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8014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9
一种电动阀,包括阀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包括第一阀座部件和第二阀座部件,所述第一阀座部件包括侧壁部和顶壁部,所述顶壁部自所述侧壁部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顶壁部包括配合孔部,所述配合孔部贯穿所述顶壁部,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部,所述螺母本体部包括外缘段,所述外缘段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所述外缘段与所述配合孔部配合,所述螺母组件与所述顶壁部固定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外缘段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外缘段与配合孔部配合,在螺母组件和阀座组件装配时,配合孔部能够为螺母组件的外缘段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同轴度较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在空调、冰箱、热泵热水器及各类制冷、制热设备中,通常采用电动阀调节流体的流量。
[0003]电动阀通常包括阀座组件、螺母组件、阀针丝杆组件,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固定连接,阀针丝杆组件与螺母组件螺纹配合,当阀针丝杆组件发生旋转运动的同时,阀针会沿轴方向发生位移运动,从而可接近或者远离阀口。
[0004]若阀芯座与螺母同轴度较差,则容易出现阀口密封不严或阀口出现偏心磨损的问题,从而使得电动阀的动作的可靠性较低,也会缩短电动阀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阀,包括阀座组件和螺母组件,所述阀座组件包括第一阀座部件和第二阀座部件,所述第一阀座部件包括侧壁部和顶壁部,所述顶壁部自所述侧壁部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固定连接;所述顶壁部包括配合孔部,所述配合孔部贯穿所述顶壁部,所述螺母组件包括螺母本体部,所述螺母本体部包括外缘段,所述外缘段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所述外缘段与所述配合孔部配合,所述螺母组件与所述顶壁部固定连接。
[0006]本申请提供的电动阀,外缘段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外缘段与配合孔部配合,在螺母组件和阀座组件装配时,配合孔部能够为螺母组件的外缘段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阀座组件与螺母组件同轴度较好。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剖视图;
[0008]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阀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
[0010]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
[0011]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阀芯转子部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0012]图6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8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10是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11是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阀芯转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12是是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阀芯转子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图1

图12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0阀座组件;101第一阀座部件;1011侧壁部;10111侧壁连接部;10112台阶部;101121台阶横部;101122台阶纵部;1012顶壁部;1013配合孔部;1014平衡孔部;102第二阀座部件;1021插入部;1022限制部;1023配合连接部;103第一接管部;104第二接管部;10a阀口部;10b阀腔;10d第一出入通道;10e第二出入通道;20阀芯转子组件;201阀轴组件;2011阀轴;2012衬套;20121衬套孔部;20122衬套延伸部;2013阀轴主体部;2014筒状件;20141筒状件抵接部;201411筒状件通孔部;2015阀轴内壁部;20151第一阀轴内壁部;20152阀轴抵接部;20153第二阀轴内壁部;2016外缘部;20161第一外缘部;20162第二外缘部;201a外螺纹部;201b可动止动部;201c转子固定部;202阀芯;2021阀芯主体部;2022阀芯套;20221阀芯套孔部;202a阀芯头部;202b阀芯抵接部;203转子;204弹性件;205顶杆;2051顶杆主体部;2052顶杆抵靠部;206垫圈;2061垫圈孔部;207垫片;209上垫圈;2091上垫圈孔部;20b抵接部;20c通道部;20d承载部;30外壳;40螺母组件;401螺母本体部;402螺母连接部;40a固定止动部;40b内螺纹部;50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请参考图1至图5,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阀座组件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其局部放大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即将要过度开启临界点时的阀体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动阀阀芯转子组件过度开启螺纹副脱开螺合时的阀体剖视图;
[0023]请具体参考图1、图2,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阀包括阀体和线圈50,线圈50套设于阀体。阀体包括阀座组件10、阀芯转子组件20、外壳30以及螺母组件40。电动阀的定子线圈50连接驱动控制器,驱动控制器通电后,向线圈50发出脉冲驱动信号,线圈50产生变化的磁场,从而驱动电动阀的阀芯转子组件20进行正向或反向旋转。阀芯转子组件20包括阀轴组件201,在本实施例中,阀轴组件201包括阀轴2011,阀轴2011设有外螺纹部201a,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螺母本体部401的内孔部位设有内螺纹部40b,阀轴2011与螺母本体部401螺纹配合(下面称之为螺合),阀芯转子组件20旋转运动的同时,阀轴2011会沿轴方向发生位移运动,从而可带动阀芯202使之接近或者远离阀口部10a。
[0024]在本实施例中,阀座组件10包括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第一阀座部件101包括侧壁部1011和顶壁部1012,侧壁部1011大致呈空心的圆筒状,第二阀座部件102位于第一阀座部件101的一端,顶壁部1012自侧壁部1011向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顶壁部1012和第一阀座部件101是一体成型的,可以采取例如板材拉伸或棒料锻造等工艺制成。侧壁部1011的下端开口侧与第二阀座部件102固定连接。
[0025]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阀座部件102包括插入部1021和限制部1022,插入部1021大致呈竖直状,限制部1022大致呈水平状,限制部1022位于插入部1021的周向外侧,当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组装固定时,可以先将插入部1021从第一阀座部件101的开口侧装入,使得插入部1021与侧壁部1011的内表面配合,此时,插入部1021沿着电动阀的纵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侧壁部1011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在插
入部1021装入侧壁部1011的过程中,侧壁部1011能够为插入部1021提供一定的导向,从而保证第一阀座部件101的轴线和第二阀座部件102的轴线的同轴度。此外,侧壁部1011沿着电动阀的横截面所在的平面的正投影与限制部1022沿着该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当插入部1021装入侧壁部1011至一定程度时,限制部1022能够与侧壁部1011的开口端部相抵,以限制插入部1021继续装入侧壁部1011,从而限定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座组件(10)和螺母组件(40),所述阀座组件(10)包括第一阀座部件(101)和第二阀座部件(102),所述第一阀座部件(101)包括侧壁部(1011)和顶壁部(1012),所述顶壁部(1012)自所述侧壁部(1011)朝着向所述电动阀的中心方向延伸,所述侧壁部(1011)与所述第二阀座部件(102)固定连接;所述顶壁部(1012)包括配合孔部(1013),所述配合孔部(1013)贯穿所述顶壁部(1012),所述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所述螺母本体部(401)包括外缘段(4011),所述外缘段(4011)穿设于所述配合孔部(1013),所述外缘段(4011)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配合,所述螺母组件(40)与所述顶壁部(101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段(4011)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过盈压装配合或过渡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缘段与所述配合孔部(1013)间隙配合,所述外缘段(4011)和所述配合孔部(1013)的单侧间隙小于或等于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组件(40)包括螺母本体部(401)和螺母连接部(402),所述螺母本体部(401)以所述螺母连接部(402)作为嵌件注塑成型,所述螺母连接部(402)与所述顶壁部(101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顶壁部(1012)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呈平面状,所述螺母连接部(402)的下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与所述顶壁部(1012)上表面呈平面状的部分配合并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