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万喜专利>正文

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54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它包括外壳、差速架、差速齿轮,增扭输入部件、行星架、行星齿轮、动力输出部件;差速架、增扭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同轴心设置,且增扭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均依次贯穿行星架的中心,均与行星架转动连接;差速齿轮与增扭输入部件、行星架同时对立啮合;行星齿轮通过转轴与行星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靠齿轮刚性啮合,无易损件,结构简单、体积小、造价低、寿命长、机械自控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刚性的无级变矩变速功能,将手动挡的刚性传动CVT的无级线性加速合二为一。动CVT的无级线性加速合二为一。动CVT的无级线性加速合二为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


[0001]本技术涉及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属于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动车国际通用的主流变速器有手动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AT变速箱及CVT变速箱。手动变速箱换挡频繁,操作繁琐累心,行车体验较差;双离合变速箱摩擦部件易发热,换挡顿挫,结构复杂成本高;AT变速箱结构太复杂成本太高,同时还有油耗高、动力迟缓及顿挫的问题;CVT则有扭矩峰值有限,起步无力的先天缺陷。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极简,却将手动档的刚性变矩传动优点与CVT的无级变速的优点合二为一的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它解决了传统变速器易劳损、顿挫、打滑、发热、成本高且无法被电动车应用的问题。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包括外壳、差速架、传动轴、行星架和输出轴,所述差速架位于外壳内部转动设置,所述传动轴位于差速架的轴心位置,所述行星架转动套接在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上还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行星架之间共同啮合有多个差速齿轮,多个所述差速齿轮均通过可调节偏心轴与差速架转动连接,所述行星架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行星轮,所述传动轴通过行星轮与输出轴连接,用于变扭输出动力。
[0006]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差速齿轮设置有两级啮合面,其中一个所述啮合面与第一传动齿轮啮合,另一个所述啮合面与行星架啮合。
[0007]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差速齿轮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差速架上。
[0008]作为优选实例,所述传动轴和输出轴同轴心设置,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输出轴的上部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齿轮。
[0009]作为优选实例,所述行星轮为直径不同的双排齿轮,其中一排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另一排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啮合。
[0010]作为优选实例,所述可调节偏心轴包括支撑轴和调节轴,所述差速齿轮与支撑轴同圆心转动套接,所述调节轴与支撑轴偏圆心转动套接,所述调节轴与差速架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提供大扭矩上限的无级变矩加速,具有刚性的无级变矩变速功能,将手动挡的刚性传动CVT的无级线性加速合二为一,基本上可以统一变速箱,更可以解决电动车高速时电机高转速乏力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

A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行星轮部分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差速齿轮不同偏心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外壳1、支撑架2、行星轮3、行星架4、差速齿轮5、第一啮合面51、第二啮合面52、差速架6、第一传动齿轮7、传动轴8、第二传动齿轮9、第三传动齿轮10、输出轴11、支撑轴12、调节轴13。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8]如图1

