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9331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其中切换开关装置包括常电静触头机构、备电静触头机构、第一动触头机构以及第二动触头机构;常/备电静触头机构包括常/备电导电排以及可导电的常/备电引弧片;常/备电导电排包括第三/第六导电部;第三/第六导电部上设有常/备电静触点;第三/第六导电部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第二动触头机构抵接常/备电静触点时的延伸方向相同;常/备电引弧片具有第一/第二固定端和第一/第二自由端,第一/第二固定端连接于常/备电导电排,第一/第二自由端向第三/第六导电部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可在保证接通分断能力的同时兼顾电动力稳定性,具有优秀的接通分断能力和较强的短路电流耐受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是一种常见的配电电器,常用于数据中心、机场、医院、体育中心等不允许长时间停电的重要场合,用于两路电源的切换;保证在供电过程中常用电源出现故障时,迅速切换至备用电源,确保负载端的正常供电,保证了上述重要场合的供电可靠性和持续性,消除和减少因电源故障停电带来的生命安全隐患和经济财产损失。
[0003]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通过接通两路独立的电源为负载供电,一路电源通常为市电,另一路电源可能是市电或者发电机等备用电源,当双电源检测到常用电源出现欠压或者缺相等故障时,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会自动切换至另外一路电源为负载供电,其原理和转换过程可简述为控制器检测电源质量—控制器根据设计逻辑发出转换指令—驱动机构接收到指令并实现转换动作—主电路触头系统完成分断和闭合动作实现两路电源切换,其主电路触头系统主要负责承载、接通和分断配电系统中主电路工作电流,当配电系统中出现短路或过载等异常情况时,主电路触头系统需要短时间地承载短路故障过电流,保证短路保护电器SCPD(如断路器、熔断器)分断故障电流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不致于损坏,因此要求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的触头系统具备一定耐受过电流的能力,根据法拉利电磁感应定律,通电导体的周围会产生磁场,其他相临近的通电导体处于磁场中不可避免的收到洛伦兹力的作用,根据导体电流的方向表现为受到斥力或者吸力,过电流越大,则磁场越强,洛伦兹力越大,另外同时由于动触点和静触点接触通过电流时,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趋于分闸方向的斥力,触头系统必须能抵抗住上述斥力并且稳定可靠地接触。触头系统的这种特性叫电动力稳定性。
[0004]因此,如何提高触头系统的分断过电流以及电动力稳定性的能力是目前研究的方向。相关技术中,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常常利用触头系统自身自励在触头间产生强大的磁场,通过磁吹迅速拉长电弧,熄灭电弧,同时磁场会让动触头受到电动斥力快速斥开,迅速拉长电弧,熄灭电弧,工作电流越大,则磁场越强,触头系统分断能力越好,但动触头收到电动斥力也越大,这会降低触头系统的电动力稳定性,因此,在相关的触头系统设计中,分断能力和电动力稳定性往往不能同时兼顾,难以取得综合收益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切换开关装置及双电源转换开关装置。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切换开关装置,包括壳体,收容于所述壳体中的常电静触头机构、备电静触头机构、第一动触头机构以及第二动触头机构;所述常电静触头机构与第一动触头机构,和所述备电静触头机构与第二动触头
机构分别位于所述壳体中的上下两部;
[0007]所述常电静触头机构包括用于接入常用电源的常电导电排以及可导电、且与所述常电导电排电性连接的常电引弧片;
[0008]所述常电导电排包括用于将所述常用电源连接至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的第三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抵接的常电静触点;所述第三导电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抵接所述常电静触点时的延伸方向相同;
[0009]所述常电引弧片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常电导电排,所述第一自由端向所述第三导电部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0010]所述备电静触头机构包括用于接入备用电源的备电导电排以及可导电、且与所述备电导电排电性连接的备电引弧片;
[0011]所述备电导电排包括用于将所述备用电源连接至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的第六导电部;所述第六导电部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抵接的备电静触点;所述第六导电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抵接所述备电静触点时的延伸方向相同;
[0012]所述备电引弧片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备电导电排,所述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六导电部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一侧的第一传动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之间的第一摇臂;
[0014]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具有一个第一铰接部、一个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中;
[0015]所述第一摇臂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传动件在第一转动轴的传动下转动,并依靠所述第一摇臂带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配合部以所述第一铰接部为基点转动,使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常电静触点。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第一罩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罩壳内且可导电的第一导电排;
[0017]所述第一导电排呈板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一体结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抵接部;
[0018]所述第一连接部铰接于所述第一罩壳的中部;
[0019]所述第一抵接部邻近于所述常电导电排,其朝向所述常电导电排的第一壁面设有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近端和远离第一连接部的第一远端;所述第一近端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常电静触点的第一动触点;所述第一远端凸出于所述第一罩壳的头部,用于抵接所述常电引弧片。
