动单元的外表面形成为曲面。
[0028]因此,驱动单元的曲面在附接到耳朵的状态下与耳朵的各个部分接触。
[0029]第六,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电气单元的外表面形成为曲面或平面。
[0030]因此,电气单元的曲面或平面在附接到耳朵的状态下与耳朵的各个部分接触。
[0031]第七,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所述电气单元形成为具有中心轴的形状,并且电气单元的中心轴相对于进入孔的中心轴倾斜。
[0032]因此,电气单元相对于驱动单元以倾斜状态定位,并且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可以均以与耳朵的形状相应的最佳取向定位。
[0033]第八,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驱动单元形成为环形。
[0034]因此,要插入耳甲腔的部分被制成环形,并且驱动单元可以容易地插入耳甲腔,而不管耳朵的形状和大小如何。
[0035]第九,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设置打开和关闭进入孔的打开/关闭盖。
[0036]因此,通过打开/关闭盖打开和关闭进入孔。
[0037]第十,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打开/关闭盖在进入孔打开的打开位置处被容纳在电气单元中。
[0038]因此,在打开位置处,打开/关闭盖不位于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的外部。
[0039]第十一,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电气单元设置有附接辅助体,其能够附接至所述电气单元并且能够从所述电气单元拆卸,并且附接辅助体被制成可弹性变形。
[0040]这使得可以在附接辅助体的一部分与耳朵的一部分接触的情况下将声音输出设备附接至耳朵。
[0041]第十二,在上述声音输出设备中,期望在电气单元内部布置用于无线通信的天线。
[0042]这使得可以通过使用天线来执行无线通信。
附图说明
[0043]图1与图2至图16一起示出了本技术的声音输出设备的实施例,并且是声音输出设备所附接到的耳朵的透视图。
[0044]图2是沿图1的线II

II截取的剖视图。
[0045]图3是声音输出设备的正视图。
[0046]图4是声音输出设备的侧视图。
[0047]图5是声音输出设备的剖视图。
[0048]图6是示出声音输出设备附接到耳朵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9]图7是示出声音输出设备通过安装在声音输出设备上的附接辅助体附接至耳朵的状态的侧视图。
[0050]图8与图9一起示出了根据第一变型的声音输出设备,并且是示出了第一打开/关闭盖处于打开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0051]图9是示出第一打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声音输出设备,包括: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在内部具有声音输出部并且形成为环形;和电气单元,电气单元在内部具有驱动控制部,并且耦接到所述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内部的空间形成为接收外部声音的进入孔,并且在将驱动单元插入耳甲腔中的情况下,声音输出设备被附接到耳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所述电气单元在所述进入孔不被闭塞的部分处耦接到所述驱动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电气单元在电气单元的一部分在进入孔的轴向上与驱动单元交叠的状态下耦接到驱动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在声音输出设备附接到耳朵的情况下,驱动单元和电气单元布置在耳甲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声音输出设备,其中驱动单元的外表面形成为曲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井宽昭加藤健太郎伊藤智广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