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分解组合物、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8183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包含: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比的有机分解助剂。比的有机分解助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可分解组合物、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分解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保鲜膜是一种塑料包装制品,主要用于冰箱食物保存、微波食品加热、生鲜及熟食包装等场合,作为人们日常保鲜食品不可缺少的包材,在超市卖场、家庭生活与工业生产等食品包装领域皆有广泛应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0003]传统保鲜膜的材料大部分是由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所制成的。由于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在自然环境中几乎不会被分解,因此造成环保问题。目前在市面上具有少数的保鲜膜,其添加了光敏促进剂,并利用紫外线引起光敏促进剂促进塑料发生裂解反应。然而,若添加了光敏促进剂的保鲜膜是被置于无阳光的环境,则无法进行裂解反应。
[0004]故,如何通过塑料组合物的组成改良,以促进保鲜膜可以有效被自然分解,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一种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以及所述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具备有可被生物分解的特性,以改善现有的一次性塑料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保鲜膜。所述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包括一内层、至少一中间层以及一外层。至少一所述中间层是形成于所述内层上,所述外层是形成于至少一所述中间层上。其中,所述内层、至少一所述中间层以及所述外层各为一生物可分解组合物所形成,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
[0008]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保鲜膜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提供一树脂组合物,其包含一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中,基于100重量百分比的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所述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接下来,将所述树脂组合物制成多个塑料母粒;最后,使用多个所述塑料母粒形成至少一树脂层。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还进一步包含:1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的加工助剂。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聚烯烃树脂是选自于由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以及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astomer,POE)所组成的群组。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可分解聚合物是选自于由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内酯(PCL)、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以及聚乙烯醇(PVA)所组成的群组。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有机分解助剂是选自于由乳糖、半乳糖、琥珀酸酯、苹果酸酯、天冬氨酸酯以及呋喃酮衍生物所组成的群组。
[0013]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可分解组合物及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其能通过“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的技术方案,使可分解组合物及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可以具备有可被生物分解的特性,以改善现有的一次性塑料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0014]更进一步来说,具备有生物可分解的能力的所述可分解聚合物可以是借由可不断重复取得的天然资源,如微生物、动物、植物所制成的聚合物。所述生物可分解聚合物具有传统塑料的物理特性,可以代替以石油为基质的传统塑料,相较于传统塑料更为环境友善。
[0015]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有机分解助剂具有吸引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趋近的效果,以促进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加速被微生物分解。
[0016]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生物可分解保鲜膜的剖面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生物可分解保鲜膜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可分解保鲜膜于海水中分解的实验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生物可分解组合物、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及其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1]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或者信号,但这些组件或者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组件与另一组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
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2]除非另外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都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含义相同的含义。当术语以单数形式出现时,涵盖此术语的复数形式。当提供一系列上、下限范围时,涵盖所提到的范围的所有组合,如同明确列出各组合。
[0023]第一实施例
[002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50重量百分比(wt%)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
[0025]进一步而言,所述聚烯烃树脂是选自于由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以及聚烯烃弹性体(Polyolefin e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括: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还进一步包括:1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的加工助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是选自于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所组成的群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分解聚合物是选自于由聚乳酸、聚羟基烷酸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以及聚乙烯醇所组成的群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分解助剂是选自于由乳糖、半乳糖、琥珀酸酯、苹果酸酯、天冬氨酸酯以及呋喃酮衍生物所组成的群组。6.一种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包括:一内层;至少一中间层,其形成于所述内层上;以及一外层,其形成于所述中间层上;其中,所述内层、至少一所述中间层以及所述外层各为一生物可分解组合物所形成,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包含:50重量百分比至98.9重量百分比的聚烯烃树脂;1重量百分比至49.9重量百分比的生物可分解聚合物;以及0.1重量百分比至5重量百分比的有机分解助剂。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可分解组合物还进一步包含:1重量百分比至10重量百分比的加工助剂。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可分解保鲜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树脂是选自于由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烯烃弹性体所组成的群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袁敬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