[002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罩壳外周的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用于在所述常电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抵接时形成将所述第一动触点紧压于所述常电静触点的作用力;
[0021]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罩壳的头部的第一弹簧部、位于所述一弹簧部相对两侧的第一卡合部和至少一第一钩形部;
[0022]所述第一卡合部连接在背离于所述第一壁面的第二壁面上;
[0023]所述至少一第一钩形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罩壳的中部。
[0024]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连接于所述第二壁面的连接点到所述第一罩壳中部的力臂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动触点到所述第一罩壳中部的力臂长度。
[0025]优选地,所述第一抵接部设有沿所述切换开关装置的厚度方向Y贯穿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罩壳的头部内还设有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第一连接轴;
[0026]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
[0027]优选地,所述切换开关装置从常用电源合闸状态执行常用电源分闸动作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导电排与所述常电静触点和所述常电引弧片之间包括第一抵接状态、第二抵接状态以及第三抵接状态;
[0028]所述第一抵接状态被配置为:所述常电静触点抵接于所述第一动触点,且所述第一远端与所述常电引弧片之间形成间隙;
[0029]所述第二抵接状态被配置为:所述常电静触点抵接于所述第一动触点,且所述第一远端抵接于所述常电引弧片;
[0030]所述第三抵接状态被配置为:所述常电静触点与所述第一动触点之间具有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切换开关装置,包括壳体(1),收容于所述壳体(1)中的常电静触头机构(2)、备电静触头机构(3)、第一动触头机构(5)以及第二动触头机构(6);所述常电静触头机构(2)与第一动触头机构(5)以及所述备电静触头机构(3)与第二动触头机构(6)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中的上下两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常电静触头机构(2)包括用于接入常用电源的常电导电排(21)以及可导电、且与所述常电导电排(21)电性连接的常电引弧片(23);所述常电导电排(21)包括用于将所述常用电源连接至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5)的第三导电部(213);所述第三导电部(21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5)抵接的常电静触点(22);所述第三导电部(2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5)抵接所述常电静触点(22)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常电引弧片(23)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常电导电排(21),所述第一自由端向所述第三导电部(213)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所述备电静触头机构(3)包括用于接入备用电源的备电导电排(31)以及可导电、且与所述备电导电排(31)电性连接的备电引弧片(33);所述备电导电排(31)包括用于将所述备用电源连接至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6)的第六导电部(313);所述第六导电部(313)上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6)抵接的备电静触点(32);所述第六导电部(3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6)抵接所述备电静触点(32)时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备电引弧片(33)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二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备电导电排(31),所述第二自由端向所述第六导电部(313)延伸方向的反方向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头机构(5)包括第一连接组件(5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远离所述第二动触头机构(6)一侧的第一传动件(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与所述第一传动件(53)之间的第一摇臂(52);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具有第一铰接部、第一接触部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和所述第一接触部之间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铰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壳体(1)中;所述第一摇臂(52)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传动件(53)和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传动件(53)在第一转动轴(201)的传动下转动,并依靠所述第一摇臂(52)带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配合部以所述第一铰接部为基点转动,使所述第一接触部抵接或远离所述常电静触点(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1)包括第一罩壳(5111)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罩壳(5111)内且可导电的第一导电排(512);所述第一导电排(512)呈板状,其包括第一连接部(5122)和一体结合于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的第一抵接部(5121);所述第一连接部(5122)铰接于所述第一罩壳(5111)的中部;所述第一抵接部(5121)邻近于所述常电导电排(21),其朝向所述常电导电排(21)的第一壁面设有靠近第一连接部(5122)的第一近端(5121b)和远离第一连接部(5122)的第一远端(5121c);所述第一近端(5121b)设有用于抵接所述常电静触点(22)的第一动触点(54);所述第一远端(5121c)凸出于所述第一罩壳(5111)的头部,用于抵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军罗斯克孟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