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以及路面破碎再生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56630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以及路面破碎再生方法,包括车架系统以及安装于车架系统上的驾驶室、油箱系统、工作装置、动力系统、散热系统、洒水系统和行走系统;车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前车架、中间车架以及后车架,驾驶室安装于前车架远离中间车架的一端;动力系统和散热系统安装于后车架上,工作装置安装于中间车架上,工作装置用于对路面进行破碎再生作业,动力系统、洒水系统均与工作装置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集料的就地破碎再生,并可破碎、再生以及行驶同时进行,实现连续的破碎作业,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并可轻松的满足C25以上强度的路面破碎再生工况。C25以上强度的路面破碎再生工况。C25以上强度的路面破碎再生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以及路面破碎再生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路面再生的
,具体是涉及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以及路面破碎再生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面冷再生机是一种高效、环保的道路施工机械,主要用于旧沥青路面的再生作业,其通过对旧沥青路面铣刨、破碎,然后与水泥、水、乳化沥青等粘结剂按一定比例拌合均匀,形成的混合料作为新路面的路基,可满足对水稳砂、水泥路面、鹅卵石等工况就地破碎再生。市面上现有的路面破碎方式主要是用镐头机将路面进行破碎,然后将破碎后的石料输送走,再运来新的符合道路施工级配要求的石料进行路面的修复,进而严重影响路面修复工程的效率,且破碎再生的成本高,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提高解决现有技术对于硬质路面破碎能力不足且效率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以及路面破碎再生方法。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包括车架系统以及安装于车架系统上的驾驶室、油箱系统、工作装置、动力系统、散热系统、洒水系统和行走系统;所述车架系统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前车架、中间车架以及后车架,所述驾驶室安装于前车架远离中间车架的一端;所述动力系统和散热系统安装于后车架上,所述工作装置安装于中间车架上,所述工作装置用于对路面进行破碎再生作业,所述动力系统、洒水系统均与工作装置相连接,所述动力系统为工作装置的运行提供动力,所述洒水系统可在工作装置的进行铣刨作业时供水;所述行走系统用于带动路面破碎再生机进行移动。
[0006]优选的,所述驾驶室与前车架之间设置有滑移机构,所述驾驶室通过滑移机构与前车架连接,所述驾驶室通过滑移机构可沿水平方向进行滑移。
[0007]优选的,所述中间车架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油箱系统包括柴油箱和液压油箱,所述柴油箱和液压油箱分别贴合布设于水箱相对的两外壁处。
[0008]优选的,所述工作装置包括罩壳总成以及用于破碎再生路面的转子结构,所述罩壳总成包括用于提供破碎和再生拌合空间的主罩壳以及主罩壳两侧的侧板,所述主罩壳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可调整存料空间的前料门,主罩壳远离前料门的一端设置有可调整破碎空间的后上料门以及可调整排料空间的后下料门,所述侧板的提升、前料门的提升、后上料门和后下料门的开合均通过液压油缸控制。
[0009]优选的,所述洒水系统包括铣刨洒水机构和再生洒水机构,所述铣刨洒水机构和再生洒水机构位于主罩壳的顶部的一侧,所述铣刨洒水机构和再生洒水机构与中间车架上的水箱以及外部配置的洒水车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行走系统采用支腿履带式行走机构,所述支腿履带式行走机构包括
前支腿和后支腿,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位于工作装置的两侧,所述前支腿和后支腿的履带两侧边缘设置于转子结构两端的内侧。
[0011]优选的,所述转子结构包括筒体、齿座以及截齿,所述齿座固定于筒体外周面上,所述截齿安装于齿座上;所述齿座包括主刀基座、防护刀基座以及修边刀基座,所述截齿包括主刀、防护刀以及修边刀,所述主刀、防护刀以及修边刀安装于相应的主刀基座、防护刀基座以及修边刀基座上;所述主刀基座中心面与筒体上相对筒体轴线垂直面有一个倾斜角度α,且25
°
≤α≤45
°

[0012]优选的,所述修边刀的截齿刀尖圆半径比主刀刀尖圆半径小5

10mm。
[0013]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4]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方法,包括所述的路面破碎再生机,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在破碎再生路面上预洒布4

