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睡眠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642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枕头领域,涉及一种舒适睡眠枕,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枕头本体上有仰睡枕区,仰睡枕区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头枕区和颈枕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枕头进行合理分区,让颈椎、后脑、脸部都得到稳定而舒适的支撑。脸部都得到稳定而舒适的支撑。脸部都得到稳定而舒适的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睡眠枕


[0001]本技术属于枕头
,具体涉及一种舒适睡眠枕。

技术介绍

[0002]枕头作为人们每日生活必备的家居用品,对人们的睡眠质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睡眠质量差,颈椎问题也日趋常见。随着人们低头工作和低头看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颈椎疲劳的人群越来越多,护颈枕应运而生。但现在的护颈枕存在如下缺陷:
[0003]⒈
颈枕区支撑力不足,仰卧时颈椎支撑力度不够;或者仰卧时颈椎区支撑力足够,但侧
[0004]睡时硌着脖子、耳朵,很不舒服。无法兼顾仰卧时颈椎得到有效支撑和侧卧时不压脖子和耳朵。
[0005]⒉
侧睡区域结构不合理,填充物容易移位,导致侧睡高度不能保证。
[0006]3、枕头填充物采取单一材质,不能满足颈椎、后脑、脸部对支撑力和硬度的不同需求。
[0007]4、头枕区结构和填充物材质选择不合理,仰卧时头枕区压力分布不合理,导致后脑有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舒适睡眠枕,能够对枕头进行合理分区,让颈椎、后脑、脸部都得到稳定而舒适的支撑。
[0009]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舒适睡眠枕,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枕头本体上有仰睡枕区,仰睡枕区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头枕区和颈枕区。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侧睡枕区,侧睡枕区设置在仰睡枕区的一侧或两侧,侧睡枕区分隔为侧上区和侧下区。
[0011]进一步的,侧下区的高度大于颈枕区的高度,侧下区的宽度大于颈枕区的宽度。
[0012]进一步的,侧上区和侧下区互不连通,侧睡枕区与仰睡枕区互不连通。
[0013]进一步的,颈枕区的高度大于头枕区的高度。
[0014]进一步的,颈枕区的硬度大于头枕区的硬度。
[0015]进一步的,侧上区的宽度大于侧下区的宽度。
[0016]进一步的,头枕区的宽度大于颈枕区的宽度。
[0017]进一步的,侧上区的高度大于头枕区的高度。
[0018]进一步的,侧上区、侧下区、头枕区内填充具有延展性或者可流动的填充物。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将枕头本体分隔为仰睡枕区和侧睡枕区,而仰睡枕区又进一步分隔为宽度较小的颈枕区和宽度较大的头枕区,且颈枕区填充物的硬度、密室度要大于头枕区,
当用户枕在枕头上时,颈枕区空间小填充物硬度大填充饱满不易变形,给颈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头枕区空间大填充物硬度低而且填充不饱满,填充物可以跟随后脑部的曲线自主流动为与后脑更贴合的形状,从而分散后脑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枕头的舒适度。
[0021]2.本技术中侧睡枕区也被分隔成了侧上区和侧下区两部分,侧上区的宽度大于侧下区的宽度,两个区域内部的填充物受分隔层限制不能随意挤压跑动,保证了侧睡枕区的填充始终均匀,侧睡时给脸部和头部更稳定的支撑。侧睡时,侧下区受到脸部的压力更大,侧下区宽度小,填充物流动形变空间较小,更容易保持枕头高度的稳定性。
[0022]3.由于侧下区的宽度大于颈枕区的宽度,侧下区的高度大于颈枕区的高度,侧睡时后脑被头枕区支撑、脸颊被侧下区支撑、肩膀被床支撑,后脑、脸颊、肩膀三点形成稳定的支撑,脖子和颈枕区之间存在空隙,不会硌着脖子,进一步提升了睡眠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25]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26]图中标记为:
