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046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主要由连接手柄、导流槽、喷头以及配重块四部分组成。该洒水器通过球式调节器、卡扣及壳体配合形成导流槽,由于其截面直径变化形成压力差,壳体通过自身材料特性对流经导流槽的水流进行脉动挤压,进而形成非连续水流,有效实现对水流的分散,水流流经导流槽内部涡流槽形成非连续涡流离心水流,进而流入喷头内部,形成一定压力后从出水槽喷出,带动与配重块配合的喷头自由旋转,形成雨效抛洒,通过安装不同配重块可调节抛洒范围,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可达到合理抛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雨效洒水器
,具体为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

技术介绍

[0002]在节能环保的大环境下,洒水器产品已经大范围应用于园地绿化、农林业灌溉、沙漠治理等领域,目前公布的相关专利,其喷水效果较为单一,往往采取某一范围持续喷洒的方式,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且灌溉效果不理想。目前市场上也存在少量可实现相对均匀的洒水功能的相关技术专利,例如,专利(公开号:207151460U)公开了一种高度可调、能够匀速转动与喷洒的多喷头洒水器;专利(公开号:103118794A)公开了一种涡轮机驱动、具有围绕枢转轴线双向交替旋转喷嘴装置的洒水器等。这些专利基本都是需要依靠电力驱动的方式实现洒水功能,因使用环境湿度大、户外自然环境影响等因素,使得产品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且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解决目前洒水器喷水效果单一,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且灌溉效果不理想;通过复杂机构及耗费能源实现均匀抛洒,且安装、维修、更换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包括连接手柄和壳体,所述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手柄的内壁开设有配合壳体使用的螺纹齿,所述连接手柄凹槽的内壁与壳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球式调节器,所述球式调节器由三角凸台卡口固定,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喷嘴,所述壳体顶部喷嘴套接有O型密封圈,所述喷嘴的顶部设有喷头,所述喷嘴与喷头通过弹簧卡扣连接,所述喷头的顶端设有配重块,所述喷头顶端与配重块通过螺纹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球式调节器为由两个球形结构组成,所述三角凸台卡口为可拆卸构件,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固定所述球式调节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壳体整体为圆柱形状,顶部喷嘴与所述壳体为一体设计。
[0007]进一步的,所述喷头内部均匀分布三道斜式出水槽,其顶部设有与所述配重块配合的螺纹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喷头设有卡槽,所述弹簧卡扣固定于所述喷头卡槽,用于与所述壳体上部喷嘴连接。
[0009]该洒水器通过球式调节器、卡扣及壳体配合形成导流槽,由于其截面直径变化形成压力差,壳体通过自身材料特性对流经导流槽的水流进行脉动挤压,进而形成非连续水流,有效实现对水流的分散,水流流经导流槽内部涡流槽形成非连续涡流离心水流,进而流入喷头内部,形成一定压力后从出水槽喷出,带动与配重块配合的喷头自由旋转,形成雨效抛洒,通过安装不同配重块可调节抛洒范围,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可达到合理抛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目的。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该雨效洒水器利用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独特球式调节器与壳体配合形成导流槽,可以实现将地表水或地下水转化成与自然界雨滴直径相当的离散水滴,形成自然降雨均匀喷灌效果,具有灌溉、追肥、施药多重功能,实现精细化智能滴灌,节水增效、实现作物灌溉优质化。
[0012](2)该雨效洒水器完全依靠流体动力学原理,依靠洒水器自身结构设计特点实现水流自由旋转、雨效雾化、均匀抛洒的功能,极大地降到了能源消耗与产品维护成本。
[0013](3)该雨效洒水器可采用绿色塑胶材料设计成型,核心零部件等都具有自保护功能,便于维修更换,成本低廉。配重块采取螺纹连接,且针对不同场合及需求可选用适当配重块,可实现快速更换,且避免一次性浪费,提高环保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5]图示说明:101、连接手柄;102、壳体;103、喷头;104、配重块;201、球式调节器;202、三角凸台卡口;301、弹簧卡扣;302、O型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雨效洒水器,包括连接手柄101和壳体102,壳体102的下表面开设有螺纹槽,连接手柄101的内壁开设有配合壳体102使用的螺纹齿,连接手柄101凹槽的内壁与壳体102的下表面螺纹连接,壳体102的内部设置有球式调节器201,球式调节器201由三角凸台卡口202固定,壳体102顶部喷嘴套接有O型密封圈302,通过设置O型密封圈有助于提高喷头103与壳体102上部导流槽外部的连接密封性,壳体102喷嘴与喷头103通过弹簧卡扣301连接,通过设置弹簧卡扣301既可以稳定连接喷头103与壳体102,又可以保证喷头103可被水流带动实现自由旋转的目的,喷头103顶端与配重块104通过螺纹连接,提高更换配重块104的便捷性。
[0018]使用时,首先,外部水源由连接手柄101底端引入,流经球式调节器201与壳体102形成的导流槽时,由于导流槽截面直径变化形成压力差,壳体102通过自身弹性对流经导流槽的水流进行脉动挤压,从而形成非连续水流,非连续水流继而进入壳体102上部导流涡流槽中,转变为非连续涡流离心流动,进入喷头103内部后,其内部空间可积累一定水流,形成一定压力后从三道斜式出水槽喷出,带动喷头360
°
自由旋转,抛出、形成自然雨效,同时配重块104可抵消水流向上分力,保证喷头103自由旋转的稳定性,且连接不同质量的配重块104可改变水流喷出的速度,从而调控抛洒范围,强化抛洒的合理性,同时本说明书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19]综上可得,该雨效洒水器,通过连接手柄101的设置,以及喷头103、配重块104、三角凸台卡口202、弹簧卡扣301和O型密封圈302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经过球式调节器201
与壳体102配合形成的导流槽时,由于导流槽截面直径变化形成压力差,壳体102通过自身弹性对流经导流槽的水流进行脉动挤压,进而形成非连续水流,有效实现对水流的分散,水流流经壳体102上部导流槽内部涡流槽形成非连续涡流离心水流,进而流入喷头103内部,形成一定压力后从斜式出水槽喷出,带动与配重块104配合的喷头103自由旋转,形成雨效抛洒,通过安装不同配重块104可调节抛洒范围,实现不同场景下的应用需求,可实现合理抛洒、高效灌溉农作物的效果,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转式雨效洒水器,包括连接手柄(101)和壳体(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2)的下表面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连接手柄(101)的内壁开设有配合壳体使用的螺纹齿,所述连接手柄(101)凹槽的内壁与壳体的下表面螺纹连接,所述壳体(102)的内部设置有球式调节器(201),所述球式调节器(201)由三角凸台卡口(202)固定,所述壳体(102)顶部设有喷嘴,所述壳体(102)顶部喷嘴套接有O型密封圈(302),所述喷嘴的顶部设有喷头(103),所述喷嘴与喷头(103)通过弹簧卡扣(301)连接,所述喷头(103)的顶端设有配重块(104),所述喷头(103)顶端与配重块(104)通过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攀朱磊刘东雷高玉欢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