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能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5657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至少一个蓄能器、室内机、室外机,连接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作为冷媒循环管路的液侧总管、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侧总管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动阀或第一电磁阀与蓄能四通阀的E口连接,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连接高压冷媒,所述蓄能四通阀的S口连接所述低压气管,所述蓄能四通阀的C口通过蓄能节流元件连接所述低压气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空调系统多种功能的前提下,对应的阀门管路结构更加简单。加简单。加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能空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系统的
,尤其涉及一种蓄能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公开号为CN107110570B的现有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蓄热式空调机组,在负荷需求小导致压缩机频繁启停或者压缩机处于低频段的低效率点运转时,提高压缩机运行频率,将多余的能量存储在蓄能设备中,一方面避免压缩机的频繁启停,另一方面避开压缩机的低效率点。但是该现有技术的蓄能设备所实现的功能较为单一,仅仅只能单向蓄能,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另外,该现有技术也未能结合分时电价政策,使用蓄能设备实现空调负荷的转移、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0003]还有一些现有技术提出了通过蓄热来进行除霜的空调系统,由于其蓄热仅仅只用来除霜,及功能范围较窄,均不能实现蓄能设备的蓄冷、释冷制冷等功能。如公开号为因而专利号为CN211739591U、CN110440413b、CN113124508A等现有专利。
[0004]上述现有技术不能在制冷时也提供蓄冷和释冷功能,导致蓄能器的功能实现较为单一。
[0005]如图1所示,公开号为CN112752933B的现有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能够实现适用于制冷、制热、蓄能等工况,功能相对丰富,从图1也可以看出,该现有专利的管路设计十分复杂,一共使用了4个四通阀、6个电子膨胀阀以及若干冷媒支路来实现蓄能系统的功能,导致加工工艺复杂、成本提高、控制困难。
[0006]图1的附图标记分别为:1、空调系统;5、控制器(控制部);10、室外单元(热源侧单元);11、压缩机;11a、排出配管;11b、吸入配管;12、室外热交换器;12a、第一室外热交换器;13、贮存器(制冷剂容器);13a、液体流入端口;13b、液体流出端口;13c、;14、储罐;13a、气体流出端口;13b、第一气体流入端口;13c、第二气体流入端口;15、第一四通切换阀;16、第二四通切换阀;17、第三四通切换阀;18、桥接回路;18b、第二连接点;18c、第三连接点;18d、第四连接点;19a、第一止回阀;19b、第二止回阀;19c、第三止回阀;19d、第四止回阀;20、蓄热单元;21、蓄热用热交换器;21a、蓄热槽;21b、导热管;22、第四四通切换阀;23、流量调节机构;30、流路切换单元;31、气体侧连接管;32、液体侧连接管;33、气体侧主管;33a、切换部第一分岔管;33b、切换部第二分岔管;33a、第一流路切换阀;33b、第二流路切换阀;35、液体侧主管;36、过冷却热交换器;37、过冷却配管;38、流量调节阀;40、室内单元;41、室内热交换器;42、室内膨胀阀;50、制冷剂回路;51、室外侧第一气体连络管;52、室外侧第二气体连络管;53、室外侧液体连络管;54、中间部第一气体连络管;55、中间部第二气体连络管;56、中间部液体连络管;57、室内侧气体连络管;58、室内侧液体连络管;61、排出侧第一分岔管;62、排出侧第二分岔管;64、吸入侧第一分岔管;65、吸入侧第二分岔管;66、吸入侧第三分岔管;67、室外低压管;68、室外侧第一气体管;69、室外侧第二气体管;71、室外侧液体第一分岔管;72、室外侧液体第二分岔管;73、室外侧第一膨胀阀(膨胀机构);74、室外侧第二膨胀阀(膨胀机构);75、室外侧液体管;76、室外流量调节阀(第一开闭机构);77、制冷剂导入管;
78、室外止回阀;79、液体流出管;80、抽气阀(第二开闭机构);81、抽气管;85、蓄热侧第一气体管;86、蓄热侧第二气体管;87、蓄热侧液体管;88、第一连接管(连通路径);89、第二连接管;90、蓄热侧第一流量调节阀;91、蓄热侧第一开闭阀;92、蓄热侧第一止回阀;93、蓄热侧第一分岔管;94、第三连接管;98a、第二旁通通路;99a、蓄热侧流量调节阀;99b、蓄热侧第三开闭阀(电磁阀)。
[0007]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功能丰富且管路结构简单的蓄能空调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为了增加蓄能器实现多种功能导致管路过于复杂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蓄能空调系统。
[000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蓄能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至少一个蓄能器、室内机、室外机,连接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作为冷媒循环管路的液侧总管、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侧总管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动阀或第一电磁阀与蓄能四通阀的E口连接,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连接高压冷媒,所述蓄能四通阀的S口连接所述低压气管,所述蓄能四通阀的C口通过蓄能节流元件连接所述低压气管。
