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壳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壳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上。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单体的安全性外,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使用寿命,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部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壳部件,用于电池单体,包括一体成型的非薄弱区和薄弱区,外壳部件设置有槽部,非薄弱区形成于槽部的周围,薄弱区形成于槽部的底部,薄弱区被配置为在电池单体泄放内部压力时被破坏;其中,薄弱区的平均晶粒尺寸为S1,非薄弱区的平均晶粒尺寸为S2,满足:S1/S2≤0.9。<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部件,用于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非薄弱区和薄弱区,所述外壳部件设置有槽部,所述非薄弱区形成于所述槽部的周围,所述薄弱区形成于所述槽部的底部,所述薄弱区被配置为在所述电池单体泄放内部压力时被破坏;其中,所述薄弱区的平均晶粒尺寸为S1,所述非薄弱区的平均晶粒尺寸为S2,满足:S1/S2≤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S1/S2≥0.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0.1≤S1/S2≤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0.4μm≤S1≤75μm;优选地,1μm≤S1≤10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10μm≤S2≤150μm;优选地,30μm≤S2≤1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区的最小厚度为A,满足:1≤A/S1≤100;优选地,5≤A/S1≤2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区的最小厚度为A,所述薄弱区的硬度为H1,满足:5HBW/mm≤H1/A≤10000HBW/mm;优选地,190HBW/mm≤H1/A≤4000HBW/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0.02mm≤A≤1.6mm;优选地,0.06mm≤A≤0.4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区的硬度为H1,所述非薄弱区的硬度为H2,满足:H1>H2。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H1/H2≤5;优选地,H1/H2≤2.5。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5HBW≤H2≤150HBW。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5HBW≤H1≤200HBW。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弱区的最小厚度为A,所述非薄弱区的最小厚度为B,满足:0.05≤A/B≤0.95;优选地,0.12≤A/B≤0.8;优选地,0.2≤A/B≤0.5。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0.02mm≤A≤1.6mm;优选地,0.06mm≤A≤0.4mm。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1mm≤B≤5mm;优选地,1.2mm≤B≤3.5mm;优选地,2mm≤B≤3mm。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具有泄压区,所述槽部包括一级刻痕槽,所述刻痕槽沿着所述泄压区的边缘设置,所述泄压区被配置为能够以所述刻痕槽为边界打开,所述薄弱区形成所述刻痕槽的底部。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刻痕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槽部包括多级刻痕槽,多级所述刻痕槽沿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部件,所述薄弱区形成于最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级所述刻痕槽的底部;
其中,所述外壳部件具有泄压区,每级所述刻痕槽沿着所述泄压区的边缘设置,所述泄压区被配置为能够以最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级所述刻痕槽为边界打开。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最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级所述刻痕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20.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槽部还包括一级沉槽,所述沉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凹陷,所述泄压区形成于所述沉槽的槽底壁。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8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部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槽部还包括多级沉槽,多级所述沉槽沿所述第一表面到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依次设置于外壳部件,最远离所述第二表面的一级所述沉槽从所述第一表面向靠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所述泄压区形成于最远离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级所述沉槽的槽底壁。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槽的内部空间为圆柱体、棱柱体、圆台体或棱台体。23.根据权利要求16
‑
19任一项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槽包括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相交,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二槽段沿着所述泄压区的边缘设置。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槽还包括第三槽段,所述第一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槽段与所述第三槽段相交,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和所述第三槽段沿着所述泄压区的边缘设置。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外壳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波,顾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