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923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人工湿地,所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及污泥池,污泥池的污水处理出水口连接格栅调节池,沉淀池出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两级A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相关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村污水处理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由于农村居住分散及集中式需要大规模铺设收集管网,因此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技术被广泛推广应用,同时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常采用AO工艺、A2/O工艺、MBR工艺、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工艺。AO工艺流程简单,但是硝化液和污泥回流造成缺氧池溶氧量增加,降低了脱氮效率;A2/O工艺的一体化设备脱氮除磷工艺成熟,但污泥易出现丝状菌膨胀、污泥老化等现象,对运维人员要求高。MBR工艺采用浸入式的固定膜组件与微生物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固体悬浮颗粒和有机颗粒,但膜组件复杂,投资成本高、需要定期进行膜清洗或反冲洗,运营成本高。生物接触氧化法采用固定式填料作为微生物载体,生长有微生物的载体浸没在水中,曝气系统为反应器中微生物供氧,高负荷污水时生物膜易过厚引起填料堵塞,且填料及支架等导致基建费用高。人工的湿地虽然具有相对投资成本小,运行费用低,运行维护技术要求不高,能够结合景观进行建设的特点,但是单独的人工湿地工艺有占地面积大,易堵塞、耐冲击负荷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基于两级AO

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还包括与格栅调节池连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及污泥池,
[0006]第一缺氧池和第一好氧池之间的竖向隔板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之间的竖向隔板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
[0007]第一好氧池和第二缺氧池之间的竖向隔板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孔,沉淀池与第二好氧池之间的竖向隔板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孔,
[0008]第一缺氧池、第一好氧池、第二缺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均填充有悬浮填料,
[0009]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底部设置有间歇搅拌装置,间歇搅拌装置外部罩设有拦截网;
[0010]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模块化柔性隔网兜、框架支撑平台和曝气装置,悬浮填料设置在模块化柔性隔网兜中,框架支撑平台位于模块化柔性隔网兜下方,框架支撑平台上开设有开孔,曝气装置位于框架支撑平台下方,
[0011]污水气提回流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第二好氧池的底部,污水气提回流装置的出液端与第二缺氧池连通,
[0012]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输入端延伸至沉淀池的底部,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第一出泥端与第一缺氧池连通,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第二出泥端与污泥池连通,污泥池的污水处理出水口连接格栅调节池。
[0013]如上所述格栅调节池包括格栅井和调节池,格栅井底部设有格栅井入水口,格栅井内倾斜设置有格栅,格栅的坡底设置于格栅井入水口下方,格栅井的格栅井出水口与调节池一侧上部连通,调节池另一对侧的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调节池顶部设置有提升井井口,提升井井口处设置有井盖,污泥池的污水处理出水口连接调节池。
[0014]如上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分别与对应的污水进水支管连接,各个污水进水支管均安装有流量计及远控电动阀门,各个污水进水支管均与污水提升泵的输出管道连接。
[0015]如上所述第一缺氧池和第二缺氧池的进水量比例为7:3~8:2.
[0016]如上所述第一过水孔和第二过水孔上设置有悬浮填料拦截网。
[0017]如上所述第一好氧池的溶解氧含量大于第二好氧池内溶解氧含量。
[0018]如上所述模块化柔性隔网兜顶部设有穿孔浮子,模块化柔性隔网兜底部设有加重通心坠,加重通心坠的尺寸大于框架支撑平台的开孔尺寸。
[0019]如上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置有泥斗,沉淀池内设置有竖向导流板,沉淀池内由竖向导流板分隔为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的底部连通,第二溢流孔与下行通道的顶部连通,上行通道内设置有斜板,泥斗位于斜板下方,上行通道的顶部设置有出水堰板,出水堰板与出水管连接。
[0020]如上所述污水气提回流装置包括:吸水喇叭口、污水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回流管、以及进气管,回流管一端与气液分离器的出液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第二缺氧池;污水提升管的顶端与气液分离器的输入端连通,污水提升管底端与吸水喇叭口连通且位于第二好氧池的底部作为污水气提回流装置的输入端;进气管一端与污水提升管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鼓风机连通;
[0021]污泥气提回流装置包括吸泥喇叭口、污泥提升管、二相分离器、污泥回流出泥管、剩余污泥出泥管、通气管、以及污泥流量控制阀,污泥回流出泥管的一端与二相分离器的第一出泥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第一缺氧池;剩余污泥出泥管一端与二相分离器的第二出泥端连通,另一端延伸进入污泥池;污泥提升管的顶端与二相分离器连通,污泥提升管底端与吸泥喇叭口连接且延伸至沉淀池内的泥斗底部作为污泥气提回流装置的输入端,通气管一端与污泥提升管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鼓风机连通。
[0022]如上所述出水管与人工湿地连接。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该技术采用两级AO

