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565731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源、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第四传动件以及多个导叶;所述动力源驱动第一传动件,并依次经由第二传动件、第三传动件和第四传动件而制动导叶,进而所有的导叶旋转而聚拢或散开;所述膨胀机包括上述的导叶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实现了对于导叶的精准有效调节。精准有效调节。精准有效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膨胀机
,具体涉及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径流式透平膨胀机通过设计可调导叶机构,在变工况下适当调节膨胀机入口导叶安装角,改善叶轮进口处气体速度三角形,从而降低流道内气体流动损失,大幅提升变工况下主机效率。但是,现有的可调导叶机构大多通过气动或电动执行机构,推动导杆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再通过一系列传动元件将直线往复运动转化为导叶旋转运动。其主要的缺陷是:1、导杆运动所需驱动力由执行机构直接提供,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要求较高;2、受限于膨胀机壳体内空间尺寸,导杆直线往复运动行程较小,导致入口导叶调节精度不高。
[0003]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的现有导叶调节机构调节精度低并且对驱动源的驱动力要求高的问题,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叶调节机构及膨胀机,以实现对于导叶的精准有效调节。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导叶调节机构,用于设于一膨胀机中,所述导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叶调节机构,用于设于一膨胀机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调节机构包括:动力源,与所述膨胀机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连接并受动于所述动力源而旋转;第二传动件,套设并受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并沿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运动;第三传动件,具有相接的第一端、第二端和第三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铰支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膨胀机铰支连接;第四传动件,具有相接的支部和主体,所述支部与所述第三端铰支连接,所述主体的一面上呈环形分布有多个第一限位柱;多个导叶,一端开设有第一腰型孔,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柱,各所述导叶的第一腰型孔中分别穿过一个所述第一限位柱,各所述导叶分别经由所述第二限位柱与所述膨胀机铰支连接,各所述导叶旋转而聚拢或散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所述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中的一个的机轴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同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件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以所述第一传动件的轴向为旋转轴而螺旋延伸;所述第二传动件上开设有一贯穿孔,所述第一传动件穿过所述第二传动件;所述贯穿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槽具有相同的旋转方向和尺寸,并且相互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叶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槽与所述第二螺旋槽均具有呈齿轮齿廓形的横截面;所述第一螺旋槽螺旋盘绕形成第一螺旋棱,所述第二螺旋槽螺旋盘绕形成第二螺旋棱,所述第一螺旋棱伸入所述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玮玮马永军刘释杰卞志远刁安娜王晓璐马文静季瑛珠蔡琼颖孟泽成刘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