4所示,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包括外壳1、差速架6、传动轴8、行星架4和输出轴11,差速架6位于外壳1内部转动设置,该差速架6的轴心部位固定有输入轴,且输入轴延伸至外壳1外部,作为动力输入部件;传动轴8同样设置在差速架6的轴心位置,与输入轴对应,用于保持运动时的平衡;行星架4转动套接在传动轴8上,传动轴8上还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第一传动齿轮7和行星架4之间共同啮合有多个差速齿轮5,多个差速齿轮5均通过可调节偏心轴与差速架6转动连接,行星架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行星轮3,行星轮3与第一传动齿轮7分别位于行星架4的两侧,形成两种动力传递结构,一种由差速架6、差速齿轮5和行星架4构成差速传动结构,另一种由行星架4、行星轮3构成行星传动结构,传动轴8通过行星轮3与输出轴11进行连接,最后由输出轴11向外输出动力,用于实现变扭输出动力。
[0019]在具体实施例中,差速齿轮5设置有两级啮合面:第一啮合面51和第二啮合面52,该两级啮合面分别为不同的直径,其中第一啮合面51与第一传动齿轮7啮合,第二啮合面52与行星架4外缘设置的轮齿啮合,当动力通过差速齿轮5输入时,由于行星架4的速比为1:1,而增扭速比通常可达1:3甚至1:5,差速齿轮5会自动将动力向增扭矩端传递,所以机车起步时,行星架4相对静止,动力由差速齿轮5联动增扭输入部件(由第一传动齿轮7、传动轴8、第二传动齿轮9构成增扭输入部件)进行传递,按正常差速算,此时增扭输入部件的转速会2倍于差速齿轮5的公转,扭矩减半。因此将差速齿轮5的齿轮分为两级,再将第一啮合面51:第一传动轮7的齿比定为第二啮合面52:行星架4的齿比的一半即可解决,以此保证增扭端输入效果。
[0020]差速齿轮5设置有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差速架6上,三个及以上的差速齿轮5在联接轴承上基本不会产生径向力,设备更耐用。
[0021]传动轴8和输出轴11同轴心设置,传动轴8的底部固定套接有第二传动齿轮9,输出轴11的上部固定套接有第三传动齿轮10;行星轮3为直径不同的双排齿轮,其中一排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9啮合,另一排齿轮与第三传动齿轮10啮合,通过不同齿轮组之间的啮合传动,实现改变扭矩的效果,为了增强行星轮3旋转时的稳定性,输出轴11上还转动套接有第二层行星架2,该行星架2的顶部与行星轮3连接,与行星架4共同支撑行星轮3与传动齿轮的啮合,保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0022]无级变速器的目的是由一挡起步时最大速比最大扭矩,无级差地过渡到五挡或六挡最小速比最小扭矩的恒扭输出。正常差速情况下,由于增扭效果,如果差速齿轮5两端输出相同,则动力会更倾于从阻力低的第一传动齿轮7、传动轴8、第二传动齿轮9增扭输入部件方向传递,联动差速齿轮5啮合第三传动齿轮10由输出轴11输出,并且会维持低阻力输
出,虽然行星架4可跟随输出轴11转速同步上升,但变矩的效果不明显。为解决变矩与恒矩的相互转换,特在差速齿轮5上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偏心轴,该可调节偏心轴包括支撑轴12和调节轴13,差速齿轮5与支撑轴12同圆心转动套接,调节轴13与支撑轴12偏圆心转动套接,支撑轴12与差速架6不连接,调节轴13则与差速架6连接,并由机车电脑调节位置,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壁设置有一环形的导轨,调节轴13的一端贯穿差速架6并设置有轴承,该轴承在导轨内滚动,同时外壳1上设置有带动该导轨整体上升或下降的驱动结构,如电缸;差速轮5通过差速架6的带动而公转,导轨上下微调通过调节轴13带动差速轮5偏心传动,其机车电脑对其的控制部分不是本申请保护的重点,在此不做过多赘述。加速伊始,调节轴13处于中位,差速齿轮5的两端力臂相同,因行星架4方向的阻力大于第一传动齿轮7方向的阻力,此时为增扭输出,即时表现为行星架4不动,差速齿轮5在行星架4上滚动,推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差速架(6)、传动轴(8)、行星架(4)和输出轴(11),所述差速架(6)位于外壳(1)内部转动设置,所述传动轴(8)位于差速架(6)的轴心位置,所述行星架(4)转动套接在传动轴(8)上,所述传动轴(8)上还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齿轮(7),所述第一传动齿轮(7)和行星架(4)之间共同啮合有多个差速齿轮(5),多个所述差速齿轮(5)均通过可调节偏心轴与差速架(6)转动连接,所述行星架(4)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行星轮(3),所述传动轴(8)通过行星轮(3)与输出轴(11)连接,用于变扭输出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无级变矩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5)设置有两级啮合面,其中一个所述啮合面与第一传动齿轮(7)啮合,另一个所述啮合面与行星架(4)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春磊谭万喜
申请(专利权)人:谭万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