8cm水泥灰以及级配料;
[0016]步骤2,在路面破碎再生机前连接洒水车,为路面破碎再生机提供铣刨以及再生洒水水源;
[0017]步骤3,调整行走系统,通过前支腿和后支腿的升降控制再生深度;调整工作装置的前料门以及后上料门的开合度,控制破碎拌合空间,使用于铣刨的转子结构的外围切削刃位于路面以下进行破碎再生作业;
[0018]步骤4,液压系统驱动行走系统使整机向前行使,形成一条铣刨路径;同时工作装置的侧板以及后下料门浮动功能开启;
[0019]步骤5,完成破碎再生工作后,经压路机碾压以及平地机整平后进行洒水养护,使原有路面100%就地利用成水稳层。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实现集料的就地破碎再生,并可破碎、再生以及行驶同时进行,实现连续的破碎作业,极大的提高作业效率,并可轻松的满足C25以上强度的路面破碎再生工况,破碎上述强度的路面时,每天破碎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0022]2.本专利技术行走系统采用支腿履带式行走机构,提高了该破碎再生机的抓地能力,从而实现爬坡作业的能力,同时履带式行走机构的驱动力较大,适合移动式的高强度作业,并兼具结构强度高的特点,可以满足该破碎再生机高强度作业时的结构强度需求。
[0023]3.本专利技术的转子结构在运转时,集料沿着截齿的走向从筒体的两端向中间输送,接着又不断从筒体中间位置向两端输送,在输送过程中,集料在较大的惯性力作用下提高拌合效果,同时集料在输送过程中被截齿多次切削,最终达到集料的级配要求,且可在一定范围能改变刀间距来满足不同的级配要求。
[0024]4.本专利技术的路面破碎再生方法可实现对道路现场破碎后的石料进行100%再生利用,相对于传统的破碎再生工艺:挖掘机镐头预破碎

转运集中破碎

破碎料拉回重新摊铺

撒布水泥等级配料拌合再生;或挖掘机镐头预破碎

再生机一次性破碎

再生机二次性破碎

撒布水泥等级配料拌合再生;本专利技术的路面破碎再生方法大大减少了浪费,有利于资源的重复利用,绿色环保,提高道路施工的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用于体现滑移机构的结构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车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用于体现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工作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转子结构的展开图。
[0032]图中:1、车架系统;11、前车架;12、中间车架;121、水箱;13、后车架;2、驾驶室;21、滑块;22、滑移滑轨;23、支座板;24、限位板;3、油箱系统;31、柴油箱;4、工作装置;41、罩壳总成;411、主罩壳;412、侧板;413、前料门;414、后上料门;42、转子结构;421、筒体;422、主刀基座;423、防护刀基座;424、修边刀基座;425、截齿;5、动力系统;6、洒水系统;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系统(1)以及安装于车架系统(1)上的驾驶室(2)、油箱系统(3)、工作装置(4)、动力系统(5)、散热系统、洒水系统(6)和行走系统(7);所述车架系统(1)包括相互连接固定的前车架(11)、中间车架(12)以及后车架(13),所述驾驶室(2)安装于前车架(11)远离中间车架(12)的一端;所述动力系统(5)和散热系统安装于后车架(13)上,所述工作装置(4)安装于中间车架(12)上,所述工作装置(4)用于对路面进行破碎再生作业,所述动力系统(5)、洒水系统(6)均与工作装置(4)相连接,所述动力系统(5)为工作装置(4)的运行提供动力,所述洒水系统(6)可在工作装置(4)的进行铣刨作业时供水;所述行走系统(7)用于带动路面破碎再生机进行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2)与前车架(11)之间设置有滑移机构,所述驾驶室(2)通过滑移机构与前车架(11)连接,所述驾驶室(2)通过滑移机构可沿水平方向进行滑移。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车架(12)上设置有水箱(121),所述油箱系统(3)包括柴油箱(31)和液压油箱,所述柴油箱(31)和液压油箱分别贴合布设于水箱(121)相对的两外壁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装置(4)包括罩壳总成(41)以及用于破碎再生路面的转子结构(42),所述罩壳总成(41)包括用于提供破碎和再生拌合空间的主罩壳(411)以及主罩壳(411)两侧的侧板(412),所述主罩壳(4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调整存料空间的前料门(413),主罩壳(411)远离前料门(413)的一端设置有可调整破碎空间的后上料门(414)以及可调整排料空间的后下料门,所述侧板(412)的提升、前料门(413)的提升、后上料门(414)和后下料门的开合均通过液压油缸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面破碎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系统(6)包括铣刨洒水机构(61)和再生洒水机构(62),所述铣刨洒水机构(61)和再生洒水机构(62)位于主罩壳(411)的顶部的一侧,所述铣刨洒水机构(61)和再生洒水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俊杰梁帮修赵贺刘栋梁杜昊岩高渊魁董建东马世同王龙井碧臣宋波王翰斌孙硕郭爽赵静马雅林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筑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