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及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903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及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包括可产生扣合动作的上扣件以及下扣件,上扣件的上扣座与下扣件的下扣座水平位置错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上扣座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段且该U型段的两端长度错开,上扣座的U型段长臂臂端水平延伸有上悬臂,上悬臂的臂端与该U型段的短臂之间存在第一插口;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均在边缘端角处开设有安置腔,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所对应的端角安置腔通过端部连接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抗震性能良好、结构安全可靠性高,且便于组装、易于更换修复,污染小成本低。污染小成本低。污染小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及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是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及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作为高层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其连接节点的形式和受力性能是设计和研究的重点,连接节点及接缝的受力性能是决定结构整体承载力、延性、刚度及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装配式剪力墙水平缝的连接方式主要分为湿式连接和干式连接。
[0003]干式连接作为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一大连接方法,主要有焊缝连接、预应力连接、螺栓连接等方式,可实现建筑物的全装配式连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湿式连接存在的施工工序复杂、质量检验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等部分问题。但现有干式连接的形式仍未能充分发挥全装配式连接方式易于安装、抗震性能良好、震后快速修复、便于监测检验的优势。如焊缝连接的现场焊缝质量难以保证、现场焊接工作量大;预应力连接也存在着刚度、耗能能力、延性系数较低等问题。而螺栓连接因其抗震性能良好、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研究。目前应用在工程中的主要技术形式有盒式连接、螺栓拼接等,但仍存在螺栓孔洞过小难以拼装、盒式腔体内需填充砂浆进行湿式作业,破坏后螺栓变形难以拆卸更换,连接件较易产生脆性破坏,耗能能力不够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对于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震后其墙脚连接处往往会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钢筋压屈且伴随混凝土大面积剥落等现象,尤其是混凝土开裂剥落的现象极易发生,而一旦发生此种破坏便难以快速修复,极大的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性能,难以充分发挥全装配式连接方式的优势,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和延性,抗震性能良好、结构安全可靠性高,且便于组装、易于更换修复,可大幅消耗地震能量,污染小成本低。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包括可产生扣合动作的上扣件以及下扣件,上扣件的上扣座与下扣件的下扣座水平位置错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
[0007]上扣座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段且该U型段的两端长度错开,上扣座的U型段长臂臂端水平延伸有上悬臂,上悬臂的臂端与该U型段的短臂之间存在第一插口;
[0008]下扣座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段且该U型段的两端长度错开,下扣座的U型段长臂臂端水平延伸有下悬臂,下悬臂的臂端与该U型段的短臂之间存在第二插口;
[0009]上扣座与下扣件扣合时,上扣座的U型段长臂以及上悬臂自第二插口插入下扣座内并与下扣座的内壁呈直角式抵接,下扣座的U型段长臂以及下悬臂自第一插口插入上扣
座内并与上扣座的内壁呈直角式抵接。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上扣件还包括沿铅垂方向自上而下插入上扣座的座腔内的上预埋螺杆,下扣座的下悬臂上开设有与上预埋螺杆位置对应的下导向孔,上预埋螺杆穿过下导向孔后与下扣座通过螺栓固定;
[0011]下扣件还包括沿铅垂方向自下而上插入下扣座的座腔内的下预埋螺杆,上扣座的上悬臂上开设有与下预埋螺杆位置对应的上导向孔,下预埋螺杆穿过上导向孔后与上扣座通过螺栓固定;
[0012]上导向孔以及下导向孔分别与上悬臂以及下悬臂平行布置,上导向孔以及下导向孔为开口朝向对立的长圆孔。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扣件以及下扣件扣合后围合形成扣合腔,扣合腔内布置有扣合件挤紧装置,扣合件挤紧装置包括与扣合腔其中一侧腔壁抵接的第一螺杆套筒以及与扣合腔另一侧腔壁抵接的第二螺杆套筒,水平布置的调节螺杆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杆套筒以及第二螺杆套筒螺纹配合,调节螺杆的杆身上固定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杆回转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杆套筒以及第二螺杆套筒产生相向或背向运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调节螺杆与上预埋螺杆以及下预埋螺杆呈十字交错状分布。
[0015]应用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包括叠放布置的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上层剪力墙和/或下层剪力墙在边缘端角处开设有安置腔,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所对应的端角安置腔通过端部连接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的叠合区域通过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扣合连接;
