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门补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56561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04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闸门补水装置。一种闸门补水装置,包括:闸门门体,适设于坝体内,所述闸门门体的下部设有生态补水通道,所述生态补水通道内设有启闭件,所述闸门门体的背水面设有触点件,所述触点件与启闭件间线路连接;控制结构,适设于所述坝体内,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以及朝向背水面设置的触点架,所述控制器与触点架线路连接,待所述闸门门体下落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触点架与触点件接触,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控制所述启闭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生态补水通道内的水流。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水电站工程在设计之初设置专业生态补水管道需投入较大资源、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精准的问题。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闸门补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闸门补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水电站工程下闸并启动水库蓄水是工程的重大节点,完成蓄水后发电机组才能进行相关调试、运行。水电站工程下闸即下放施工期临时过水的导流洞封堵闸门。下闸后,在水库水位上升至电站枢纽泄洪建筑物具备下泄条件之前,工程下游河道可能会临时断流,对下游河道生态影响较大。因此,水电站工程设计之初,就会同步考虑下闸期间向下游生态补水的相关措施。目前,一般采用设置专用的生态补水管道等方式,存在资源投入较大、且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水电站工程在设计之初设置专业生态补水管道需投入较大资源、控制不够精准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闸门补水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闸门补水装置,包括:
[0005]闸门门体,适设于坝体内,所述闸门门体的下部设有生态补水通道,所述生态补水通道内设有启闭件,所述闸门门体的背水面设有触点件,所述触点件与启闭件间线路连接;
[0006]控制结构,适设于所述坝体内,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以及朝向背水面设置的触点架,所述控制器与触点架线路连接,待所述闸门门体下落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触点架与触点件接触,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控制所述启闭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生态补水通道内的水流。
[0007]可选地,触点件具有信号端和供电端;所述触点架设有与所述触点件相适配的信号触点和供电触点,所述信号触点与信号端插接设置,所述供电触点与供电端插接设置。
[0008]可选地,所述信号端与供电端均为锥形开口结构,所述触点架的信号触点延伸至信号端的开口内、供电触点延伸至供电端的开口内,所述触点架为弓形结构。
[0009]可选地,所述触点架与控制器间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所述触点件与启闭件间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
[0010]可选地,所述信号端与供电端间设有绝缘垫板。
[0011]可选地,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设于所述坝体内,所述触点架与控制器间的线路设于所述管体内,所述触点架至少部分设于管体内。
[0012]可选地,所述触点架与管体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在触点架未与触点件接触时处于受压缩状态。
[0013]可选地,所述管体朝向闸门门体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生态补水通道内的启闭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一启闭件均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
[0015]可选地,所述生态补水通道的入水口处还设有拦渣栅。
[0016]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7]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包括:闸门门体,适设于坝体内,闸门门体的下部设有生态补水通道,生态补水通道内设有启闭件,闸门门体的背水面设有触点件,触点件与启闭件间线路连接;控制结构,适设于坝体内,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以及朝向背水面设置的触点件,控制器与触点架线路连接,待闸门门体下落至预定位置后,触点架与触点件接触,控制器通过线路控制启闭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生态补水通道内的水流。闸门门体的下部设有生态补水通道,在门体上设置生态补水通道,而无需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在坝体内专门建造生态补水管道和启闭件,起到节约资源的效果。同时,闸门门体的背水面上设有触点件、控制结构朝向背水面设有触点件,当闸门门体下落至预定位置后,触点架与触点件接触连通电信号或通讯信号,控制器控制启闭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生态补水通道内的水流,具有便于精准的优势。通过在闸门门体上设置生态补水通道,同时确保下闸后也能具备正常启闭功能,就能彻底解决下闸期间下游河道的生态补水问题,同时节省大量资源投入。