[0027]1.仰睡枕区;11.颈枕区;12.头枕区;13.仰睡区分隔布;2.侧睡枕区;21.侧上区;22.侧下区;23.侧睡区分隔布;3.纵向分隔线;4.仰睡区分隔线;5.侧睡区分隔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舒适睡眠枕,包括枕头本体,所述枕头本体上缝制有两条纵向分隔线3,所述纵向分隔线3将枕头本体分隔为仰睡枕区1和位于仰睡枕区1两侧的侧睡枕区2,仰睡枕区1上缝制有垂直于纵向分隔线3的仰睡区分隔线4,仰睡区分隔线4处对应缝制有仰睡区分隔布13,仰睡区分隔布13将仰睡枕区1分隔为颈枕区11和头枕区12。侧睡枕区2内缝制有垂直于纵向分隔线3的侧睡区分隔线5,侧睡区分隔线5处对应缝制有侧睡区分隔布23,侧睡区分隔布23将侧睡枕区2分隔为侧上区21和侧下区22。侧上区21的高度大于头枕区12的高度,侧下区22的高度大于颈枕区11的高度,侧上区21的宽度大于侧下区22的宽度,颈枕区11的高度大于头枕区12的高度,头枕区12的宽度大于颈枕区11的宽度。
[0030]头枕区12内填充延展性或者可流动的填充物,这些填充物可以采用可流动颗粒,且颈枕区11的填充硬度、密实度大于头枕区12的填充硬度、密实度。侧上区21和侧下区22均填充延展性或者可流动的填充物,这些填充物可以采用可流动颗粒。侧上区21和侧下区22互不连通,侧睡枕区2与仰睡枕区1互不连通。
[003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
[0032]睡觉时将头放置在头枕区12上,颈部放置在颈枕区11上。由于颈枕区11空间小填充物硬度大密实度高,填充饱满不易变形,给颈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头枕区12空间大填充物硬度低而且填充不饱满,填充物可以跟随后脑部的曲线自主流动为与后脑更贴合的形状,从而分散后脑压力,进一步提高了枕头的舒适度。头枕区12内填充具有一定延展性或者
可流动的填充物,这种填充物可以是具有一定流动性的颗粒物或者是类似于泥巴等的延展性物质,目的是让填充物能匹配后脑部的曲线自由流动,从而头枕区与后脑更加吻合。颈枕区11内的填充物,其硬度和填充饱满度要大于头枕区填充,当用户枕在枕头上时,颈枕区11空间小填充物硬度大,填充饱满不易变形,能给颈部提供稳定的支撑力。颈枕区11可以填充延展性或者可流动性填充物,也可以填充整块的海绵、记忆棉、塑料块、木头块、丝绵等。
[0033]当用户侧躺时,侧睡枕区2内的延展性或者可流动的填充物也可以很好的承托用户的脸部。侧睡枕区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侧上区和侧下区,侧上区的宽度大于侧下区的宽度,两个区域内部的填充物分隔层限制不能随意挤压跑动,保证了侧睡枕区的填充始终均匀,侧睡时给脸部和头部更稳定的支撑。侧睡时,侧下区受到脸部的压力更大,侧下区体积小,填充物流动形变空间较小,更容易保持枕头高度的稳定性。由于侧下区的宽度大于颈枕区的宽度,侧下区的高度大于颈枕区的高度,侧睡时后脑被头枕区支撑、脸颊被侧下区支撑、肩膀被床支撑,后脑、脸颊、肩膀三点形成稳定的支撑,脖子和颈枕区之间存在空隙,不会硌着脖子,进一步提升了睡眠舒适度。
[0034]上述中,枕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作如下定义:在枕头轮廓线上两侧边之间最长的为长度,次之为宽度;枕头与床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睡眠枕,包括枕头本体,其特征在于:枕头本体上有仰睡枕区和侧睡枕区,侧睡枕区设置在仰睡枕区的一侧或两侧,仰睡枕区上缝制有仰睡区分隔布,仰睡区分隔布将仰睡枕区分隔为互不连通的头枕区和颈枕区;侧睡枕区内缝制有侧睡区分隔布,侧睡区分隔布将侧睡枕区分隔为侧上区和侧下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舒适睡眠枕,其特征在于:侧下区的高度大于颈枕区的高度,侧下区的宽度大于颈枕区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舒适睡眠枕,其特征在于:侧上区和侧下区互不连通,侧睡枕区与仰睡枕区互不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云松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布袋熊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