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38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设置在道路结构接壤端与桥梁结构接壤端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沉降量的结构段,各结构段对应的地基中均设置有多根相同长度的桩基,且沿道路结构接壤端至桥梁结构接壤端方向,各结构段对应桩基的打设深度逐渐增大而使得各结构段的沉降量逐级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各结构段对应桩基的打设深度逐渐增大而使得各结构段的沉降量逐级减小,如此,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桥梁结构接壤端与道路结构接壤端之间的沉降平稳过渡,避免软土地基上桥梁结构与道路结构的相对沉降量发生断崖式改变,解决了软土地基上桥梁结构与道路结构接壤处由于两侧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桥头跳车问题。车问题。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桥头跳车通常是由于道路的柔性路基结构与桥梁的刚性混凝土结构连接处两侧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车辆通过此处时会产生突然跳跃的现象,该现象会使行车舒适度严重降低并影响驾车的安全性和车辆使用寿命。道路路基结构下方的软土层越厚,不均匀沉降越严重,这种现象也就越明显。在城市道路中,普通道路与桥梁接壤处大多采用桥头搭板过渡的处理方式,搭板与桥面的铺装同步进行,铺装层与路基面层连为一体。但是桥头搭板只起到通行时的过渡作用,并没有解决路基一侧的软基沉降问题,搭板下方的路基结构由于桥台的影响,作业面受限,路基压实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难保证,搭板本身也是刚性结构,在一侧沉降过大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跷跷板”现象,从而产生二次跳车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以解决软土地基上桥梁结构与道路结构接壤处由于两侧不均匀沉降产生的桥头跳车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设置在道路结构接壤端(100)与桥梁结构接壤端(200)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三个具有不同沉降量的结构段,各结构段对应的地基中均设置有多根相同长度的桩基(4),且沿道路结构接壤端(100)至桥梁结构接壤端(200)方向,各结构段对应桩基(4)的打设深度逐渐增大而使得各结构段的沉降量逐级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段包括与道路结构接壤端(100)对接的临路段(1)、与桥梁结构接壤端(200)对接的临桥段(3)以及设置在临路段(1)与临桥段(3)之间的过渡段(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沿道路结构接壤端(100)至桥梁结构接壤端(200)方向,各结构段的长度逐渐加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桩基(4)之间的间距相等,且呈梅花形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软土地基上的防桥头跳车处治结构,其特征在于:各结构段对应的桩基(4)上方铺设有路基层,所述路基层的上方铺设有路面层,所述路基层的底面配合各结构段对应桩基(4)的顶面而沿道路结构接壤端(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辉张小虎严文晗郭力力季青华陈阳郑徐杨刘双周诗济仇朝阳王彦波唐腾栋任和平吴汉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