[0010]进一步,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电动阀或第二电磁阀与液侧总管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液侧总管上设有第三电动阀或第三电磁阀。
[0011]进一步,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设有分液装置。
[0012]进一步,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蓄能节流元件为毛细管。
[0015]进一步,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还设有与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的至少一个储液罐。
[0016]进一步,所述储液罐包括:通过第五电动阀或第五电磁阀与所述液侧总管连接的第一进口,通过第六电动阀或第六电磁阀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的第二进口,且所述第二进口通过节流元件和第七电动阀或第二储液节流元件和第七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接,通过节流元件和第四电动阀或第四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接的出口。
[0017]进一步,所述储液罐包括:通过第五电动阀或第五电磁阀与液侧总管连接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一储液节流元件和第四电动阀或第四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接的出口。
[0018]进一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蓄能器在低谷电价时段进行蓄能,在高峰电价时段进行释能。
[0019]进一步,所述室外机内设有连接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的制冷四通阀、制热四通阀,所述室外机内设有设置在所述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室外膨胀阀。
[0020]进一步,所述室外机内设有室外过冷器。
[0021]进一步,所述室外换热器靠近所述室外电子膨胀阀的一端设有室外分液装置。
[0022]进一步,所述制冷四通阀的D端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制冷四通阀的C端与室外换热
器连接,所述制冷四通阀的S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制冷四通阀的E端通过节流元件与制冷四通阀的S端连接;和/或
[0023]所述制热四通阀的D端与压缩机连接,所述制热四通阀的C端通过节流元件与制热四通阀的S端连接,所述制热四通阀的S端与气液分离器连接,所述制热四通阀的E端与高压气管连接。
[0024]进一步,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换热器和室内电子膨胀阀,每一个所述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通过模式转换器与所述冷媒循环管路连接。
[0025]进一步,当所述室内机为多个室内机时,所述控制器控制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空调系统,包括控制器、至少一个蓄能器、室内机、室外机,连接在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作为冷媒循环管路的液侧总管、高压气管和低压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通过蓄能电子膨胀阀与所述液侧总管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电动阀或第一电磁阀与蓄能四通阀的E口连接,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连接高压冷媒,所述蓄能四通阀的S口连接所述低压气管,所述蓄能四通阀的C口通过蓄能节流元件连接所述低压气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的第二端还通过第二电动阀或第二电磁阀与液侧总管连接,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液侧总管上设有第三电动阀或第三电磁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的第一端设有分液装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与压缩机的排气口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四通阀的D端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节流元件为毛细管。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和室外机之间还设有与冷媒循环管路连接的至少一个储液罐。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包括:通过第五电动阀或第五电磁阀与所述液侧总管连接的第一进口,通过第六电动阀或第六电磁阀与所述高压气管连接的第二进口,且所述第二进口通过节流元件和第七电动阀或第二储液节流元件和第七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接,通过节流元件和第四电动阀或第四电磁阀与所述低压气管连接的出口。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罐包括:通过第五电动阀或第五电磁阀与液侧总管连接的第一进口,通过第一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仕强袁帆陈敏熊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