[0018]相较于下闸蓄水后,导流洞被封堵后,闸门的启闭设备也将随着库水位抬高而被淹没,因此无法利用其启闭机设备或其布置平台设置生态补水控制设备,存在可靠性低的问题。另外,如果出现补水孔关闭失败或无法严密关闭的情况,将可能在水库高水头作用下导致大量渗漏,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同时高水位下堵漏将会非常困难,也将直接导致水库蓄水乃至发电的进程滞后,给工程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克服了上述问题,具有便于启闭、控制精准的问题。
[0019]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触点架具有信号端和供电端;触点架设有与触点件相适配的信号触点和供电触点,信号触点与信号端插接设置,供电触点与供电端插接设置,以使控制器的信号通过信号触点传递至信号端、通过供电触点传递至供电端。
[0020]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信号端与供电端均为锥形开口结构,触点架的信号触点延伸至信号端的开口内、供电触点延伸至供电端的开口内。当闸门门体快要下落至预定位置时,信号触点进入到信号端的锥形开口结构内、供电触点进入供电端的锥形开口结构内,直至闸门门体下落至预定位置,锥形开口结构的设计,便于信号触点和供电触点在连接过程中能够准确可靠地引导其二者连接在一起,不会因为位置偏置造成接触不良,从而便于信号触点与信号端、供电触点与供电端更好地进行连接。
[002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触点架与控制器间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触点件与启闭件间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供电线与信号线间设有绝缘板,供电线传递电流、信号线传递信号,绝缘板设置避免供电线与信号线间出现信号干涉。
[002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信号端与供电端间设有绝缘垫板,绝缘垫板起到避免电流信号和通讯信号出现相互干涉问题,以及避免与金属门体出现导电相互干涉和影响工作效果的问题。
[0023]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还包括管体,管体设于坝体的导流洞内,因为触点架与控制器间的线路设于管体内,触点架至少部分设于管体内,所以管体还能够起到保护触点架与控制器间线路、以及触点架的作用,同时也能解决触点架、线路穿过坝体结构的问题。
[0024]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触点架与管体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在触点架未
与触点件接触时处于受压缩状态。当触点架与触点件开始接触后,受压缩的弹性件使触点架具有朝向触点件运动的力,以推动触点架朝向触点件进行运动,直至触点架的信号触点与信号端、供电触点与供电端成功连接。
[0025]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管体朝向闸门门体的一端设有密封盖板,密封盖板与控制器信号连接,控制器控制密封盖板打开或关闭,以控制触点架的伸出或缩回。
[0026]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生态补水通道内的启闭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一启闭件均连接有供电线和信号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启闭件起到互为备份的作用,避免因某一启闭件出现问题而影响生态补水通道的正常运行,启闭件的控制器设置在闸门内部,与闸门上游的水进行隔离。
[0027]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闸门补水装置,生态补水通道的入水口处还设有拦渣栅,拦渣栅起到阻拦水中鱼等生物和污物进入生态补水通道内,避免影响生态补水通道运行和启闭件的启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闸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闸门门体(2),适设于坝体(1)内,所述闸门门体(2)的下部(16)设有生态补水通道(23),所述生态补水通道(23)内设有启闭件,所述闸门门体(2)的背水面设有触点件(18),所述触点件(18)与启闭件间线路连接;控制结构,适设于所述坝体(1)内,所述控制结构包括控制器(15)、以及朝向背水面设置的触点架(7),所述控制器(15)与触点架(7)线路连接,待所述闸门门体(2)下落至预定位置后,所述触点架(7)与触点件(18)接触,所述控制器(15)通过线路控制所述启闭件打开或关闭以控制生态补水通道(23)内的水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闸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触点件(18)具有信号端(19)和供电端(20);所述触点架(7)设有与所述触点件(18)相适配的信号触点(24)和供电触点(25),所述信号触点(24)与信号端(19)插接设置,所述供电触点(25)与供电端(20)插接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闸门补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19)与供电端(20)均为锥形开口结构,所述触点架(7)的信号触点(24)延伸至信号端(19)的开口内、供电触点(25)延伸至供电端(20)的开口内,所述触点架(7)为弓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闸门补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志国高鹏吴国林尹律刘涛高庆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