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77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包括空心电机组件、旋转开关套、流通短节和电控流量阀主体,空心电机组件与流通短节和旋转开关套固定连接,流通短节内侧设有旋转开关套,旋转开关套上设有流通孔,流通孔的数量位置与流通短节上设置的连通孔相匹配,流通短节设置在电控流量阀主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井下电控流量阀采用空心型电机及减速器作为驱动件,与传统的偏心安装的小直径电机相比,可提供较大的动力;与现有技术的轴向开关方式相比,采用旋转的方式进行开关,消除了静液柱压力的影响;旋转开关套上的密封结构可在井下电控流量阀任意开度不裸露在流通短节的连通孔处,具有可靠的密封性。靠的密封性。靠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完井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完井系统是一套能对油井生产、油藏动态及完井综合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对油藏及油井生产动态进行远程控制的系统,智能完井技术有巨大的经济潜力和应用价值。作为智能完井重要的井下工具之一,井下电控流量阀的性能是影响智能完井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现有的井下电控流量阀多采用偏心安装的小直径电机,动力小,运动开关部件遇卡后无法开启和关闭,并且偏心安装的小直径电机通过带动运动开关部件轴向运动实现开启和关闭,轴向运动过程中需要克服静液柱压力的影响,进一步减小了开关动力。井下电控流量阀长期在井下工作,水气侵入会导致电路失效,无法满足使用寿命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包括空心电机组件、旋转开关套、流通短节和电控流量阀主体,空心电机组件与流通短节和旋转开关套固定连接,流通短节内侧设有旋转开关套,旋转开关套上设有流通孔,流通孔的数量位置与流通短节上设置的连通孔相匹配,流通短节设置在电控流量阀主体上。
[0006]所述电控流量阀主体包括油管变扣、上接头、上外筒、上芯轴、上隔套、监测短节、下隔套、下外筒、所述流通短节、下芯轴和下接头,油管变扣和上接头一端固定连接,上外筒和上芯轴设置在上接头和上隔套之间,上外筒和上芯轴分别设置在上接头和上隔套的外侧和内侧,上外筒和上芯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板,上隔套和监测短节连接,监测短节依次与下隔套、下外筒、所述流通短节、下芯轴和下接头连接,下隔套内设有下芯轴,下隔套和下芯轴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所述空心电机组件。
[0007]所述上接头和是所述下接头上分别设有上电缆接头和下电缆接头,上电缆接头和下电缆接头分别与电缆连接,所述空心电机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和下电缆接头分别通过不同支路电缆与上电缆接头相连接。
[0008]所述监测短节上设有安装流量计和含水率检测仪,所述上隔套上设有两个压力计监控上隔套内外压力,安装流量计、含水率检测仪和压力计通过电缆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
[0009]所述空心电机组件为中空结构,所述下芯轴穿过所述空心电机组件和所述流通短节内侧与上芯轴连接,所述下芯轴与所述流通短节通过键连接。
[0010]所述上接头上设有第一注油孔,第一注油孔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在夹层空间连通,第一注油孔上设有上堵头,所述下隔套上设有第二注油孔,第二注油孔与所述空心电机组件所在夹层空间连通,第二注油孔上设有下堵头。
[0011]所述监测短节两端分别通过分瓣螺母与所述上隔套和所述下隔套连接,所述监测短节两端设有变宽键槽,变宽键槽内设有T型键。
[0012]所述上隔套、所述监测短节和所述下隔套间形成的夹层空间内设有密封塞,电缆贯穿夹层空间与密封塞设置。
[0013]所述旋转开关套外侧设有限位凸台,限位凸台与所述流通短节内侧设置有限位凹槽相匹配。
[0014]所述流通孔两侧圆周和两侧轴向的所述旋转开关套上分别设有两道圆周硫化橡胶和两道轴向硫化橡胶,两道轴向硫化橡胶处于所述流通孔的背侧。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井下电控流量阀采用空心型电机及减速器作为驱动件,与传统的偏心安装的小直径电机相比,可提供较大的动力;与现有技术的轴向开关方式相比,采用旋转的方式进行开关,消除了静液柱压力的影响;旋转开关套上的密封结构在井下电控流量阀任意开度不裸露在流通短节的连通孔处,具有可靠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剖面前段的放大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剖面中段的放大图;
[0020]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剖面后段的放大图;
[0021]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剖面前段的放大图;
[0023]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剖面中段的放大图;
