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及诊视床、架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775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36
一种能够对诊视床基座的两侧进行消毒的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架台及磁共振成像装置。所述消毒装置能够挂接在诊视床顶板上,在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具备:顶板,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诊视床基座,在顶板的下方支撑所述顶板,并驱动所述顶板移动;以及消毒装置,挂接于所述诊视床顶板,在随着所述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及诊视床、架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能够对诊视床基座的两侧进行消毒的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磁共振成像装置用架台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通过用拉莫尔频率的高频信号进行磁激励,使位于静磁场中的被检体的原子核自旋,并根据伴随该磁激励产生的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来重构图像的摄像方法。
[0003]呼吸道系统的传染病以空气为介质进行传播,容易造成人的感染。磁共振成像装置也能够用于传染病的诊断,因此必须重视对诊断中的感染的预防。例如,当发生大规模疫情时,病人在接受MRI检查时容易交叉感染。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必须对MRI装置进行有效且充分的消毒。
[0004]关于MRI装置的消毒,市面上存在有独立于摄像装置的外设消毒装置,但往往需要较多地占用检查室内的空间,且使用时需要额外的针对MRI装置的配置操作,给医务人员带来不便。
[0005]目前虽然也有设置在MRI装置上的消毒装置,但无法实现对诊视床两侧、特别是诊视床基座两侧的消毒。在使用MRI装置时,诊视床两侧是特别容易被患者和医护人员反复触摸的区域,因此期望提出一种小型的能够对诊视床两侧进行消毒的消毒装置及具备消毒装置的MRI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保证消毒能力的同时简化消毒装置的结构、减少检查室的空间占用的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磁共振成像装置用架台及磁共振成像装置。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涉及消毒装置,能够将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其中,所述消毒装置能够挂接在诊视床顶板上,在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
[000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二涉及消毒装置,能够将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可旋转地设置在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架台前盖的表面上,通过调整旋转角度,对所述诊视床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进行往复消毒。
[000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三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能够将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其中具备:诊视床顶板,能够沿长度方向移动;诊视床基座,在下方支撑所述诊视床顶板,并驱动所述诊视床顶板移动;以及如技术方案一所述的消毒装置。
[00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四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用架台,具备如技术方案二所述的消毒装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五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架台,具有空腔、和遮挡架台的
内部部件的前盖;诊视床,具有能够进入所述空腔内的诊视床顶板、和支撑所述诊视床顶板并驱动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的诊视床基座;以及如技术方案一所述的消毒装置。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六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架台,具有空腔、和遮挡架台的内部部件的前盖;诊视床,具有能够进入所述空腔内的诊视床顶板、和支撑所述诊视床顶板并驱动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的诊视床基座;以及如技术方案二所述的消毒装置。
[0013]技术效果
[0014]通过将消毒装置安装于诊视床顶板、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或四周、架台的前盖等的位置,能够使消毒装置所具备的消毒灯充分照射医生和患者最容易触摸到的区域即诊视床基座的两侧,能够保证消毒能力。
[0015]此外,通过充分利用诊视床的结构特征和移动特征,能够简化消毒装置的结构,减小检查室的空间占用。
[0016]另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消毒装置,即使在被检体的检查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消毒处理,从而能够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表示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结构的一例。
[0018]图2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3是具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0020]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挂接于诊视床顶板的状态下的诊视床升起时的示意图。
[0021]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挂接于诊视床顶板的状态下的诊视床收回时的示意图。
[0022]图6A示出了可移动式消毒装置相对于诊视床顶板的挂接的一种方式的俯视图。图6B示出了沿着图6A的A

A线的剖面图。
[0023]图7A示出了可移动式消毒装置相对于顶板的挂接的另一种方式的俯视图。图7B示出了沿着图7A的A

A线的剖面图。
[0024]图8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挂接于诊视床顶板的状态下的诊视床升起时的示意图。图8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挂接于诊视床顶板的状态下的诊视床收回时的示意图。
[0025]图9是具有第二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俯视图。
[0026]图10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消毒装置相对于诊视床的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图10B是图10A的安装方式下的俯视图。
[0027]图11是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侧视图。
[0028]图12是具有第三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的磁共振成像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消毒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用诊视床、磁共振成像装置用架台以及磁共振成像装置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将标注有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的部分作为进行相同的动作的部分,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0]【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结构】
[0031]图1是表示磁共振成像装置的结构的一例。
[0032]例如,如图1所示,MRI装置100具备静磁场磁铁1、梯度磁场线圈2、梯度磁场电源3、全身用线圈4、局部用线圈5、发送电路6、接收电路7、架台8、诊视床9以及处理电路10。
[0033]静磁场磁铁1在供被检者S配置的摄像空间中产生静磁场。例如,静磁场磁铁1是超导磁铁、永久磁铁等。
[0034]梯度磁场线圈2配置于静磁场磁铁1的内侧,使供被检者S配置的摄像空间中产生梯度磁场。具体而言,梯度磁场线圈2具有分别与相互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对应的X线圈、Y线圈以及Z线圈。X线圈、Y线圈以及Z线圈基于从梯度磁场电源3供给的电流,在摄像空间中产生沿着各轴方向线性变化的梯度磁场。在此,Z轴被设定为沿着由静磁场磁铁1产生的静磁场的磁通的方向。另外,X轴被设定为沿着与Z轴正交的水平方向,Y轴被设定为沿着与Z轴正交的铅垂方向。
[0035]梯度磁场电源3向梯度磁场线圈2供给电流,从而在摄像空间中产生梯度磁场。
[0036]RF(射频:Radio Frequency)线圈对配置于拍摄空间的被检体施加高频磁场,并且接收从被检体产生的NMR(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高频磁场有时也称作RF脉冲。在RF线圈中具有以包围拍摄空间的方式设置的全身用线圈4以及接近被检体而配置的局部用线圈5。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毒装置,能够将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其中,所述消毒装置能够挂接在诊视床顶板上,在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所述消毒装置是分别设置在所述诊视床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并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两个消毒架,所述消毒架具备:设置在底部的万向轮;面向所述诊视床基座安装的消毒灯;以及使所述消毒架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进行升降运动的滑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具备:两个消毒架,挂接于所述诊视床顶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在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而移动的同时对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上部进行消毒,各个所述消毒架的靠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一侧设有上部的消毒灯;以及下部的消毒灯,在所述诊视床基座的底部,至少在所述诊视床基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倾斜地从下向上地对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下部进行消毒。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还具备消毒控制部,所述消毒控制部控制为,在没有被检体接受检查时,使所述消毒灯处于可用状态,并通过启动所述诊视床顶板,从而使所述消毒装置随着所述诊视床顶板的移动将所述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还具备消毒控制部,所述消毒控制部控制为,在被检体接受检查时,使所述消毒灯处于可用状态。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所述消毒灯是能够发射紫外线的低压汞灯或LED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消毒装置,其中,所述消毒灯用喷射消毒液的部件替代。8.一种消毒装置,能够将诊视床基座的两侧消毒,其中,所述消毒装置可旋转地设置在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架台前盖的表面上,通过调整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博文徐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