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9419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包括装置主体、多功能机构和防撞机构,装置主体包括机身、机翼与摄像头;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多功能机构;多功能机构包括底浮柱、塑料浮筒、套圈、支架、气囊、支柱、内镶柱与防护罩;底浮柱固定连接在机身的下端;塑料浮筒固定连接在底浮柱的下端;套圈套设在塑料浮筒的外侧;支架固定连接在套圈的一端;气囊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下端。该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通过安装多功能机构,实现了提高装置主体本身功能性,且延长摄像头使用寿命的功能,通过安装防撞机构,实现了提高装置主体本身防撞性,减少撞击受损程度,延长装置主体使用寿命,减少损失的功能。少损失的功能。少损失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具体为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无人机实际上是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统称;
[0003]目前传统的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功能性有限,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迫降在水面上,难以漂浮在水面上,造成沉入水底难以收回,且雨雪天气难以对无人机摄像头进行防护,高空光线反光影响摄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传统的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功能性有限,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迫降在水面上,难以漂浮在水面上,造成沉入水底难以收回,且雨雪天气难以对无人机摄像头进行防护,高空光线反光影响摄像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包括装置主体、多功能机构和防撞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机身、机翼与摄像头;所述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有多功能机构;
[0006]所述多功能机构包括底浮柱、塑料浮筒、套圈、支架、气囊、支柱、内镶柱与防护罩;所述底浮柱固定连接在机身的下端;所述塑料浮筒固定连接在底浮柱的下端;所述套圈套设在塑料浮筒的外侧;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套圈的一端;所述气囊活动连接在支架的下端;所述支柱的上端安装有机身的上端;所述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有防撞机构。
[0007]优选的,所述防撞机构包括外置圈、导向柱、内插柱、弹簧与外护圈,所述外置圈固定连接在机身的外表面,所述导向柱固定连接在外置圈的外表面,所述内插柱插设在导向柱的内部。
[0008]优选的,所述内镶柱插设在支柱的内部,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在内镶柱的上端。
[0009]优选的,所述套圈的内壁与塑料浮筒的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内镶柱的下端与支柱的内壁相贴合。
[0010]优选的,所述弹簧活动连接在外置圈的外表面,所述外护圈活动连接在弹簧的一端。
[0011]优选的,所述内插柱的外表面与导向柱的内壁相配合,所述外护圈设置为橡胶材质。
[0012]优选的,所述机翼活动连接在机身的内部,所述摄像头固定连接在机身的前端。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的下端安装多功能机构的结构设计,通过在机身的下端安装底浮柱,使得底浮柱底部的塑料浮筒便于装置主体降落在水面上产生漂浮作用,
在塑料浮筒的上端套设套圈,使得套圈连接支架底部的气囊产生气压稳定性,保证装置主体本身站立更加稳定在水面上漂浮,不会产生歪斜,通过安装四组气囊便于机身进行站立,且在机身的上端安装支柱,当遇到雨雪天气将内镶柱插设在支柱的内部,使得防护罩笼罩在摄像头的上端,从而对机身前端的摄像头进行遮挡,对雨水和阳光进行遮挡,实现了提高装置主体本身功能性,且延长摄像头使用寿命的功能,解决了传统的无人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本身功能性有限,遇到紧急情况时需要迫降在水面上,难以漂浮在水面上,造成沉入水底难以收回,且雨雪天气难以对无人机摄像头进行防护,高空光线反光影响摄像效果的问题;
[0015]2、本技术通过在装置主体的上端安装防撞机构的结构设计,通过在机翼的外侧安装外置圈,通过外置圈对机翼实现一定的防护性,在外置圈的外侧安装导向柱,且导向柱的内部插设内插柱,使得内插柱定向滑动在导向柱的内部,通过外置圈的外侧安装多组弹簧,使得弹簧弹性带动外护圈产生活动,当装置主体产生磕碰时,橡胶材质的外护圈配合弹簧弹性缓冲磕碰力度,使得对外置圈内部的机翼进行缓冲防护,减少伤害冲击力,实现了提高装置主体本身防撞性,减少撞击受损程度,延长装置主体使用寿命,减少损失的功能,解决了装置主体易因信号等因素,产生飞行不稳意外撞击的问题,本身防护性有限,易磕碰后受损严重坠毁,难以进行检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装置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0]图中:1、装置主体;11、机身;12、机翼;13、摄像头;2、多功能机构;21、底浮柱;22、塑料浮筒;23、套圈;24、支架;25、气囊;26、支柱;27、内镶柱;28、防护罩;3、防撞机构;31、外置圈;32、导向柱;33、内插柱;34、弹簧;35、外护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包括装置主体1、多功能机构2和防撞机构3,装置主体1包括机身11、机翼12与摄像头13;机翼12活动连接在机身11的内部;摄像头13固定连接在机身11的前端;装置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多功能机构2;
[0023]多功能机构2包括底浮柱21、塑料浮筒22、套圈23、支架24、气囊25、支柱26、内镶柱27与防护罩28;底浮柱21固定连接在机身11的下端;塑料浮筒22固定连接在底浮柱21的下端;套圈23套设在塑料浮筒22的外侧;支架24固定连接在套圈23的一端;气囊25活动连接在支架24的下端;支柱26的上端安装有机身11的上端;内镶柱27插设在支柱26的内部,防护罩
28固定连接在内镶柱27的上端,套圈23的内壁与塑料浮筒22的外表面相贴合,内镶柱27的下端与支柱26的内壁相贴合,工作时,通过在机身11 的下端安装底浮柱21,使得底浮柱21底部的塑料浮筒22便于装置主体1降落在水面上产生漂浮作用,在塑料浮筒22的上端套设套圈23,使得套圈23 连接支架24底部的气囊25产生气压稳定性,保证装置主体1本身站立更加稳定在水面上漂浮,不会产生歪斜,通过安装四组气囊25便于机身11进行站立,且在机身11的上端安装支柱26,当遇到雨雪天气将内镶柱27插设在支柱26的内部,使得防护罩28笼罩在摄像头13的上端,从而对机身11前端的摄像头13进行遮挡,对雨水和阳光进行遮挡。
[0024]请参阅图1、图2和图4,为了提高装置主体1本身扇叶防磕性,在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防撞机构3,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防撞机构3,防撞机构3包括外置圈31、导向柱32、内插柱33、弹簧34与外护圈35,外置圈31 固定连接在机身11的外表面,导向柱32固定连接在外置圈31的外表面,内插柱33插设在导向柱32的内部,弹簧34活动连接在外置圈31的外表面,外护圈35活动连接在弹簧34的一端,内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包括装置主体(1)、多功能机构(2)和防撞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包括机身(11)、机翼(12)与摄像头(13);所述装置主体(1)的下端安装有多功能机构(2);所述多功能机构(2)包括底浮柱(21)、塑料浮筒(22)、套圈(23)、支架(24)、气囊(25)、支柱(26)、内镶柱(27)与防护罩(28);所述底浮柱(21)固定连接在机身(11)的下端;所述塑料浮筒(22)固定连接在底浮柱(21)的下端;所述套圈(23)套设在塑料浮筒(22)的外侧;所述支架(24)固定连接在套圈(23)的一端;所述气囊(25)活动连接在支架(24)的下端;所述支柱(26)的上端安装有机身(11)的上端;所述装置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防撞机构(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水面降落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机构(3)包括外置圈(31)、导向柱(32)、内插柱(33)、弹簧(34)与外护圈(35),所述外置圈(31)固定连接在机身(11)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承信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水利技师学院山东省水利职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