[0024]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下部剖面后段的放大图;
[0025]图10是下芯轴和流通短节通过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旋转开关套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流通短节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井下电控流量阀全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井下电控流量阀全关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5是井下电控流量阀全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6是井下电控流量阀全开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7是井下电控流量阀任意开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8是井下电控流量阀任意开度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中:1、油管变扣;2、上接头;3、上外筒;4、上芯轴;5、上隔套;6、分瓣螺母;7、T型键;8、密封塞;9、监测短节;10、下隔套;11、下外筒;12、空心电机组件;13、流通短节;131限位凹槽;132、连通孔;14、旋转开关套;141、限位凸台;142、流通孔;143、圆周硫化橡胶;144、轴向硫化橡胶;15、下芯轴;16、下接头;17、上堵头;18、下堵头;19、控制电路板;20、上电缆接头;21、下电缆接头;22、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6]实施例
[0037]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包括空心电机组件12、旋转开关套14、流通短节13和电控流量阀主体,空心电机组件12与流通短节13和旋转开关套14固定连接,流通短节13内侧设有旋转开关套14,旋转开关套14上设有流通孔142,流通孔142的数量位置与流通短节13上设置的连通孔132相匹配,流通短节13设置在电控流量阀主体上。
[0038]电控流量阀主体包括油管变扣1、上接头2、上外筒3、上芯轴4、上隔套5、监测短节9、下隔套10、下外筒11、流通短节13、下芯轴15和下接头16,油管变扣1和上接头2一端固定连接,上外筒3和上芯轴4设置在上接头2和上隔套5之间,上外筒3和上芯轴4分别设置在上接头2和上隔套5的外侧和内侧,上外筒3和上芯轴4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板19,上隔套5和监测短节9连接,监测短节9依次与下隔套10、下外筒11、流通短节13、下芯轴15和下接头16连接,下隔套10内设有下芯轴15,下隔套10和下芯轴15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空心电机组件12。
[0039]上接头2和是下接头16上分别设有上电缆接头20和下电缆接头21,上电缆接头20和下电缆接头21分别与电缆连接,空心电机组件12、控制电路板19和下电缆接头21分别通过不同支路电缆与上电缆接头20相连接。...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电机组件、旋转开关套、流通短节和电控流量阀主体,空心电机组件与流通短节和旋转开关套固定连接,流通短节内侧设有旋转开关套,旋转开关套上设有流通孔,流通孔的数量位置与流通短节上设置的连通孔相匹配,流通短节设置在电控流量阀主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流量阀主体包括油管变扣、上接头、上外筒、上芯轴、上隔套、监测短节、下隔套、下外筒、所述流通短节、下芯轴和下接头,油管变扣和上接头一端固定连接,上外筒和上芯轴设置在上接头和上隔套之间,上外筒和上芯轴分别设置在上接头和上隔套的外侧和内侧,上外筒和上芯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控制电路板,上隔套和监测短节连接,监测短节依次与下隔套、下外筒、所述流通短节、下芯轴和下接头连接,下隔套内设有下芯轴,下隔套和下芯轴间形成夹层空间,夹层空间内设有所述空心电机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和是所述下接头上分别设有上电缆接头和下电缆接头,上电缆接头和下电缆接头分别与电缆连接,所述空心电机组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和下电缆接头分别通过不同支路电缆与上电缆接头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电控流量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短节上设有安装流量计和含水率检测仪,所述上隔套上设有两个压力计监控上隔套内外压力,安装流量计、含水率检测仪和压力计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龙齐海涛李宁李胜伟刘晓峰孙晓锋张斌张少朋王宝富孔学云
申请(专利权)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