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分段进水,为缺氧池反硝化反应提供碳源,节省了外加碳源。相对于传统内回流脱氮工艺,本技术只在第二级缺氧

好氧段设置了硝化液内回流,降低了内回流能耗。同时采用悬浮填料(MBBR)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脱氮效率高,适合高氨氮农村废水处理。
[0025]2、该技术采用可调节的模块化柔性隔网兜装悬浮填料(MBBR),无需设置填料支架,既满足悬浮填料有足够空间自由悬浮与污水频繁接触,又可以方便悬浮填料在模块化柔性隔网兜内更好地收集,可实现不停水安装及更换,减少了填料区运维清洗时的工作
量。同时对填料及池底的曝气装置维护方便,降低了运维成本。
[0026]3、该技术基于两级AO

MBBR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人工湿地,不仅实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不易产生污泥膨胀现象、不易堵塞,无需进行定期反冲洗,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而且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且具有美化环境效果。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技术的工艺流程图;
[0028]图2为本技术的格栅调节池的主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主视图;
[0030]图4为本技术的人工湿地的主视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的模块化柔性隔网兜主视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的污水气提回流装置主视图;
[0033]图7为本技术的污泥气提回流装置主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调节池(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格栅调节池(1)连接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2),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缺氧池(14)、第一好氧池(15)、第二缺氧池(16)、第二好氧池(17)、沉淀池(18)及污泥池(19),第一缺氧池(14)和第一好氧池(15)之间的竖向隔板(20)底部设置有第一过水孔,第二缺氧池(16)和第二好氧池(17)之间的竖向隔板(20)底部设置有第二过水孔,第一好氧池(15)和第二缺氧池(16)之间的竖向隔板(20)顶部设置有第一溢流孔,沉淀池(18)与第二好氧池(17)之间的竖向隔板(20)顶部设置有第二溢流孔,第一缺氧池(14)、第一好氧池(15)、第二缺氧池(16)和第二好氧池(17)内均填充有悬浮填料(23),第一缺氧池(14)和第二缺氧池(16)的底部设置有间歇搅拌装置(25),间歇搅拌装置(25)外部罩设有拦截网;第一好氧池(15)和第二好氧池(17)内均设置有模块化柔性隔网兜(26)、框架支撑平台(27)和曝气装置(24),悬浮填料(23)设置在模块化柔性隔网兜(26)中,框架支撑平台(27)位于模块化柔性隔网兜(26)下方,框架支撑平台(27)上开设有开孔,曝气装置(24)位于框架支撑平台(27)下方,污水气提回流装置(30)的输入端延伸至第二好氧池(17)的底部,污水气提回流装置(30)的出液端与第二缺氧池(16)连通,污泥气提回流装置(41)的输入端延伸至沉淀池(18)的底部,污泥气提回流装置(41)的第一出泥端与第一缺氧池(14)连通,污泥气提回流装置(41)的第二出泥端与污泥池(19)连通,污泥池(19)的污水处理出水口连接格栅调节池(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调节池(1)包括格栅井(4)和调节池(5),格栅井(4)底部设有格栅井入水口(601),格栅井(4)内倾斜设置有格栅(8),格栅(8)的坡底设置于格栅井入水口(601)下方,格栅井(4)的格栅井出水口(701)与调节池(5)一侧上部连通,调节池(5)另一对侧的底部设有污水提升泵(9),调节池(5) 顶部设置有提升井井口(11),提升井井口(11)处设置有井盖(12),污泥池(19)的污水处理出水口连接调节池(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氧池(14)和第二缺氧池(16)分别与对应的污水进水支管连接,各个污水进水支管均安装有流量计及远控电动阀门(22),各个污水进水支管均与污水提升泵(9)的输出管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一体化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香玉段昌兵周炎叶晶赵剑周林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