[0016]上层剪力墙的叠合段内开设有开口向下的上U型槽以供上扣座预埋至其中,上U型槽的深度与上扣座的U型段短臂长度吻合,上预埋螺杆预埋至上层剪力墙的墙体内;
[0017]下层剪力墙的叠合段内开设有开口向上的下U型槽以供下扣座预埋至其中,下U型槽的深度与下扣座的U型段短臂长度吻合,下预埋螺杆预埋至下层剪力墙的墙体内。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端部连接件为可更换耗能连接件,可更换耗能连接件包括上下对立布置的上连接座以及下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和/或下连接座上沿铅垂方向延伸有耗能摩擦板以使得上连接座与下连接座可上下连接,至少两组耗能夹持板布置在耗能摩擦板前后两侧将耗能摩擦板夹持固定以限制上连接座以及下连接座分离;上层剪力墙和/或下层剪力墙在边缘端角处开设有方形安置腔以供可更换耗能连接件安装,所述上连接座以及下连接座预埋至对应的安置腔内。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耗能摩擦板布置在上连接座上,下连接座上布置有与耗能摩擦板位置以及尺寸对应的对接板且对接板自下而上与耗能摩擦板抵接,两所述耗能夹持板同时将耗能摩擦板以及对接板夹持固定;所述耗能摩擦板板面沿铅垂方向开设有长圆孔,两所述耗能夹持板以及对接板通过高强螺栓预紧,另一组固定螺栓穿过耗能摩擦板上的长圆孔后将两所述耗能夹持板以及耗能摩擦板预紧;所述上连接座上布置有位于耗能摩擦板两侧的上延伸板,下连接座上布置有位于对接板两侧的下延伸板,所述耗能摩擦板与墙面平行布置,上延伸板以及下延伸板与墙面垂直,所述上延伸板和下延伸板之间通过耗能连接板连接,耗能连接板两端通过螺栓分别与上延伸板以及下延伸板连接固定;所述耗能连接板为工字型低屈服钢板,耗能连接板板身沿铅垂方向开设有长圆孔。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边缘端角处的安置腔均为尺寸相同的方形安置腔,所述端部连接件为全装配抗震连接件,全装配抗震连接件包括两组自上而下对应叠放固定的边缘H型钢,两边缘H型钢的腹板与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的墙面平行。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安置腔处预埋有与边缘H型钢翼板及腹板焊接固定的边缘预埋端板,边缘预埋端板与上层剪力墙以及下层剪力墙的安置腔水平面尺寸吻合且位置对应。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所述边缘H型钢之间布置有两层连接端板,两所述边缘H型钢分别与对应的连接端板焊接固定,两所述连接端板通过连接螺杆、螺母以及垫片连接固定;所述连接端板在边缘H型钢腹板两侧对称开设有装配孔,两连接端板上的装配孔位置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4)包括可产生扣合动作的上扣件(41)以及下扣件(42),上扣件(41)的上扣座(411)与下扣件(42)的下扣座(421)水平位置错开且呈中心对称分布;上扣座(411)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段且该U型段的两端长度错开,上扣座(411)的U型段长臂臂端水平延伸有上悬臂,上悬臂的臂端与该U型段的短臂之间存在第一插口;下扣座(421)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段且该U型段的两端长度错开,下扣座(421)的U型段长臂臂端水平延伸有下悬臂,下悬臂的臂端与该U型段的短臂之间存在第二插口;上扣座(411)与下扣件(42)扣合时,上扣座(411)的U型段长臂以及上悬臂自第二插口插入下扣座(421)内并与下扣座(421)的内壁呈直角式抵接,下扣座(421)的U型段长臂以及下悬臂自第一插口插入上扣座(411)内并与上扣座(411)的内壁呈直角式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扣件(41)还包括沿铅垂方向自上而下插入上扣座(411)的座腔内的上预埋螺杆(412),下扣座(421)的下悬臂上开设有与上预埋螺杆(412)位置对应的下导向孔(423),上预埋螺杆(412)穿过下导向孔(423)后与下扣座(421)通过螺栓固定;下扣件(42)还包括沿铅垂方向自下而上插入下扣座(421)的座腔内的下预埋螺杆(422),上扣座(411)的上悬臂上开设有与下预埋螺杆(422)位置对应的上导向孔(413),下预埋螺杆(422)穿过上导向孔(413)后与上扣座(411)通过螺栓固定;上导向孔(413)以及下导向孔(423)分别与上悬臂以及下悬臂平行布置,上导向孔(413)以及下导向孔(423)为开口朝向对立的长圆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扣件(41)以及下扣件(42)扣合后围合形成扣合腔,扣合腔内布置有扣合件挤紧装置(43),扣合件挤紧装置(43)包括与扣合腔其中一侧腔壁抵接的第一螺杆套筒(431)以及与扣合腔另一侧腔壁抵接的第二螺杆套筒(432),水平布置的调节螺杆(433)两端分别与第一螺杆套筒(431)以及第二螺杆套筒(432)螺纹配合,调节螺杆(433)的杆身上固定有调节螺母(434),所述调节螺杆(433)回转运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螺杆套筒(431)以及第二螺杆套筒(432)产生相向或背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调节螺杆(433)与上预埋螺杆(412)以及下预埋螺杆(422)呈十字交错状分布。5.应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的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叠放布置的上层剪力墙(1)以及下层剪力墙(2),上层剪力墙(1)和/或下层剪力墙(2)在边缘端角处开设有安置腔,上层剪力墙(1)以及下层剪力墙(2)所对应的端角安置腔通过端部连接件形成可拆卸式连接;上层剪力墙(1)以及下层剪力墙(2)的叠合区域通过扣合式水平连接结构(4)扣合连接;上层剪力墙(1)的叠合段内开设有开口向下的上U型槽以供上扣座(411)预埋至其中,上U型槽的深度与上扣座(411)的U型段短臂长度吻合,上预埋螺杆(412)预埋至上层剪力墙(1)的墙体内;下层剪力墙(2)的叠合段内开设有开口向上的下U型槽以供下扣座(421)预埋至其中,下U型槽的深度与下扣座(421)的U型段短臂长度吻合,下预埋螺杆(422)预埋至下层剪力墙(2)的墙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华胡闻啸马兵辉彭刚冯建东王健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同济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